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张居正为父奔丧,究竟有没有坐32人抬的大轿呢?

历史上张居正为父奔丧,究竟有没有坐32人抬的大轿呢?

()
中文名:
历史上张居正为父奔丧,究竟有没有坐32人抬的大轿呢?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从北京到荆州,三千余里的路程,“五步一井,以清路尘,十步一庐,以备茶灶”,为了使这顶巨无霸式的大轿畅行无阻,有的路要拓宽,有的桥要加固,劳师动众,惊扰官民。张居正的这台巨无霸大轿,“行经各地,不仅地方官一律郊迎,而且当地的藩王,也打破传统出

宋朝名人推荐

从北京到荆州,三千余里的路程,“五步一井,以清路尘,十步一庐,以备茶灶”,为了使这顶巨无霸式的大轿畅行无阻,有的路要拓宽,有的桥要加固,劳师动众,惊扰官民。张居正的这台巨无霸大轿,“行经各地,不仅地方官一律郊迎,而且当地的藩王,也打破传统出府迎送,和首辅张先生行宾主之礼。”那么历史上张居正为父奔丧,究竟坐没坐这32人抬的步辇如斋阁呢?

从违制上看,张居正不可能犯如此低级错误。明代对官员乘坐的车與是有严格规定的。据《明史與服志》记载:“景泰(代宗)四年令,在京三品以上得乘轿。弘治(孝宗)七年令,文武官例应乘轿者,以四人臾之。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者,奏闻。嘉靖十五年,乃定四品以下不许乘轿,亦毋得用肩與。万历三年,奏定勋戚及武臣不许用帷轿、肩與并交床上马。”可见明朝对官员乘车坐轿的待遇问题都有严格要求,三品以上官员可乘轿,但最多也只能乘四人的轿。

张居正作为官场多年滚打过来的人,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些规定,不可能带头去违制。据《明史》载:万历八年,张居正次弟张居敬病重,回乡调制,保定巡抚张卤例外发给“勘合”(使用驿站的证明书),张居正知道后,让立即交还,并附信说要为朝廷执法,就应以身作则。本来张居正推行新政及因父丧的“夺情风波”,前后已经有不少人上书弹劾他,他又怎会因在去为父奔丧时违制乘坐三十二人抬的大轿而留给那些政敌们以口实呢?从距离和时间上看,张居正不可能乘坐三十二人抬大轿。我们知道,从京城到湖北荆州,有三千余里。

张居正在途中曾给万历皇帝上的《请宽限疏》中说:“臣于三月十三日,蒙恩准假辞行,至间月初四抵家。”说明张居正奔丧从京城到荆州,只用了22天,而返程时因遇阴雨,延迟了两日,用了24天。如果张居正奔丧像《嘉靖以来首辅传》所说,乘三十二人抬的大轿全程步行,又整齐划一;“五步一井,以清路尘,十步一庐,以备茶灶”;沿途又不断接见迎送的藩王、各级官员,再加那时的驿道也没现在的国道省道那么宽阔平坦,恐怕一天六十里路都很难走到,到荆州至少也得两个多月。由此可见,张居正乘32人抬大轿是不可能有的事。

从对张居正清算弹劾上,也可见张居正乘坐三十二人抬大轿是子虚乌有。张居正的万历新政,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一直让他处在與论的风口浪尖上。他在世时,就一直有人上书批评他“擅作威福”,万历五年他父亲去世的“夺情风波”,更是遭到大批翰林、御史们的反对,即使他奔丧回京,还遭到户部员外郎的猛烈弹劾,批评他擅权乱政。但他坐三十二人抬大轿为父奔丧如此违制的事,竟没人出面弹劾。张居正去世后,遭到大清算,“举朝争索其罪而不敢言其功”,各中攻讦纷至沓来,落井下石者比比皆是,但就是此时,竟仍未有人拿“三十二人抬大轿”这绝好的罪证来说事,可见这事的子虚乌有。

从亲历者后人的回意上,也说明“三十二人抬大轿”之事并非事实。据明末清初士人梁清远在《调丘杂录》中的一条札记说:“野记言,江陵(张居正)相予告还朝,真定守钱普创为步與以媚之,步與内数童子,执拂供役,无异舟车。余记先祖言,曾见江陵公过真定,所乘绢轿无异恒制,但轿旁二童子执拂步随耳。无步與之说也。此非先祖目睹,为有不信为真者,野史讵可凭乎?”梁清远的先祖是梁梦龙,曾亲眼目睹张居正奔丧过真定时,乘坐的轿子完全符合规制,只不过轿旁有两童子步行跟随,后来竟传说成乘步與,梁清远因此感慨野史传闻的不可信。梁梦龙是河北真定人,又是亲眼所见,应该很有可信性。

从正史上看,没有关于张居正乘坐32人抬大轿的记载。翻遍《明史》和《明神宗实录》等正史资料,都没有关于张居正奔父丧乘坐32人抬大轿的记载。张居正“乞归葬父”,惊动朝野,万历皇帝、两宫太后都“赐赉慰谕有加礼”,百官迎送,路途中所经藩王请宴,抚按大吏越界迎送。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下,张居正竟敢坐如此越制大轿,即使当时不敢弹劾,在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大加清算张居正时,这作为一大罪状,也应该有人竭力提出的。但在那么凶猛的清算张居正时,却竟无人拿此说事。

那么为什么会有张居正乘坐32人抬大轿的谣言流传呢?

张居正乘坐32人抬大轿为父奔丧的事最早是从明朝人王世贞写的《嘉靖以来首辅传》中传出来的。王世贞曾和张居正是同科进士,张居正当政后,不惜撰文吹捧巴结张居正,想得到张居正的重用,但张居正因嫌其文人习气,却对他弃之不用,这让王世贞很恼火,很仇恨张居正。《嘉靖以来首辅传》是王世贞在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大背景下撰写的,是王世贞晚年最得意之作,里面对张居正完全持否定态度,字里行间,酸辣兼备,尤爱从私生活方面下手抹黑张居正。

书末对张居正的评价除了有才干外乏善可陈,大加鞭挞他的人品修养,说他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乃咎由自取。因王世贞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嘉靖以来首辅传》在社会上流传甚广,晚明以来一直到现在,上至官修史书,下到笔记野闻,各种版本的张居正传记都或多或少受到此书影响。像以后焦竑的《玉堂丛语》和野史大家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都有关于张居正生活奢侈问题的类似记载;清《四库全书》的编撰者纪晓岚也觉得“大抵近实,可与正史相参证”;以致现代的《明朝那些事儿》等书籍,在肯定张居正功绩的基础上,也大写张居正的奢侈豪华。正所谓“三人成虎”。张居正乘32人抬大轿为父奔丧的谣言也就得以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了。

唐人韩愈曾说过:“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意思就是说,士人想显荣当世,做官为宦,都需要有已发达,身处高位的人来给以引荐;而那些已发达、身处高位的人要想留下美好的功业声名、照耀后世,也需要有后起之秀的士子来继承他为他宣扬。

士子没有先达为他引荐,虽然怀抱锦绣,也难显荣当世;那些先达们没有后继者为他宣扬,功业虽煊赫却不能留传后世。张居正虽为中兴大明鞠躬尽瘁立下不世功业,但却无视文人王世贞,最终竟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确实令人深思啊!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