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登基前便曾考虑削藩,但大面积削藩使藩王兔死狐悲引发叛乱

朱允炆登基前便曾考虑削藩,但大面积削藩使藩王兔死狐悲引发叛乱

()
中文名:
朱允炆登基前便曾考虑削藩,但大面积削藩使藩王兔死狐悲引发叛乱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建文削藩绝非仓促为之 朱允炆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被立为皇太孙,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他在储君的位子上坐了六年。期间已被朱元璋允许参与政事、评阅奏章和拥有自己的政治幕僚班底。 因此朱允炆在储君之位上就已开始了施政方针的思考

宋朝名人推荐

建文削藩绝非仓促为之

朱允炆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被立为皇太孙,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他在储君的位子上坐了六年。期间已被朱元璋允许参与政事、评阅奏章和拥有自己的政治幕僚班底。

因此朱允炆在储君之位上就已开始了施政方针的思考,削藩绝对是在当时就曾经思考和讨论过的。朱允炆在为皇太孙期间,就深深感受到诸藩王对自己的威胁。而朱元璋却对自己的封藩政策颇为得意,据史载:“太祖语太孙曰:‘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太孙曰:‘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太祖默然,良久曰:‘汝意如何?’太孙曰:‘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太祖曰:‘是也,无以易此矣。’”“惠帝为皇太孙时,尝坐东角门谓子澄曰:‘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对曰:‘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太孙是其言。”

因而朱允炆绝非仓促决定削藩,这是他和他的政治幕僚班子早已计划好的既定国策。因为这些文人幕僚对诸如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等历史太了解了。

“五王同削”是否明智?

既然削藩是既定战略,那么朱允炆刚一登基就采取行动就不难理解了,毕竟年轻人往往行动力更强,想着一件事情就充满激情去行动。而老道的政治家则往往会考虑更多,所谓谋定而后动。

朱允炆

朱允炆继位第一年就从周王开始下手,一年之内五王同削,引起当时明朝各地藩王的震动,明朝中央政府释放出明确而强烈的削藩信号。那么建文帝的这一做法是否明智呢?是否有些过于仓促呢?

是否需要立即削藩:其实藩王权力过大,最终危及中央政权的例子屡见不鲜。建文帝和他的幕僚们的认识肯定没有错,所以他才坚定的要采取削藩政策。但是否等待时机消磨各地藩王的实力的确值得商榷。毕竟朱允炆的年纪比大多数实力派藩王要小,他有这个资本去耗。但是立即削藩,对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年轻帝王和他的幕僚们来说诱惑太大了。几百年后,康熙皇帝不是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吗?

削藩的目标是否正确:在削藩开始时,建文帝朱允炆的核心幕僚曾经就削藩的对象有过一次讨论。“退而与泰谋,泰欲先图燕。子澄曰:‘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

黄子澄

最终建文帝朱允炆君臣采用了黄子澄的主张,从更弱小的其他藩王入手。而他们下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朱棣同父同母的弟弟周王朱橚。

后人难免会以为齐泰有理。但事实上黄子澄的计策更为毒辣,且可让朝廷师出有名。

最终朱允炆选择了黄子澄的计策,派李景隆领兵到开封捉拿周王。抓捕行动异常顺利,朝廷官军没有受到一点抵抗,实际上证明诸王并无反心。但是老辣的朱棣在接到朝廷递过来的诱饵之时并没有上当,他对如何处理周王的回复堪称经典:“若周王橚所为,行迹暖昧,幸念至亲曲垂宽贷,以全骨肉之恩,如其迹著,祖训具在,臣何敢他议。臣之愚议,惟望陛下体祖宗之心,廓日月之明,施天地之德。”

建文君臣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根据齐泰的建议,朝廷借防边为名,将燕王护卫调赴开平戍守。然后外则更换北平军政首脑,内则策反王府官员。年底的时候工部侍郎张昺调任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出掌北平都指挥使司。而燕王长史葛诚则被成功策反。

次年三月,朝廷同时调动兵马开始对北平形成合围之势。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奉旨率军分驻扎开平、临清、山海关。而北平城内的北平、永清两卫官军,则被分别调往彰德府(今河南安阳)、顺德府(今河北邢台)。

大军到位之后,朱棣封国附近的两位亲王,青州的齐王朱榑和大同的代王朱桂先后被废。齐王曾随朱棣出塞,代王则和燕王同为徐达的女婿。而当年唯二和朱棣一起观摩了皇太孙册封大典的湘王朱柏,则成为另一个牺牲品。湘王封国荆州,熟读三国的读者都知道他对于南京的重要性。朝廷对削藩对象的选择具有极高的针对性,并非胡乱削藩。至于六月份遭殃的岷王,则可能是朝廷和镇守云南的沐家之间的一桩交易的牺牲品。

朱棣

建文君臣通过双管齐下的手段,接管了北平的城防,又在战略上对其完成了包围。朱棣可能的援军齐王、代王被废,长江上的奇兵湘王被杀,燕王已经成为了笼中的困兽。所以说文官们的安排是一环扣一环,正常情况下朱棣的命运已经注定了。

是否需要五王同削:建文帝君臣会削藩并不奇怪,但是他在一年之内连削五王,的确出乎意料。连他自己都对这一做法感到有些疑虑,担心会产生负面舆论。“帝犹豫曰:‘朕即位未久,连黜诸王,若又削燕,何以自解于天下?’”但这可能是文人理想主义作祟,黄子澄和齐泰等人都坚信他们代表的是道义,如果藩王敢于反叛就是逆臣贼子人人共诛。但从常理来分析,一口气削去五个藩王,必然会让天下所有藩王都产生兔死狐悲之感,将这些人推向燕王一方。

综上,建文帝进行削藩没有问题,是否一登基就进行削藩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一年之内,连削五王,则是有些打击面过宽。毕竟朱元璋刚刚驾崩,他一共才分封了二十五个藩王,一口气削了五分之一,必然会让其他藩王倒向建文帝的对立面。

建文君臣忽视了人心向背。朱棣靠着八百王府护卫起兵,迅速依靠其二十年镇守北平积攒的威望控制了北平九门。而燕王那些被调往别处的部下听说朱棣起兵,基本上都能冒着灭三族的风险回北平投奔老殿下。

建文君臣的削藩并不激进而盲目,他们的每一步都有着强烈的目的性。可惜太祖恩惠子民三十年,人心在洪武而不在建文,故而燕王的最终胜利也只是水到渠成而已。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