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不是神,却胜似神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不是神,却胜似神

()
中文名: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不是神,却胜似神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交谈甚欢。 更让人奇怪的是,这名垂钓者居然用直钩钓鱼。 这幅场景大家是不是非常熟悉? 没错,《封神演义》包括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中都有相关记载。 姜子牙怀才不遇,来到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 世人笑

商朝名人推荐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交谈甚欢。 更让人奇怪的是,这名垂钓者居然用直钩钓鱼。

这幅场景大家是不是非常熟悉?

没错,《封神演义》包括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中都有相关记载。 姜子牙怀才不遇,来到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

世人笑他痴狂,他却笑人看不穿,留下姜太公愿者上钩的故事。 神话与民间故事不等同于真实历史, 历史上的姜子牙到底有何本领,先后辅佐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伐纣,创下周朝八百年不世基业呢?

姜子牙到底叫什么?

在浩瀚如梭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记载武王伐纣的典籍。 姜子牙是其中主角之一,关于他的称呼更是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周本纪》《史记》中,姜子牙的称呼有“太公望”、“师尚父”、“吕尚”、“太公”、“姜尚”。

姜尚出现频率最多,姜子牙这个名字只出现在诸如《封神演义》这样的故事书里。

奇怪的是,“吕尚”、“姜尚”这两个名字姓氏完全不同。难道姜子牙未成名之前曾隐姓改名,使用过“吕”和“姜”这两个不同姓氏吗?

非也。!至少汉朝之前,中国古人取名的时候极其注意“姓”和“氏”。

不同于如今的小孩,要么跟妈妈姓,要么跟爸爸姓。商周时期,姓代表血缘集团,基本不变;氏代表的是社会集团,可以随环境发生变化。

大家可以这么理解:姜子牙姓“姜”,但这个“姜”姓分封出很多诸侯国,比如吕、齐、申、许、纪、向,这些诸侯国君都是姜姓。但他们的氏却各有不同,严格意义上来说,姜子牙是姜姓吕氏。

战国末年,嬴政统一六国,问鼎中原。按照种姓制度,嬴政乃嬴姓,赵氏,名政,又称赵政。

秦国首任君主属于嬴姓中的赵氏家族,得到周孝王的封赏,建立了附庸周朝的秦国。

借用这段历史可知,秦国周天子的异姓国,并且是先有氏后有国。按照“男子称氏不称姓”的法则,秦始皇的名字是“赵政”,嬴政也不算错。

所以大家称呼姜子牙为“吕尚”、“姜尚”,都没问题,不用拘泥于这一点。

“太公望”、“师尚父”、“太公”,那是不同的人对不同时期的姜子牙称谓。“飞熊”是姜子牙的号,篇幅所限,故此不再赘述。

姜子牙如何得到周文王的赏识?

不讨论《封神演义》和其他民间故事,单从《史记》《战国策》等正史中找寻蛛丝马迹。 司马迁采众家所长,记述了姜子牙与周文王相识的三段经历。

第一就是姜子牙愿者上钩,这属于烂大街的故事,不用多费口舌。

第二种说法是:周文王和后世的刘备一样,不知从哪听说渭水河边有个隐士姜子牙,若得到此人辅佐,天下唾手可得。于是周文王三顾茅庐,拜请姜子牙出山,二者谱写一段佳话。

第三种说法的记载就比较简短,姜子牙博学多才,曾经辅佐过商纣王,为商朝立下过不少功劳,好口碑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但是因纣王残暴无道,于是后来离开了纣王。

之后,姜子牙四处游说,却没有遇到明君,直到遇上周文王才被重用。

不管姜子牙是如何遇上周文王的,他最终帮助姬氏父子击败商朝并建立周朝,这是不争的事实。

司马迁曾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

这两段话叙述的大概意思就是,姜子牙为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后人在谈论周朝的用兵方法时,都很推崇姜子牙制定的战术方略。

据史书记载,周朝建立后,武王开始论功行赏,姜子牙被封于营丘(齐国)。姜子牙刚到齐国时,莱国居然出兵要抢占营丘。所幸姜尚及时发动反击,这才保住了自己的封地。

姜子牙一上任,就根据齐国的地缘优势,大肆开展经济与基础建设。齐国国力蒸蒸日上,很多百姓都来投奔他,齐国因此成为大国。

姜子牙一百多岁才寿终正寝,死后,他的儿子齐丁公继位,齐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到了后来,齐国甚至成为了首屈一指的诸侯国。

姜子牙凭什么能帮助周国,击败不可一世的商纣王呢?

关于姜子牙指挥作战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逸周书·克殷解》里也有类似的记载:周武王派尚父与伯夫“致师”,姜子牙取得大胜,被《诗经》传颂。

这更让人感到奇怪,《史记》《封神演义》皆明确记述,姜子牙得到周文王赏识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

封建时期的卫生医疗条件不如现代,那时候只要能活过40岁,就算是高寿。 少说已经70多岁的姜子牙,居然还能亲自上战场,指挥大军团作战。难道他的身子骨要比壮小伙还硬朗?或者说姜子牙真的是元始天尊高徒,有神功护体?

其实,《诗经》记载的姜子牙是个中年壮士的形象,但不知为何,司马迁却说姜子牙是个老者。

可以佐证的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嫁给了周武王,他的的儿子吕伋又辅佐过周成王、周康王。倘若姜子牙比周文王年龄还大,他的儿子和女儿至少要比周武王大上一辈,更别提辅佐孙子辈的周康王。而为何姜子牙能辅佐周国,击败商纣,与他的个人经历有脱不开的联系。

前文简单提到过姜子牙与周文王相遇的三段经历,抛开渭水垂钓这个颇为传奇的故事,剩下两段经历至少能说明姜子牙早就名声在外,是个怀才不遇的隐士。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中说姜子牙提出过不少奇谋妙计,被后人奉为兵权谋家的祖师,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署名姜子牙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还收录了《太公》二百三十七篇。

《孙子兵法·用间》记载:“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太平御览》引《六韬》:说武王伐纣前,丁侯不归附武王,吕尚就将丁侯的样貌画了出来,并且朝着画像放了三箭,于是丁侯就病倒了。最终,丁侯只能归顺武王,这就是《封神演义》里“钉头七箭书”的原型。

至于《博物志》《搜神记》《武王伐纣平话》等神异小说,更是把姜子牙比喻成大罗神仙。

如何从这些繁杂的记载中,找到姜子牙本领高强的确凿证据呢?

《六韬》可以证明姜子牙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按照商末周初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我们有理由可以相信姜子牙乃贵族出身,只是到了周文王时期家道中落,沦为贩夫走卒,不值一提。

个人揣测,要么姜子牙是落魄贵族后代,要么是平民学子遇到好老师。比较傅说、伊尹等,他出身贵族的可能性更大。

更靠谱的可能性是,姜子牙是投靠在周族下面的一个小部族的首领,祖先来自东边,属于一个大的部族下面一个小部族的首领。

《逸周书·世俘解》与清华简《封许之命》,分别记载了吕他、吕丁。从地位、名气来看,吕他与吕丁均不能与吕尚相比。

有专家学者推测,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就是吕国国君,是周国的得力盟友。

当然,这些都是未经证实的孤证。有此一说,大家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

结语

虽然史书没有明说姜子牙的出身背景,但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推测姜子牙是贵族出身。 如同“西汉三杰”之一的韩信,早年的姜子牙吃过不少苦,虽胸怀大志,却屡屡碰壁。金陵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周文王像是伯乐,发掘出姜子牙这匹千里马,并对其委以重任。引用指环王的一句话:“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变成了神话。太久远了,真相已完全不可考。”

姜子牙与周公姬旦一起设计了分封制和与其相结合的宗法制、制礼作乐;定下了吉、凶、嘉和宾、军五礼体系。与个人膂力相比,这才是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