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代”的时间跨度往往要比“朝”更长,比如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里的“代”就囊括了诸多割据的封建王朝。同样,夏代的涵义是在以夏这个王朝为本体的前提下的前后顺延,至于顺延到哪个维度,取决于断代研究的需要。 但,夏代的情况似乎比后世的王朝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事实上,“代”的时间跨度往往要比“朝”更长,比如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里的“代”就囊括了诸多割据的封建王朝。同样,夏代的涵义是在以夏这个王朝为本体的前提下的前后顺延,至于顺延到哪个维度,取决于断代研究的需要。
但,夏代的情况似乎比后世的王朝都要复杂的多。
在2021年1月河南孟州市禹寺村发现城池遗址的新闻报道中,官媒使用的时空词汇是“虞夏时期”;在2022年3月山西运城稷山县发现的东渠遗址的新闻报道中,官媒则使用了“夏时期”的表述。
值得一提的是,“夏时期”在时间和空间定义上更加模糊,它既囊括了夏王朝阶段,同时也包含了夏朝建立之前以夏族为主体的古国阶段。而就空间而言,“夏时期”也可能指代与夏朝(国)同处一个时间段但却不属于夏文化范畴的其它考古学文化。
可以说,“夏时期”是一种非常宽泛的表述。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不是已经把夏朝的始终年判定在了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了吗?那么落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为什么不能叫“夏朝时期”,而要含糊的叫“夏时期”呢?
这就涉及到一个“夏文化”的概念判定问题,即究竟什么才是夏文化?换言之,夏文化到底是夏后氏部落的文化,还是夏后氏统治时期所有不同群体创造的文化?
中科院的徐旭生先生认为夏文化指的是夏氏族的文化,也就是《史记》所说的夏后氏以及同姓或姻亲衍生的有扈氏、斟寻氏、斟戈氏、杞氏等共同创造的文化。
北京大学的邹衡教授则认为夏文化是“夏王朝所属的考古学文化”,准确的说,就是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
的确,从地层叠压和碳十四测定的绝对年代判断,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核心的二里头文化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而又早于商文化(二里岗文化)。
恢弘的宫殿建筑、众多的礼器以及文化跨地域传播的现象,足以证实在商朝建立之前,中原伊洛平原存在着一个成熟的政治实体,并且这个政治实体早已突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古国阶段,而成为了一个地缘政治集团。
但问题恰恰出在二里头的时间上限上。
根据碳十四测定以及树轮校正,二里头文化的绝对年代是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这意味着,二里头文化早期无法与河南龙山文化衔接,中间存在一个空档期,晚期则已进入了商纪年,甚至和商朝有近100年的重叠。
换言之,如果以郑州商城崛起的公元前1600年作为夏商分界点上推的话,夏作为一个王朝,充其量只存在了一百多年,远远达不到《竹书纪年》记载的“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即公元前2070年左右。
那有没有可能二里头只是夏朝中晚期都邑,而夏朝早期都城尚未发现呢?
从考古学维度讲,不同的社会群体创造的文化遗存一定是不同的,而相同的群体创造的文化一定是前后延续的,这也是考古工作者仅仅根据出土的炊具饮器形制、葬俗就能判断出遗存所处时代的原因所在。
而考古工作者对于二里头文化的共识是:目前没有发现二里头文化的直接源头。二里头遗址的核心器物群,既有源自河南本地的龙山文化日用陶器、新砦,也有源自晋南的陶鬲、良渚文化的玉器以及山东大汶口、豫东造律台等地的文化因素。
这说明,二里头文化是不同群体交流融合后的产物,而这也恰恰证明了二里头遗址的确是一个王朝的都邑,汇聚了各地不同的族群和文化。
那么早于二里头的时代,即所谓的夏朝中前期(公元前1750年之前),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呢?
曾任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长的许宏教授,曾作出如下定论:“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一二百年时间里,也就是文献中的夏王朝前期,考古发现的中原地区各类群体间互不统属,战乱频仍,考古学上看不到与传世文献相对应的‘王朝气象’”。
而以邹衡教授为代表的考古工作者,在经历数十年考古发掘后,也做出了如下判断:“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所见夏商两族活动范围内即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已经不太可能再发现什么新的考古学文化了”。
这两个重量级的结论,归总起来就是一句话:如果夏朝真的存在471年的话,那么只有其中一百余年是真正的王朝,而早期的300余年,仍未超脱古国阶段。
虽然有部分学者试图把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前2000年—前1900年)以及此后的新砦文化(前1870—前1720年)计入夏文化范畴,从而从考古学角度把夏朝的国祚拉长到了400余年,但却无法解释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比如河南龙山文化普遍流行的圆形袋状灰坑,在二里头文化却极为罕见,二里头文化普遍常见的是大小不同的圆角长方形、椭圆形等浅灰坑。
即便是被视为二里头文化前身之一的新砦文化,既有一定的与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某些类似的具有先后、承接发展关系的因素,又有占主导地位的不同于前后两者的富有创新特色的一组独特的文化特征因素。
更直接的证据来自阳城的考古发现。
据《史记》记载:“夏禹都阳城(今河南登封)。”此后,登封王城岗附近的东周阳城遗址发现了战国时期带有“阳城仓器”戳记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对王城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后,发现了龙山文化时代的两处城址,碳十四测年分别是公元前2050年和公元前1935年。
主持发掘的考古专家安金槐认为王城岗龙山城址很有可能就是夏代的阳城。但王城岗遗址龙山时期核心陶器组合为罐、鼎、碗钵、杯,而二里头文化的核心器物群则为圆腹罐、盉、斜腹盆、爵,这种饮器、食器、和酒器上的差异也说明,二里头文化是多种群体融合后的产物,而夏后氏只是“遗传因子”之一。
在缺少文字自证材料的前提下,会带来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第一是考古无法准确区分先夏文化、夏文化以及夏移民文化;第二是夏文化在哪个阶段属于古国,又在哪个阶段进入了王朝阶段?
从考古发现来看,禹都阳城的文化形态与二里头明显不同,至少说明,大禹时代,夏的政治形态仍然是部落联盟。还有一种更极端的可能性,即二里头文明的王族并不是夏后氏,而可能是斟鄩氏或者其它非大禹直系氏族。
举一个秦朝的例子,秦作为一个王朝,只存续了14年,但秦文化,却自秦成为诸侯之日起就已经出现了,故秦文化的存续时间长达500余年。如果我们离开文献,仅靠考古发现,就无法准确区分哪个时间节点是秦国,而哪个时间节点成为了秦朝。
嬴政的登基,并不意味着秦朝的建立,同样,大禹或启的父子传承,仅仅代表了夏后氏内部建立了家天下制度,却无法印证彼时的夏王朝已经建立,找夏朝,原本就是误区。
基于此,以许宏为代表的不少学者,出于谨慎考量,不称夏朝,而只笼统称为夏文化或夏时期,抑或只称其为二里头文化。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