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提出与明朝和谈,但文官们的一致指责使明思宗拒绝和议

皇太极提出与明朝和谈,但文官们的一致指责使明思宗拒绝和议

()
中文名:
皇太极提出与明朝和谈,但文官们的一致指责使明思宗拒绝和议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而就在此时,皇太极主动向明思宗表达了求和之意,但就是这样一份雪中送炭的提议,却被明思宗断然拒绝。而明思宗也失去了最后的喘息机会,最终城破自缢,明朝灭亡。 议和,是皇太极主动寻求的 崇祯十五年(1642年),皇太极主动向明思宗抛出了橄榄枝,寻

宋朝名人推荐

而就在此时,皇太极主动向明思宗表达了求和之意,但就是这样一份雪中送炭的提议,却被明思宗断然拒绝。而明思宗也失去了最后的喘息机会,最终城破自缢,明朝灭亡。

议和,是皇太极主动寻求的

崇祯十五年(1642年),皇太极主动向明思宗抛出了橄榄枝,寻求议和。此时的明朝上自明思宗,下至文武百官都不敢相信满清求和的诚意,毕竟,刚刚经历了松锦大战的明朝,损兵折将,精心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洪承畴、祖大寿等一众将领投降,使得明朝彻底失去了反击的能力,仅能困守山海关和宁远等几座孤城。

但是事实上,皇太极的这次求和,不仅是真的,而且态度上也是非常的真诚。

其一,包括皇太极在内的满洲贵族们,都是主张与明朝议和的,他们对明朝的土地不感兴趣,对目前的状态已经非常满足。而真正主张继续南下的官员,反而都是祖大寿、范文程、孔有德等,这些投降清朝的明朝将领们。

其二,皇太极非常清楚地看到满洲人口相较于汉族人口少只又少,贸然占领汉族地界对于满洲部族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并且也没有做好占领汉族地界的准备,容易被淹没在汉族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

松锦大战示意图

其三,刚刚结束的松锦大战,满清这面也付出了非常巨大的损失,也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就这样,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朝派出了一支中高规格的代表团访问清朝。作为清朝的皇帝,皇太极的热情表现让明朝使臣受宠若惊,明朝使臣即将抵达沈阳的时候,皇太极特意率领文武官员出城20里迎接,而且对明朝使臣的态度非常热情。

皇太极开出的条件,不仅非常合适,对于当时的明朝,可以说是非常优厚,无法拒绝

在与明朝使臣的会面中,皇太极开出了自己的条件:第一,明朝和清朝以宁远、塔山一线为边境,保证互不相侵。第二,明朝人口逃进清朝境内,清朝会遣返回明朝。第三,明朝每年向清朝提供100万两白银和1万两黄金,换取清朝的1000斤人参、1000张貂皮。第四,明朝崇祯皇帝本人或者明朝内阁高官,前来辽东与皇太极会盟,双方宣誓为兄弟之国。

这就是明清版本的“澶渊之盟”,同样是和平共处,同样是互通互市,同样是交付岁币,也同样是兄弟相称。

明末势力图

这个议和条件,对于当时的明朝,真的是太合适。

一方面,明、清停止了东北地区的战事,也是对于明朝京畿重地军事威胁的解除,明朝可以放心的把东北地区和京畿地区的兵力投入到剿灭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上,孰胜孰负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明朝每年最大的财政支出就是东北的军费支出,为了同满清作战,明朝五次加收“辽饷”,而与满清的议和将会让明朝卸下沉重的财政包袱,缓解内部矛盾。而明朝每年为此支出的100万两白银以及1万两黄金,在庞大的军费开支面前,完全可以不值一提,毕竟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军费已经涨到了2300万两,崇祯年间数额更为巨大,其中绝大部分都用在辽东与满清的战场上。

一个小小的细节失误,最终让明思宗拒绝了皇太极开出的条件

至于前三条内容,只要是个明白人,都会选择答应,只是最后一条,两国以兄弟相称,平起平坐,因为事关国体,使臣必须要争得明思宗的同意。明朝代表团回到北京后,随即把皇太极的意见写成了书面材料,汇报给了兵部尚书陈新甲。而陈新甲也非常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整理好了文书,准备第二天秘密上报给崇祯皇帝。

朱由检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由于陈新甲的仆人不了解情况,把原本要密奏明思宗的文书当成了公开的奏折提交了上去,结果第二天,满朝大臣都知道了这件事。此时,明思宗的朝堂是尽是“文人误国”的东林党人,正如清圣祖所说:“书生辈但知讥评往事,前代帝王,虽无过失,亦必刻意指摘,论列短长,全无公是公非”,“从来论人甚易,自处甚难,若不审己之所行而徒轻议古人,虽文词可观,亦何足道”。丁日昌也感叹:“局外之议论不谅局中之艰难,然一倡百和,亦足荧听闻而挠大计。卒之事势决裂,国家受无穷之累,而局外不与其祸,反得力持清议之名。”赫德在信中谈到孙毓汶和徐用仪对某些人的评价为“既不明了实情,又没有责任和职守,而喜欢放言高论的人们”,陆奥宗光对自己国内的类似人物的评价为“世间滔滔之徒豪言壮语图一时之快者”。弗朗西斯·培根对这种人则称为“文笔犀利、立意迂腐、措辞生硬”,“只会断章取义,哪懂得以事实根据来说话的道理?”中、日、英三国文化各不相同,但对某些专门指责人的外行的评价却惊人一致,可见此种人在办事人员心中的形象。几人的评价一针见血,如果没有这些人,任事者办事将会少多少掣肘?东林党人在“义愤填膺”之余,依旧摆出了天朝上国的架子,不仅纷纷要求弹劾陈新甲,同时也要明思宗断然拒绝皇太极的这份“丧权辱国”的和谈条件。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在性格上的多疑、好面子、爱推卸责任的弱点暴露无遗,不仅杀掉了陈新甲,同时也拒绝掉了皇太极的议和条件,把整个国家推向了两面受敌的深渊,也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亡。扁鹊曾言:“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而在此之前,在迁都和放太子去南京两件事情上,明思宗也是因为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丧失了最好的机会,也让大明朝最终失去了最后的机会,“一举而亡国矣!”

皇太极驾崩,清世祖登基,最终满清入关,江山易主

皇太极驾崩后,顺治皇帝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不同于皇太极的议和政策,在降清的明朝旧臣的影响下,多尔衮等满清高层对于入主中原达成了一致意见。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之后吴三桂在山海关前降清,满清铁骑随即杀出山海关,拉开了满清入关,江山易主的序幕。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