姜子牙投奔周文王的原因,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周文王敢打黎国

姜子牙投奔周文王的原因,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周文王敢打黎国

()
中文名:
姜子牙投奔周文王的原因,史书隐藏得太深,难怪周文王敢打黎国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周本纪》:“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黎国)。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 根据史记记载,姬昌首先以理服人,化解了虞芮之争,于是诸侯都说“西伯盖受命之君”,似乎表达的是虞芮投靠了周人;接下来

商朝名人推荐

《周本纪》:“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黎国)。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

根据史记记载,姬昌首先以理服人,化解了虞芮之争,于是诸侯都说“西伯盖受命之君”,似乎表达的是虞芮投靠了周人;接下来两年,姬昌攻打北方的犬戎,甘肃的密须;之后,姬昌突然攻打远在山西东部的黎国,与河南西北部的邘国,这两国都很靠近殷商都城属于商朝铁杆同盟,说明姬昌已经明确造反;最后,姬昌灭掉了崇国,并将都城迁徙到了丰地(西安一带),后来周武王在丰地河对岸建立了镐京。

以上述记载来看,姬昌通过崇国北部出兵,征服虞国、芮国,再通过这两国进攻黎国与邘国。然而,从军事战略上看,如果没有征服黎国西部的区域,包括上图画问号的区域,那么姬昌攻打黎国与邘国时,问号区域一旦重兵出击,他将面临后路被切断的风险,乃至由此导致全军覆没。显然,历史现实与军事规律相矛盾,史记却没有给予明确的解答。

攻打黎国与邘国,纵兵殷商准核心区域一带,无疑会动摇殷商的统治基础,政治效应非常大,让天下诸侯看到殷商虚弱到在准核心区域任由周人来去。但反过来,一旦周文王遭遇军事失败,那么后果不言而喻,诸侯们必然不敢轻易叛商投周,这对周文王将会是一记重击。

那么,姬昌攻打黎国与邘国,到底是属于军事冒险,还是步步为营的军事行动?其实,《周本纪》中隐藏了一个重要诸侯国,而此国还与姜子牙有关。

欲要揭开这一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问号区域有什么诸侯国,而根据甲骨文卜辞、考古、地望、史料来看,问号区域有一个叫“吕国”的诸侯国。

相传,大禹治水的助手伯夷,因为“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而被封在了吕地。至于其区位,古代不少学者认为是在河南南阳(下图,吕侯墓),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六》记载“当成周(洛阳)者,南有申、吕,是也”。

然而,种种证据表明,吕国是在山西一带,以下是四个重要证据。

首先,甲骨文卜辞记载“于吕,王乃田,亡灾。贞,吕不受其年。丙辰卜,谷贞曰,吉方及口方敦吕。”商王多次巡视吕国,并卜问吕国丰不丰收,说明吕国位于殷商较为核心的统治区域内,与殷商关系密切;吉国曾攻打过吕国,考证知道吉国位于山西西部,因此吕国应与其相邻,或山西西部或南部。

其次,从地望上看,山西中西部有“吕梁山”,西南部“吕乡”、“吕城”等名称,应该是吕国留下的历史遗迹。

第三,在甘肃灵台县等地,考古发现不少西周初期墓葬,其中发现一件青铜器上铭刻了“吕姜作簋”。从铭文上看,这是吕国嫁女,嫁到了古须密国,吕国与须密两国联姻。显然,从距离上来看,吕国应该在山西西部或南部,毕竟南阳距离古须密国太远了。

第四,从史料上看,西周中期的周宣王,曾将吕国的一支迁徙到了南阳,在此建立了吕国。不过,史料中没有说明原先吕国所在区域。

由此可见,商代吕国不在河南南阳,而是在如今的山西地区。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等认为吕国在山西西南部或西部,大致位于上图的问号区域。

随着周国崛起、以及殷商衰落,虞国、芮国、吕国等的位置越发关键,成为阻挡周人东进的重要防线。那么,在商周博弈的历史大潮中,这些诸侯国该如何选择呢?笔者认为,纣王释放姬昌后,虞国、芮国、吕国等国先后臣服于周国,最为符合当时的历史。

古公亶父迁岐之后,通过与羌人、殷商联姻,周人迅速崛起,从一个逃难部落迅速成为西部第一诸侯,由于周人强势崛起,所以商王才会杀了季历(周文王之父)。商纣王时期,由于东夷造反,纣王需要对东夷用兵,不得已才对周国采取绥靖政策,担心激反西部诸侯引发更大的动荡,所以才会释放姬昌,至于美女珍宝贿赂而放姬昌,只是文人丑化纣王的手段罢了。

因此,当时周国犹如旭日东升,兵锋锐利。更为可怕的是,姬昌是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君主,面对挡在东进路线上的诸侯国,他会怎么做呢?毫无疑问的套路是,先威逼利诱,不行就会兵临城下。

所谓姬昌化解了虞芮之争,得到两国的臣服,其背后更关键的应该是周人的武力威慑。殷商远水救不了近火,虞芮直面周人的灭国威胁时,两国只能臣服。与此同时,吕国直面周人的威胁时,它也只能臣服于周国,否则就会像崇国一样被灭。或者,早在虞芮之前吕国就已臣服周国,在吕国的帮助下,虞芮两国更是只能臣服。至于山西中西部的“吉方”等国,可能因不愿臣服而被周人灭掉了。

由于虞国、芮国、吕国等国的臣服,让姬昌有了攻击黎国与邘国的安全通道。其实,作为一代雄主,姬昌不太可能过于冒险,他的军事行动必然有所保障,只是史记将吕国投降隐藏了,才导致本文开头的疑问。

关于吕国臣服于周人,还有一个重要证据,即是姜子牙。

根据《齐太公世家》记载,姜子牙是吕国之后,不过是庶出的一支,早已沦为穷苦平民,大约是在纣王释放姬昌后,投靠了周国。

但这段记载疑问颇多,比如:姜子牙作为吕国的后裔,在投靠姬昌后不久,姬昌就开始攻打黎国与邘国,那么姜子牙投周与吕国臣服于周,是时间上的巧合,还是两者是一体的?史书记载姜子牙是穷困平民,但当时还是“王侯将相真有种”的社会,姬昌仅仅凭借一番交谈,就认为一个穷困平民是“兴周圣人”,进而任命他为“太师”?

显然,以上两个问题最符合逻辑的解释是,姜子牙是能左右吕国政局的大人物,背后有着足够的筹码——吕国,姬昌对吕国投诚期待已久,所以才将他称为“太公望”,才会任命他为太师,背后折射的是吕国叛商投周,导致殷商西部防线遭到战略性破坏。

可见,由于东夷的牵制,商纣王无奈地在西部采取绥靖政策,任由周人扩张,导致周人愈发强大;在此过程中,吕国与姜子牙直面周人的兵锋,或是看透天下大势而主动投靠周人,或是处境艰难迫于无奈而投靠周人;吕国、虞国、芮国等先后臣服周人后,于是姬昌才去攻打黎国与邘国,以进一步动摇殷商统治。

因此,在商周交替的历史大潮中,周文王、姜子牙、商纣王等人的行为,其实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选择,谈不上仁不仁、恶不恶,至于周文王“仁义无双”、商纣王“恶贯满盈”的形象,不过是古代文人在政治或学术上表达的需要罢了,但为了自圆其说逻辑自洽,于是有意无意的隐藏了一些历史事实。

参考资料:《史记》等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