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才女李清照: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将用寂寞来偿还!

千古才女李清照: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将用寂寞来偿还!

()
中文名:
千古才女李清照: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将用寂寞来偿还!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李清照的存在,可以看做是造物主对她的格外恩宠。她的前半生可谓一帆风顺,后世的林徽因有点像她,都是从小在名人堆里长大,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而且先天条件极好,聪明、有天赋。 她从小被捧为掌上明珠,出生的时候,父亲李格非已经三十六岁。人到中年

宋朝名人推荐

李清照的存在,可以看做是造物主对她的格外恩宠。她的前半生可谓一帆风顺,后世的林徽因有点像她,都是从小在名人堆里长大,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而且先天条件极好,聪明、有天赋。

她从小被捧为掌上明珠,出生的时候,父亲李格非已经三十六岁。人到中年才获得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从本能上来说,不管是女儿还是儿子都值得惊喜和宠爱。

李格非思想开明、性情豁达,对这个女儿视若珍宝,更何况李清照一生下来就长得眉清目秀,大了之后更是聪明伶俐。

看一看小时候李清照家里,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吧: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东坡的学生,秦桧的老丈人是李格非的亲哥哥,也就是说,秦桧是李清照的堂姐夫。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

从小,父亲便带着李清照在这些达官贵人之间来来往往,他们之间谈论政事和文学诗词,李清照也都可以在一边旁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再加上漂亮,李清照在很小的年纪,就在上流文化圈里以名门闺秀的身份颇有名气了。

宋朝相对于唐朝,妇女地位急剧下滑,开始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在那个气候下,李清照的父亲并没有当一回事,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让李清照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女孩,学学绣花做饭什么的,而是任由女儿的天性自由发展。

李清照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造成了她不拘小节、没心没肺,甚至迷迷糊糊,有点二的性格。

她没有受过来自于父母的道德上的约束和禁忌,因此,她的本性得以完全流露在诗词中。比如这首少女时代写就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基本上就是在白描自己的少女时代,秋千这一物件象征着少女的浪漫情怀。家里设有秋千,说明父母疼爱女儿,这样被捧在手掌心呵护长大的女儿自然拥有做梦的权利,和比寻常女子更善思春的天性。

而且李清照在这首诗里,展露出其骨子里明眸善睐、万种风情的小女人情怀。

这一系列有关少女动作和衣着的描写,彷佛展开了一个电影长镜头,充满了故事情节和浪漫情怀:少女穿着柔软的裙装荡秋千,一阵风吹过,衣袂飘飘,少女停下秋千,活动了一下纤纤小手,这时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透出了微微香汗。

此时察觉有男子到来,含羞躲到一边,却并没有真正离开,只是依门回首,假装在闻花香,其实是在欲拒还迎地暗暗打量这位男子。

这种风情其实也是一种天赋,面对异性该用什么样的语态和反应,每个人的应对情况都不相同,心里有风情是一回事,能把这些风情恰如其分地释放出去,让对方愉悦地接收到信号,是另一回事。风情各异的女人各有各的招数,这就构成了“风情万种”的每一种。

一眼望去,这首诗道不尽的活色生香,薄、透、露,金钗、青梅,无限娇羞地回首,软、糯、香、滑的少女气质跃然纸上,一个成年男子恐怕是很难抵御这样的媚态,前提是这个少女长得漂亮。

李清照可不是史书里记载的端庄温良恭俭让的淑女,那只是她的身份和表面给人的印象而已。她的父亲李格非并没有纯粹把她当女儿养,而是放任她的天性,养成了她不羁的性格和口无遮拦的个性。

她自己曾写过一篇重要的诗词研究《词论》,在这篇文章里,李清照把宋朝历届的大文学家,无论多著名,或者跟她家的渊源多么深厚,她一个都没有放过,洋洋洒洒近千言,把这些文豪全部批评了一遍,这份文豪的名单包括: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秦观、黄庭坚.....等。

她的“二货”精神完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一柳永,词语尘下,太俗。张先、宋祁,“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跟自己的家世有渊源的长辈也不放过:晏殊.欧阳修、苏轼,这三者的关系是,晏殊是欧阳修的老师,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苏轼是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老师。

李清照批评他们虽然学问无人能及,但是写的词却不好,他们写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词,只是把诗切割成长短不一,组合在一起而已。说苏轼的不符合潮流,因为描绘的多是壮志豪情,跟当下市井生活相去甚远。

对于王安石,她用了极为尖刻的评价“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类似于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王安石一写词,人类就发笑。

批评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秦少游,“譬如贫家美女,终乏富贵态”。李清照提出过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意思是说,词和诗、文,都无法混为一谈,因此评判标准也各不相同。词是音乐性的,是要跟音乐结合在一起,唇齿相依、相得益彰的。

这其实算是第一个把宋词独立于诗歌之外的观点,让宋词和诗歌的地位并驾齐驱,意即,宋词的地位并不比唐诗低下,所以判断宋词写得是否好的标准也该独树一帜,也不是用唐诗的标准来判断宋词,是两套标准而已,并无伯仲之分。

写诗当然可以天马行空,但是写词,就是在既定的曲调里填写歌词,不能说哪个更自由,各有束缚的标准而已。用这个标准来看,被她批判的那些大家们也不算冤枉,当然,毕竟标准是她定的嘛。

李清照在十八岁的时候嫁给了二十一岁的赵明诚,这是最好的年纪。赵明诚是当朝宰相赵挺之的儿子。

赵明诚从李清照年轻的时候就是她的粉丝,因为她在上流文化圈子是有一定名气的,这些高官之间必然是相互关注的。上帝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对他们是多加眷顾的。

元宵节赏花灯,赵明诚结识了李清照,他原本早就读过了李清照的诗词。读过之后,便有所牵挂。等今日见了李清照真身之后,更加一见倾心,决心娶她为妻。

回家之后,赵明诚以非常委婉的猜字谜的方式向父亲提及此事,他给父亲写了十二个字“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意即“词女之夫”。赵挺之倒也开通,马上便派人去向李格非提亲。

而李清照也早已暗中相中赵明诚,两个人幸运的一点是,家庭背景相似,算是标准的门当户对,因此虽然先是暗许芳心,但还是可以走媒妁之言、父母包办的程序,两个人就这样顺利结婚了。

一开始的婚后生活是甜蜜的,赵明诚能娶到这样的妻子,想必他也很开心,李清照明眸善睐,又懂风情,喜欢玩恋人之间卿卿我我,小打小闹的小把戏,又跟他志同道合,文学上的造诣甚至超过了他。

李清照的词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又恰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一个阶段,是她跟赵明诚锦瑟和鸣的婚后生活,这一类词带有浓浓的女人味儿和小资情调。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应该是她和赵明诚刚刚相恋的时候写成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简直活灵活现地展现了谈恋爱的人之间那种百转千回、难以言传的默契和心有灵犀。连恋爱的手段也都在这短短的四十二个字里写得很详尽先是眉目传情,然后写情书诉衷肠,然后定下约会的地点面见一月移花影之时不见不散。

李清照的词贵在叙事上的流畅和整体性,一个动作连着一个动作,非常流畅地讲述了这一个故事片段的起承转合,里面有情绪、有戏剧性,因此有可读性。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李清照太会调情了。这个片段大概是她和赵明诚去春游,俩人走在热闹的集市上,先是看到了一朵奇漂亮无比的花,彷佛这花一开,春天也跟着开了一样。

这朵花是如何漂亮的呢?好像用泪水轻轻染匀,带着晚霞和朝露的印记。女诗人心思流转间,将簪子斜斜地插进云鬓,然后站在花的旁边,撒娇地问道,你觉得是我好看还是花好看呐?

这就是为什么赵明诚愿意跟李清照生活在一起,这个女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情趣,善于在各种微小事物上与丈夫调情逗乐。

李清照除了是个善用风情的女人,更是个才华横溢的知识女性,她不仅是作为取悦于男人的那部分特质存在,而且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跟丈夫举案齐眉。其实很可能以她的傲气,根本是不把丈夫的才华放在眼里的,丈夫只是她的玩伴而已。

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这是个从小到老矢志不渝的爱好,小时候就跟着大人到处寻找拜访以前的金石刻辞。

和李清照结婚后,这个爱好也没有丢失,因为李清照对此事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夫妇二人琴瑟和鸣,为寻找金石拓片寻遍了大江南北,四处游历寺庙宫殿,获得了大量的碑文资料,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和细致的探访搜集,在李清照的帮助下,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的编写。

这是集欧阳修的《集古录》之后,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的著作。这也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关系最亲密美满的时刻。他们每次得到一本珍贵的史料,便共同校验、整理,要是得到了珍贵的金石器物,便仔细把玩,分别给出自己的评价,然后琢磨切磋。

两个人还玩儿互相出题当考官的游戏,随便用手一指,指到哪本书,便以哪本书的内容为依据出试题,答对的可先饮茶,把这个当成乐趣。

然而好景不长,赵明诚被派往异地做官,夫妻二人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这时候李清照笔下就诞生了一批这种离愁别绪的词。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这里面的离愁别绪、难舍难分一开始也是香艳的、粉红色的、颇具女性气息的。但是上引两首跟下面这首比,显然上引第三首的感情更加悲切。

上面那首还有一些漂亮的、华丽的意象红藕、残香、兰舟、西楼、闲愁,动作上还有轻解罗裳等稍带闺房气息的动作,表示两人还有小别胜新婚的甜蜜。

但是长久的别离给夫妻关系带来的只有悲哀。“半夜凉初透”,说的是长夜漫漫,孤枕难眠的凉意。

据说这几首词寄给赵明诚之后,赵也写了几首作为应和,然后将自己写得跟李清照写的混在一起,让自己的朋友看,朋友看过之后,觉得最好的只有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对妻子李清照的才华心悦诚服。

跟唐婉一样,李清照在婚姻上的“污点”来源于她无法生育。李清照结婚二十来年,膝下始终无儿无女,这在宋代,几乎是致命的。

纵然两人感情再深厚,赵明诚也难免要考虑到家族的传宗接代问题。据说除李清照之外,赵明诚还有纳妾。

但是跟唐婉相比,李清照幸运的一点是,赵明诚依然爱护着她,只是自己在外地做官的时候偷偷纳妾,为的是侍奉自己的生活也为自己家族添丁,生儿育女,仅此而已。

敏感的李清照不会察觉不到这些,他们感情开始出现裂缝。李清照心高气傲,怎能容忍自己的丈夫除了自己之外,还拥有别的女人。

自己无论从才华、相貌、风情上都不差,却无奈地因为无法生育的问题,而被别的女人分享丈夫。她作为一个身心都非常敏感的女人、绝对需要人陪伴呵护和崇拜的女人,甚至离了男人都活不了,从她的诗里也能窥见一二。他们的婚姻开始出现危机。但是殊不知,除此之外,他们的感情更经受着时代变迁、家国离乱的考验。

命运之神已经不打算再垂青这对夫妻了,他们的情形每况愈下。赵明诚因先要去给母亲吊孝而去了江宁(今南京),并在那里任知府。

李清照返回老家青州,整理好自己和丈夫多年来研究金石的成果,准备随后就与丈夫会合。他们结婚这三十多年来,搜集到的人间珍宝无数,最后精挑细选了十五车随李清照带走,剩下的都分布在青州家中这十几间屋子里。但时局动荡,李清照离开家乡没有多久,当地就发生了战乱,所有的家产悉数被毁坏。

赵明诚虽然作为一个金石学家很尽职尽责,并且名不虚传,但是作为一个官员是很不称职的,他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渎职罪被免职。起因是下属察觉当地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下属向赵明诚如实禀报,赵却置之工工灵工大工凸公步上布阵击败叛军,次日向赵明诚禀报的时候,发现他已经秘密潜逃了。

清照被丈夫的行为震惊了,她是个对人要求太高的女人,这个丈夫不仅要对自己温存体贴,还要是一个尽忠职守的官员,作为男人和社会人的身份都要体面有尊严才行。她倒并没有因此跟丈夫大吵大闹,只是用冷暴力来对待他,用疏远、嘲讽等态度来惩罚赵明诚。

局势越来越糟,赵明诚又被重新启用,派到湖州上任,李清照的敏感告诉自己,这次夫妻分别不同以往,她担心凭着自己的妇人之力,恐怕保护不了这些金石物件,于是便和赵明诚商量出这样的结果:

如果真的发生不测,先丢家具细软、再扔衣服、最后一次是书、画册、卷轴和古器。其中最最珍贵的《赵氏神妙帖》不能失去,若非万不得以,只能与李清照共存亡。

局势继续恶化,金朝灭了北宋,二人向江西逃亡,一路上两人也无话,真应了那句,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事实。两人各怀一段心事。

到了乌江边,多愁善感又酷爱抒发自己情感的李清照脱口而出,吟诵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句,来讽刺赵明诚的懦弱。

赵明诚听后羞愧难当,从此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一个月之后就去世了。这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

李清照节奏明快、无忧无虑的前半生也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一落千丈的家世和经济状况,还有情感上的孤独。

李清照开始借酒浇愁。

浣溪沙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原来并非是惬意田园生活的写照,而是一个落寞的借酒浇愁的女作家失意的生活片段。

孤寂的日子毕竟太难捱,于是李清照接受了她的追求者张汝舟的追求,在赵明诚死后一年,李清照嫁给了张汝舟。张汝舟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的旧相识,也是赵明诚的同学,他在赵明诚死后乘虚而入,抚慰了李清照的情感。

乘虚而人是个贬义词,用在他身上并不为过,李清照并没有唐婉那样的好运气,再嫁还能嫁给一个知冷知热的如意郎君。这个张汝舟在当初追求李清照的时候,便是动机不纯。他对赵明诚很了解,知道他喜欢研究金石器物,家中珍藏着大量的珍宝,赵明诚一死,这些珍贵的东西肯定都在李清照的手里,对这些珍宝的觊觎,使他展开了对李清照的追求。

二人很快结婚,婚后双方又都很快失望。李清照发现张汝舟更感兴趣的是那些宝贝,而张汝舟发现原来那些宝贝早已经在战乱中遗失殆尽,李清照只是个贫困潦倒的老女人而已。他恼羞成怒之下,经常对李清照拳打脚踢。

李清照又怎么会如此心甘情愿地忍气吞声呢?她可是写《词论》批判一堆文豪的人物,她可是写教人怎样赌博,而且十赌九赢,有着非凡头脑的奇女子!于是她决定铤而走险,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她发现张汝舟的官衔原来是靠行贿花钱买来的,于是向官府告发了自己的现任丈夫张汝舟。那时候的法律规定,如果丈夫犯罪,妻子也要陪着一起坐监狱。李清照是铁了心地想把张汝舟搬倒。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宁可自己坐牢,也要把张汝舟也送进去。

后来李清照的家人买通狱卒,才悄悄把她从监狱中接回家。这场类似于闹剧的婚姻,也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生活经历的坎坷,让她的词越写越纯熟,也越来越寂寞。里面的颜色从原来的姹紫嫣红也变成了浓重的冷色调。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被后人千百年地称颂,因其大胆的创造性,成为李清照文学才华的集大成之作,凝聚了李清照诗词方面所有的特点和高妙之处。

无论是在音乐韵律上的把握,还是这种层层推进的叙事,以及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都丝毫不生僻,将那种难以言表的落寞和凄清丝丝入扣、抽丝剥茧地铺展开来。这首词几乎算得上她的最高成就了。

之后的岁月,李清照跟张爱玲一样,闭门不见客,专心金石研究,帮助丈夫把《金石录》校验完毕,编纂完整。最后以78岁高龄,寂寞地死在湖州。

纵观李清照一生,她命运的转折点,在那不可逆转的历史车轮,还有中年丧夫这一沉痛的经历。但是命运有的时候会让某些天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果李清照真如韩剧里演的那样,生活美满如意,一直顺顺利利地终老,那么她后来也就写不出那些饱含巨大悲痛的诗词,也成就不了她作为史上诗词格局最辽阔的女词人的地位了,这是历史和时间对她的补偿。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