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记载夏朝到底可信吗?谈谈《夏本纪》的内容有什么问题

司马迁记载夏朝到底可信吗?谈谈《夏本纪》的内容有什么问题

()
中文名:
司马迁记载夏朝到底可信吗?谈谈《夏本纪》的内容有什么问题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一,《夏本纪》的内容基本抄袭于尚书 《夏本纪》的内容大约有4000字,其中大约有3500字是直接来源于《尚书》。《夏本纪》中第一段话记载大禹和舜的对话,其内容来源于《尚书》中的《益稷》《皐陶谟》《大禹谟》等篇章。《夏本纪》中大部分内容记载

商朝名人推荐

一,《夏本纪》的内容基本抄袭于尚书

《夏本纪》的内容大约有4000字,其中大约有3500字是直接来源于《尚书》。《夏本纪》中第一段话记载大禹和舜的对话,其内容来源于《尚书》中的《益稷》《皐陶谟》《大禹谟》等篇章。《夏本纪》中大部分内容记载大禹治水和九州的地理状况,其内容基本原文来自于《尚书》中的《禹贡》,大约有1600字。《夏本纪》中只有最后关于夏朝世系的内容是不见于《尚书》的,大概有200多字。

禹贡九州:战国时代的认知范围

实际上,司马迁的《史记》关于先秦时期的内容有大量都是从《尚书》《春秋左传》《战国策》中得来,有的竟然是一字不改。当然,我们也不能全部说是抄袭,毕竟司马迁原创部分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这篇《夏本纪》不说抄却不太合适了,因为查重率实在是太高了。

那么《尚书》是一个什么书呢?它主要记载上古时代圣君言语,叫做“诰、誓、命、训”,类似于语录。而这本书记载的上古圣人基本都是完美无缺的,说的话也基本都是完美无缺的空话、套话,有点像领导人的演讲稿。因此,《尚书》重视演讲语言,不重视事迹的记载,因此导致其史料性不足。例如《夏本纪》中记载大禹的为人是:“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这也太完美了,反而什么没有为我们提供任何信息。

大禹像

另外,《尚书》的成书时间较晚,基本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形成的。例如《禹贡》这一篇,其内容讲的九州范围基本就是战国末期人们的认识范围。如果认为大禹活动的范围有战国那么大,就不免荒唐了。因此,学术界一般都将《禹贡》作为研究战国历史地理的资料,而不作为研究大禹治水的资料。

二,《史记》中的“禅让制”和其他资料的矛盾

《史记》中关于“禅让制”的内容主要记载于《五帝本纪》和《夏本纪》,主要涉及尧、舜、禹三个人,而相应的内容也是来自于《尚书》,这里就不再细说。由于《尚书》中说的圣人都是完美无缺的,因此“禅让制”也被描述成为圣人们和平让权的典范。

禅让制

我已经在一些文章中分析过,所谓的“禅让制”就是西方文献中的“军事民主制”,是一个部落向国家阶段过渡而产生的制度。这种制度的特征是部落会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一位“王”,他拥有军事权力。最初,这种选举比较公平,后来就充满了政治斗争。因此,尧舜禹时期,中国已经进入了文明的门槛,因此禅让制不可能如此和平,必然是腥风血雨。

中国古代有另外一些史料记载了不同版本的“禅让制”。荀子说“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韩非子指出“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古本《竹书纪年》机智啊“舜放尧于平阳”,“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从这些资料来看,尧舜禅让并不和平,舜禹禅让也是充满阴谋。《史记》记载舜是南巡苍梧而去世,《竹书纪年》则记载为被禹驱逐到苍梧去世的。关于后启继位,《史记》记载为后启发动政变夺位,但是《战国策》却记载后启继位是大禹暗中安排的。

从人类几千年的政治斗争史来看,《史记》的记载太过于理想。《史记》的记载直接来源于《尚书》,这是古代儒生们对上古“大同时代”和“小康时代”的追忆。儒家的一大特点就是崇尚古代,甚至是是古非今。司马迁距离夏朝已经有了2000年,他没有一手资料,因此也只能选择保留《尚书》的“追忆”了。

三,《夏本纪》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夏朝世系

目前发现的关于夏朝世系的完整记载只有《夏本纪》,字数不多,情况如下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

《史记》对世系的记载准确度非常之高。例如,《殷本纪》记载的商朝世系得到了甲骨文的印证,结果只错了两个地方。《夏本纪》中的记载也符合古本《竹书纪年》“凡夏自禹以至于桀,十七王”的记录。目前人们认为《竹书纪年》的世系更有价值。和甲骨文的对照来看,《竹书纪年》中的商朝诸王世系是完全正确的,这就导致《竹书》的在这方面的可信度比《史记》更可靠。

除了世系之外,《夏本纪》能为夏朝研究提供的有效信息就少得可怜了,如其重要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基本没有涉及。而古本《竹书纪年》虽然已经散佚,但是却能够提供夏都“斟寻”“阳城”“商丘”等地名信息,其中“商丘”经过考证,也就是“帝丘”,是后来卫国之地。《左传·僖公三十一年》记载:“冬,狄围卫,卫迁于帝丘。”这就给夏朝的考古提供了一些信息。

另外,《夏本纪》中还有一些属于迷信内容,如记载孔甲的事迹竟然是“养龙”,让人匪夷所思。后来在《周本纪》中,说褒姒的来源就和孔甲时期的龙有关。在《史记》的描述中,褒姒就是一个妖怪,和神话接近。因此,我们在阅读《史记》的时候,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眼光去看待。

结语

司马迁写《史记》,应该是十分具有严谨的精神的。他曾经走遍天下,到处寻访史料。他为了探访大禹的足迹,也曾经登上了会稽山。但是,由于司马迁始终是古代人,他不具备现代史学家筛选史料的能力。虽然如《山海经》这种怪异的资料他不敢采用,但是还是将许多民间传闻写入了书中。有人也说,《史记》严格来说不是一本史书,它更像一本文学著作。我认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是一本伟大的史书。《史记》中虽然有许多错误和缺陷,但是它毕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思想。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