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柳永四考不中竟都是自己“作”的?

才子柳永四考不中竟都是自己“作”的?

()
中文名:
才子柳永四考不中竟都是自己“作”的?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宋朝就有这样一位大才子,他才情名动天下,可偏偏一生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回回名落村山。 好不容易考上恩科走上仕途,却又迟迟无法升迁,一辈子就混了一个芝门绿豆大的小官,以至于常年流连于烟花柳巷、青楼楚馆…… 晚年更是穷愁潦倒,死的时候一贫如洗

宋朝名人推荐

宋朝就有这样一位大才子,他才情名动天下,可偏偏一生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回回名落村山。

好不容易考上恩科走上仕途,却又迟迟无法升迁,一辈子就混了一个芝门绿豆大的小官,以至于常年流连于烟花柳巷、青楼楚馆……

晚年更是穷愁潦倒,死的时候一贫如洗,甚至连治丧的钱都是歌妓出资的。

这位大才子就是宋朝著名词人柳永。不过估计你怎么能想不到,柳永的一生之所以怎么这么坎坷,都说那是柳永自己“作”的,柳永是怎么“作”的呢?

先来说说柳永的出身,其实一出生柳永手上抓的牌还是很不错的,他的父亲柳宜曾为南唐的监察御史,到了北宋也担任了县令、通判等等的职务,所以柳永是妥妥的官宦子弟。

此图与相关人物无关

不光家世好,他本人也是个“小天才”,十岁能文,十三岁能诗,十七岁能词,轻轻松松地就甩很多孩子几十条街。

此图与相关人物无关

照常理来推测,接下来的路不就是参加科考,顺利走向仕途嘛,这科考柳永是参加了,只不过这也是柳永“作”的开始,他光花在赶考路上的时间就有六年,是道路崎岖,交通不便,还是路不好走吗?

人家是奔着自由行去的,柳永本来的计划是从钱塘到杭州,然后再到东京汴梁参加考试。

可没想到到杭州之后,觉得这个地方也太美了,山水如画,美女如云,瞬间就心旌摇曳,科考、仕途什么的通通放在一边,先玩个尽兴再说。

就这么边走边玩、边玩边走,每一站都好好休整,到京师已是六年后了,有人感叹“人都已经从未成年走到成年了”。

人家进京赶考巴不得跑步前进,柳永这一路上走得很是悠闲,那柳永是真不把科考当回事吗?

倒也不是,他之所以敢这么玩,纯粹就是相当自信,毕竟他的才名远波,“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所以始终保持一种无论怎样都能“魁甲登高第”、状元非我莫属的状态。

说实话,柳永之所以这么自信,也不是没道理的,因为喜欢他词作的人太多了,里头还有不少有分量的人物,举几个例子。

柳永到了杭州之后,因想见当时的两浙转运使孙何不得门路,于是写了一首《望海潮》,这首词真是把杭州的美都写绝了!

柳永搁下笔之后,马不停蹄地去找了个歌伎,嘱咐歌伎说“你趁便找一机会在孙大人面前高歌此词,一切就妥了”。果然,孙何听到这个曲子,第二天就主动找柳永,不止见面还要宴请他。

还有史官范镇如是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太平盛世,我在翰林院工作了十几年,我都写不出这么一首词来歌咏,但是这样的太平盛世,我在柳永的词里看到了”。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裳更是把柳永的词作杜甫的诗,“像如今这样的太平盛世,有且只有柳永能够充分地表达”。

要是觉得这些人的分量还不够,再给说一个——宋仁宗,据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仁宗颇好词,每对酒,必使侍伎歌之再三”,意思是仁宗皇帝特别喜欢柳永的词,喜欢到每次喝酒都得“单曲循环”,这算是“超级歌迷”了。

柳永的才名都已经远播到这个程度了,连皇帝都成为了他的“粉丝”,那可见他的影响力之大,那接下来应该是平步青云才对呀?

但接下来柳永还将继续他的“作”,而且还“作”出了新花样。

柳永的才华人尽皆知,尤其是柳永到了京城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词广为传唱,本来就对科考自信满满,那心里边这就觉得更有底了,觉得拿下状元就如“探囊取物”那般。

考完之后一放榜傻眼了……什么榜眼探花,根本就没上榜,这为什么呀?

据说事情是这样的,要单说笔试成绩,柳永应该是榜上有名的,只是到了最后一关,皇帝亲自给他刷下去了,难道宋真宗不喜欢柳永的词?

要说他当时考试的时候的文笔还真是不错,可是皇上一看这写作对象,立马摇头,“这孩子思想绝对不行,不可能做好一个官的”,于是划掉了柳永的名字。

有人疑惑了,柳永这些词都写给谁的呀?怎么就不能当一个好官员了?柳永一生留下了213首词作,其中有160多首,也就是2/3都是写给歌妓的。

临考前他还给自己喜欢的歌伎写了一首,“等恁时日,等著回来贺喜,好生地,剩与我儿利世”,等我考上回来给你报喜,这暧昧劲儿,鸡皮疙瘩掉一地!

所以,柳永落榜不是因为他才学不够,纯粹是“思想觉悟”的问题,按说这个时候,柳永应该反省一下自己,跟秦楼楚馆的人划清界限,好好表现一下,争取下次考试中举。

而柳永却又开始“作”的表演,他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首《鹤冲天》,还发在了他自己的“朋友圈”,直接把自己科考的路全给堵上了,那他写了什么呢?

其中关键的两句,“ 何须论得丧,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意为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咱们风流才子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人不风流枉少年,管那些个浮名干嘛,不如都换成唱歌喝酒,潇洒走一回。

其实落榜他心里有点怨气,也可以理解,可问题是柳永要真像他自己说的那么潇洒,真不要那些所谓的“浮名”也就罢了,那为何又去参加科考呢,明显是放不下。

据说第二次科考,柳永笔试依然没问题,可是皇上看到报上来的名单,眉头一皱,“这不那个要潇洒走一回的,又来考试干嘛呀”,再次把柳永的名字划掉,然后重重的批了十个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这十个字等于是把柳永的仕途直接给割断了,后来他又挣扎着考了两回科考,名单都没到皇上那儿,到了这一步,柳永本人是什么态度呢?

柳永自认为“输人不能输阵仗”,直接给自己改了一个“个性签名”,叫“奉旨填词柳三变”。有人疑惑了,不是叫柳永嘛,怎么叫柳三变了?

其实柳永的本名就叫柳三变,柳永是后来改的,为什么改呢?这就得说到他的第五次科考了,最后这回他是考上了,怎么考上的呢?

两个原因,一是景佑元年宋仁宗登基特别开了恩科,只要报名参加过科考,年龄超过一定岁数的可以直接录取。

这次恩科就让柳永看到有希望了,可是他又怕新皇上看到他的名字“不爽”,干脆就耍了个心眼,改了个名字,为了当官也是拼了,考了五回总算是遂了心愿,走向仕途,当上了一个睦州团练推官。

要按咱们现在的想法,既然名字都改了,好不容易当个官,那就不要再重蹈覆辙,不要给那些歌伎写词了,写点别的不行吗?

但是柳永又“作”出了新高度,他又写了一首词《定风波·自春来》,内容没什么新奇的,就是表明了一个歌妓想念自己的情郎的闺怨之情。

可是关键是里面有这么一句,“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意为情郎看书,我就拿着针线干活,和他相互依偎,天天腻歪在一块,可不能让光阴虚度。

柳永虽说当上官了,但是因为这首词,眼看自己任职已经八年了,早就过了“磨勘”(升官的年限),柳永就不服气为什么不给自己升官。

于是柳永就找到了上司晏殊,晏殊对柳永的情况很了解,知道他升不上去并不是年限问题,而是“以词忤仁庙”,就是他给歌姬写词令皇上不高兴,可这个原因没法放到台面上来讲,所以只能点醒柳永。

于是张口就问,“贤俊作曲子吗?”,柳永在社会上摸爬滚那么多年,一听明白了,可是心里不服,答道“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意思是我也写,可我写曲子跟你写曲子不是一样的嘛。

晏殊一听,这是提示的还不够明显呀,于是继续说了,“我虽然是也作曲,可是我没有写过‘针线闲拈伴伊坐’这样的曲子呀”,柳永一听,在这儿等着我,那行,话不投机半句多,我走了。

那么,给歌伎写词这事儿到底怎么就刺激到仁宗皇帝了呢?其实刺激到宋仁宗的是柳永的态度:知法犯法,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违反了做官的宗旨。

早在真宗时期,宋朝就有规定“读非圣贤之书及属词浮靡者,皆严谴之”,就是要严厉打击那些不看正经书文章写得浮靡不守正统的人。

所以宋真宗当朝的时候,才没有让柳永有机会当官。到仁宗朝让他当官已经是法外开恩了,竟然还不知收敛,那就是公然挑衅皇权!

所以,柳永表面上是他自己“作”,其实真正原因是生不逢时,他要是生活在晚唐时期,他也可以像杜牧那般,一边“十年一绝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另一边照样逍遥自在地当官,根本不影响仕途。

可是在宋代坚决不行,尤其是作为官员,你形象得正,成天跟歌姬混在一起,一来分散精力,二来给人感觉是用民脂民膏在“买笑”。

其实当时给歌姬写词的文人可不止柳永一个,人家最多一两首而已,而且结尾都会表达一下自己的立场“相见争如不见”,表明自己已经发乎情止乎礼了。

像柳永这么不走寻常路,写那么多、影响力还那么大,还写个什么“针线闲拈伴伊坐”这样情真意切的,独一份!

所以,就柳永这般的觉悟还打算升官,没给你贬官,甚至把你的官职直接给抹掉就不错了!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