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吧,这个问题说起来也不算复杂,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总结就是,朱元璋和朱标,属于“真爷俩儿”,而康熙和胤礽,则是“假父子”。 当然,这里所说的“假父子”,并非指胤礽是“隔壁老王”的,而是说他和父亲康熙之间的关系,远不如朱元璋、朱标爷俩。 为
杨八妹
王善人第四十三代传承人王强,欲将南宋岳飞精忠报国之“精忠盏”捐赠
宋朝·北宋名言名句大全: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万历后,明朝从此一蹶不振,因为它犯了这个错误
别再被水浒传欺骗了,蔡京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好人
都说宋朝是一个诡异的朝代,那么宋朝皇室都发生了哪些诡异的事情
《大明王朝1566》:忙着修仙与搞钱,呈现嘉靖帝病态人格神经质
曾巩
朱元璋将阿札失里领地分为三卫,而朵颜三卫或未参与靖难之役
岳飞抗金的金是什么朝代?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决胜江淮:南宋名将荟萃,蒙古八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
明仁宗张皇后:历经六朝,被称女中尧舜,曾有机会避免土木堡之变
朱棡逝世打乱朱元璋布局,朱允炆:三叔若活着,朱棣肯定不敢造反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
此人是金庸笔下的多情王子,实际却是一代明君,曾向宋徽宗进贡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徐渭熊
司马光真砸过缸救过人?马未都提出不同意见,老师从不说后来的事
刘伯温:注意南昌!朱元璋:啥意思?刘:注意朱文正!恍然大悟
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在清兵打来时没有行动么?
“文臣无所不能,武将一无是处”,没人害死狄青
其实吧,这个问题说起来也不算复杂,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总结就是,朱元璋和朱标,属于“真爷俩儿”,而康熙和胤礽,则是“假父子”。
当然,这里所说的“假父子”,并非指胤礽是“隔壁老王”的,而是说他和父亲康熙之间的关系,远不如朱元璋、朱标爷俩。
为何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朱元璋和朱标这爷俩儿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毫不夸张的说,在古代历史中的众多皇帝里,朱元璋和朱标,是难得的,也很少见的正常父子关系。
什么叫正常父子关系?一句话总结就是,父慈子孝。
也许有人会说,这算啥啊,不就是父慈子孝嘛,历史上应该不止朱元璋朱标这对父子能做到这一点吧。
但事实上,看似简单的关系,至少在皇族中,很少见。
朱元璋和朱标,是真正的做到了父亲对儿子疼爱,且毫不设防,同时,儿子对父亲敬重、孝顺,毫无忤逆之心。
单是这一点,古代历史那么多皇族父子,能做到的有几个?
而之所以朱元璋和朱标父子能做到这一点,其实,既跟朱元璋的出身有关,同时,也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
朱元璋是什么出身?相信熟悉历史的人都清楚,当年的朱重八,穷的差点饿死,爹娘死了都没钱安葬,还是靠着村里人施舍,才勉强用破草席,把爹娘的尸体卷吧卷吧埋了。
总之就是,老朱是个苦出身。
而苦出身的人,对待感情方面的问题,都会十分看重,这里既包括亲情,也包括爱情,另外还有友情。
但这三者中,最令老朱看重的,就是亲情。
他从小吃过太多的苦,受过太多的罪,亲眼目睹亲人一个个去世加离散,而自己则最终侥幸活了下来,最终一路打拼,成就了一番事业。
等到其飞黄腾达之后,最想回馈的人是谁,自然是自己最亲的家人。
这也是为何在朱元璋登基后,对待自己的姐夫李贞一家子好到没边儿的原因,而他这种心态,其实跟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类似。
比如我们,有朝一日发财了,第一个想法,就是想让自己的家人享享福。
换而言之,别看老朱最终当了皇帝,其实从心态上来讲,他还是几十年前那个普通的农民,发了财,马上就想赶紧让家人分享分享。
同样的道理,吃尽苦头,最终苦尽甘来的老朱,在面对自己的儿子时,又会怎么样?
不用想,那就是可劲儿的爱,有多大能力,就用多大能力去爱,其实换做我们也一样,假如当初你吃尽苦头,如今终于事业有成,难道你不是也可劲心疼自己的儿子,同时心里想,千万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再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了吗?
而这,就是老朱对待朱标的心态,说得简单点,他和天下大部分普通的父亲一样,只要有能力,都会拼了命对儿子好。
况且,朱标还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
朱标出生时,为公元1355年,此时的朱元璋,已经27岁了,这个年纪,可能放在今天还算年轻,即使没结婚也没啥,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已经是妥妥的大龄青年了。
甚至有些“积极”的,在这个年纪,当上爷爷也是有可能的。
而朱元璋,在这个年纪,好不容易有了第一个儿子,并且,老朱的几个哥哥都死了,仅留下一个侄子朱文正,而朱标的出生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老朱家终于又添人进口了”,你说,换做你是老朱,高不高兴?
更重要的是,按照老朱曾经的家庭情况,能有个儿子,那真是惊喜中的惊喜。
所以,自打朱标一出生,老朱就跟许多初为人父的人一样,对朱标寄予了极其深厚的感情,而在历史上,老朱当时的做法,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史料记载,朱标出生时,正在攻打集庆(今南京)的老朱,兴奋的跑到附近的一座山上,满怀激动的在一块石头上刻下几个大字,为“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如果不是开心自己终于有了第一个儿子,老朱焉能如此兴奋?
要知道,在数年后老朱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朱棣出生与应天府时,忙于军务的老朱,连看都没看上一眼,而当时他可也在应天府之内。
前后差距,可见一斑。
不仅仅是对朱标这个长子极有感情,另外,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老朱对朱标的生母,也就是马皇后,同样也有极其深厚的感情。
前文讲到,老朱打小家里穷,因此在最初能活下去,就是最大的愿望,哪里还敢想着娶媳妇?
但是,人家马皇后,不嫌弃老朱长得丑,不嫌弃老朱一穷二白,心甘情愿的跟着他,且毫无怨言的同甘苦共患难。
单是这份感情,怎能不让老朱感动?
所以,有着朴素情怀的老朱,自然对马皇后极为情深,而对于马皇后为他生的儿子,那更是爱屋及乌,疼到没边儿了。
而综合上述几个因素,你说老朱,能不对亲儿子朱标好吗?
因此,有了这种感情基础,老朱对于朱标的心态,那和我们很多普通人一样,当爹的辛苦奋斗一辈子,就是为儿子攒家业的。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老朱干嘛不放心朱标?反正眼前这一切,早晚都是他的。
并且,老朱也确实把这种心态落实到了行动上,他一改其他皇帝防范太子的做法,反而主动且大力支持朱标结交大臣,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班底。
这叫什么?这叫皇帝自己架空自己,但老朱就是愿意这么干。
按照老朱当时的做法,毫不夸张的说,要是朱标哪天说想登基当皇帝,那老朱就敢马上退位让贤。
其实归根结底,老朱之所以放心朱标,就是因为,他真的把朱标当儿子,他和朱标之间的感情,也是跟我们大部分普通人一样的父子情深。
所以,老朱是压根不会担心朱标夺权的,如果有可能,老朱甚至还很期待。
而反观康熙和胤礽这对父子,情况就大不一样。
康熙对儿子胤礽,不能说没有感情,相比于康熙对待其他皇子,他对胤礽的感情,还算是不错的。
但是,这种看似不错的感情,并不似朱元璋和朱标之间的那样纯粹。
毕竟,在父子感情之外,还掺杂有很多关系到利益的东西,而这,都是可能会影响父子感情的因素。
同时,康熙本身就是出身贵族阶级,他的价值观,以及对待感情的方式,自然和朱元璋不一样。
举个例子来讲,同样是对待儿子以及教育儿子,老朱对待朱标,和我们大部分普通人一样,既有期待,又有溺爱,同时也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意思就是,该揍时,还得揍一顿才成。
比如,某次朱元璋的一个宠妃去世,老朱很伤心,因此就想让朱标也穿上麻衣孝服,以示哀悼之意。
按理说,这种事很正常,宠妃虽说不是朱标生母,但按辈分来讲也是庶母,所以该穿。
但是朱标不同意,认为自己的爹妈还在世,穿孝服无疑就是诅咒,因此就不穿,不仅不穿,还“怼”了朱元璋一顿。
太子曰:“礼惟士为庶母服缌,大夫以上为庶母则无服。......然则诸侯之庶子不为庶母服,而况于天子之嗣乎!”
怼完,老朱大怒,当场就准备揍朱标一顿,而朱标撒丫子就跑,他前面跑,老朱后面追,问他为啥跑,朱标还说,你都拿大棍子准备要抽我了,我干嘛不跑?
这件事,就很能说明问题,老朱的教育儿子方式,和天底下很多普通的父亲一样,允许儿子犯错,甚至会包容其犯错,即便说了几句儿子不听,那揍几下就行了。
但不管如何,老朱不会因为这件事而扩大影响,更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对儿子失去感情。
但康熙对于胤礽,就不是如此。
胤礽小时候,康熙对他还真是不错,确实也做到了一个父亲的典范,但是随着胤礽的长大,康熙的心态,就开始发生变化。
他慢慢的开始防着胤礽,甚至到了后来,更是提防胤礽夺权。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正是康熙的心态和教育观念,在他看来,我可以疼爱儿子,但是儿子也得满足我的期望值,且处处都得做到我心中所想才行。
一旦儿子犯错,康熙不会像老朱那样当场发作敲打,但却会在心里记下一笔账。
比如,康熙很忌讳身后事,因此在康熙二十九年其生病时,由于前来探望的胤礽“面无忧伤之色”,这就让康熙开始犯嘀咕,且心生警惕。
无形之间,他和胤礽之间的芥蒂,就此已经埋下。
另外,比如胤礽曾在夜间“窥伺”康熙行帐,这不仅让康熙极为恼火,甚至在事后,还用上了胤礽想为索额图复仇等性质极为严重的字眼。
由此可见,康熙已经认为,儿子胤礽会威胁自己的生命安全,有了这种想法,他如何不提防胤礽?
但反观老朱,他从来不会认为朱标会害自己。
所以,对待儿子时,心态上的不一样,以及教育、培养的理念不一样,自然就会形成截然相反的父子关系,而不同的父子关系,便是两人一个放心儿子,一个提防儿子的原因所在。
还有一点,就是朱标和胤礽这两个人也有很大不同。
朱标这个人,基本上在史料中的形象和评价,均是“友爱、仁慈”,且能以德服人,对待兄弟也是极好,从不做仗势欺人的事。
另外,对于大臣,他也能礼贤下士,尊重师长,同时勤奋好学,总之浑身上下都是优点。
甚至在某次朱元璋想处死朱标的老师宋濂时,朱标居然跳进水中,乞求自己的父亲放过老师,这才让朱元璋改变了主意。
这样恭敬、友爱的孩子,如何不让朱元璋看重和信任?
但反观胤礽,聪明是聪明,但是脾气乖张暴躁,史料中就有他在年少时,鞭打老师、部下,乃至兄弟等记录。
说得简单点,就是胤礽远不如朱标那么高情商。
而对于自己的儿子都是什么德行,相信康熙肯定是一清二楚,原本他以为,胤礽会随着年龄增长改掉一些坏毛病。
但是,从窥伺行帐,到面无忧色,再到后来胤礽的种种不仁表现,让康熙越发对其失望。
而在失望之余,自然就生出了防备胤礽的想法,毕竟康熙也怕胤礽来一个“逼宫”,而事实上在其二次被废时,还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所以说,康熙防备胤礽夺权,也不是没道理的,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他在胤礽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这个儿子远不是他想要的样子(当然这也是他造成的责任),所以一边失望,一边只能加以防备,以免自己晚年再遭遇不测。
归根结底,朱元璋放心朱标,康熙却提防胤礽,核心的原因有两个,一个父子关系不一样,老朱是真的把朱标当儿子,而康熙则掺杂有其他东西,另一个则是朱标和胤礽这二人,一个争气一个不争气,所以造成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