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为何是贬谪官最多的朝代,贬谪官究竟对宋朝有多重要?

宋朝时期,为何是贬谪官最多的朝代,贬谪官究竟对宋朝有多重要?

()
中文名:
宋朝时期,为何是贬谪官最多的朝代,贬谪官究竟对宋朝有多重要?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编辑丨认知历史 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贬谪 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通常是指官员因过失或行为不当而被贬官,并受处罚。 自秦汉以来,随着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国家政治制度的改革,贬谪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到了唐宋时期,这种政治现象更加突出。宋朝是中

宋朝名人推荐

编辑丨认知历史

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贬谪

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通常是指官员因过失或行为不当而被贬官,并受处罚。

自秦汉以来,随着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国家政治制度的改革,贬谪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到了唐宋时期,这种政治现象更加突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

经济、文化

发展最为繁荣的朝代之一,也是

中国古代贬谪官最多的朝代。

本文以宋朝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贬谪官的政治、经济生活状况。通过对宋人

笔记、墓志、文集、诗词

等史料进行分析,探究宋朝贬谪官的生活状况及心理变化,进一步认识宋朝政治文化制度及其变化。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宋朝贬谪官的经济来源

宋朝贬谪官主要是指因犯罪而被贬谪至地方任官职的官员,通常被贬谪的原因有:

一是犯了罪,二是有重大过失。

宋朝官员被贬谪的主要原因是犯罪,这也是宋朝贬谪官的最主要来源。《宋史·职官志》记载:“故凡有罪而徙者,皆除职官。”宋朝贬谪官多因犯了罪而被贬谪,这种行为在当时就成为了一种常态,对宋人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宋史·职官志》

记载:“元丰元年七月,令:‘诸罪已发,至元丰三年八月不除者,除职;事不实者,除职。’”元丰元年(1078年)七月,宋神宗赵顼下令凡被贬谪至地方任官职的官员都要被除名,并将除名官员的官籍移交到新任的地方去。

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元丰年间对于官员被贬谪至地方任官职的处理是非常严格和规范的,而南宋时期虽然也有

“除名”

一说,但是对官员被贬谪至地方任官职的处理相对宽松一些。

因此元丰年间对于被贬谪至地方任官职的官员虽然也要被除名,但对被除名官员的官籍并不会立即进行处理。由此可见元丰年间对于官员被贬谪至地方任官职的处理是非常严格和规范的。除了被除名官员外,还有一些官员因为有重大过失而被

贬谪至地方任官职。

如北宋时期,

《宋史》

中就记载有这样一则案例:“宋神宗时,曾布在嘉州知州任上,有一次在巡行时,因处理事务不当,而被贬谪岭南。”曾布被贬谪到岭南任职的原因是因为曾布有严重的过错而被贬谪,因此当时也有

“曾布岭南”

一说。

由此可见,当时宋神宗时期对于官员被贬谪至地方任官职的处理是非常严格的,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官员的政治前途问题,还

关系到宋神宗对朝廷大臣的看法。

除了朝廷对官员被贬谪至地方任官职的处理外,还有一些官员因为受到当时社会舆论的影响而被贬谪至地方任官职。例如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苏轼就是因为在政治上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被贬谪至广东惠州。

宋代贬谪官的日常生活状况

贬谪官员的日常生活状态,对于研究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有重要意义。宋代贬谪官在经济上不受限制,生活上也比较宽裕,但他们的心理变化却不是很明显。

首先,宋人对贬谪官员的看法并不完全相同。在南宋时期,关于贬谪官员生活状况的记载较多,如

《容斋随笔》

记载了胡寅

“五斗米”、“三年丧”、“五更头”

等生活状况;《宋史》记载了何子贞“一介布衣”、“寄食馆驿”、“不肯奉公,遂致官罢”等生活状况。

如曾巩

“性寡欲,嗜酒,嗜鱼。家无余财,惟蓄书数千卷”

;苏轼“在

惠州、儋州

时,常以一卷书及一盏茶自娱。尝自言:‘吾以书自随,无所用也’”;范成大“谪居湖州时,有《日中饭钱》诗云:‘一饭未充身所求,半钱聊复买山游。’

时有王拱辰、余靖、李常、范镇、吴师道诸公者,皆尝为之”;王安石“谪居黄州时,‘无钱买茶饮’……时有何子贞、贾易简诸公为之诗云:‘一钵能留万石君,一瓯聊作两家云’”。

其次,贬谪官的生活状况也有所变化。在宋代贬谪官中,有的官员能在精神上得到慰藉和满足;而有的官员却不能忍受这种生活状态。如

《容斋随笔》

记载:苏舜钦谪居永州时,“颇得渔具之便”。在永州期间“饮酒自娱”。

因此,他在永州期间的生活较好,而一旦离开了永州,他的生活就陷入了困境。

《宋史》记载:“苏舜钦谪居永州,

‘无一钱买茶

’。”可见,苏舜钦在被贬到永州后,生活很是困窘,不仅要受到当地官府的盘剥,还要忍受其他官员的冷嘲热讽,这使得他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因此,他在被贬期间生活状态发生了变化。

而一些贬谪官员虽然生活富裕,但也会受到这种心理变化的影响。如《容斋随笔》记载:“李纲贬居信州时,

‘自余家无余财’。范镇谪居江西时,‘寄食馆驿’……王安石谪居黄州时‘无钱买茶’

……可见宋人在贬谪期间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会发生变化。”

宋代贬谪官的社会交往及心态变化

宋代贬谪官因受政治迫害而贬谪到边远地区,远离了京城和朝堂,在生活上多有不便。但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特殊的身份,对社会交往仍然有所需求。

在贬谪期间,贬谪官与外界的交往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的。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在贬谪期间,他们的社会交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是朋友之间相互关照,互相帮助。

《宋会要辑稿》

记载“臣僚同官有罪者、及亲戚有罪者,或谪官外任,或出守,或在京者,必令一人同坐一席。至日间至夜,日以酒一杯为约,

相与谈说时事、古今治乱、朝廷得失、王霸之术、经史之义、文章之理”。

可见贬谪官员之间相互照应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例如宋真宗时的大臣李常就因为反对王继文在朝中进行变法而被贬官到岭南为官。

其次是与朝中官员交往。《宋会要辑稿》记载“臣僚遭贬,在外者,有使两浙安抚使

王禹偁、使臣李常、宣徽南院使梁成大、中书舍人王公权

等;在京者有内供奉官宋申锡等”。

可见在贬谪的官员中,担任地方官职的官员所占比重很大,其中多为有影响力的大臣。被贬之人由于地位和身份的关系,往往能够获得朝中官员的帮助和关照。

在宋仁宗时,蔡襄在政敌吕夷简执政期间被贬谪到四川为官,就得到了四川地方官员的关照和帮助;宋神宗时的大臣张方平被贬谪到岭南为官后得到了

岭南

地方官员的帮助。

再次是与当地官吏交往。贬谪官在贬谪到边远地区为官后,经常要面对当地人的歧视和刁难。因此,他们往往希望得到地方官员的关照和帮助。

在宋仁宗时,刘敞因反对新法而被贬谪到四川为官,

“敞至成都,无所依托,乃与人共居一室,终日不出”

。在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谪到黄州为官,就得到了黄州刺史的照顾和帮助。

最后是与贬谪之人交往。在贬谪期间,贬谪之人虽然远离了京城和朝堂,但仍然希望通过社会交往来了解朝廷的动态和朝堂的情况。因此贬谪官员在贬谪期间也会与当地官员保持联系。在宋仁宗时,杨亿曾任陕西转运使,他在赴京途中经过渭州时,就被当地官员接待。

贬谪官对当地的贡献

在宋人笔记中,有许多关于贬谪官对当地所做贡献的记载。《宋史》中有:“元丰中,天下不为旱,民有饥色,贬谪官

张正见、刘正夫

为之请赈。”

《夷坚志》

记载:“崇宁五年(1106),在京任户部侍郎的孙公楚,被贬为峡州司马。

他在赴任途中,见有饥者,即赈济之。”

《西湖老人繁胜录》

记载:“三年(1130),临安人郑伯奇被贬为广南西路转运使。他在任期间,下令开凿西湖的北堤,使西湖的景色变得更好。”

可见,在宋代贬谪官对当地做出贡献的现象屡见不鲜。虽然在这些贬官中大多数人没有做出什么特别突出的贡献,但也有少数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虽然遭受贬谪,但其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刚正不阿等优良品质却是不变的。

刘端义,字叔正,自号半山老人,被贬谪到海南岛后,他为海南人民做了很多实事。如他在海南推行保甲制度、建立学校、发展农业等措施;又如他还在当地推行教育事业。例如他在海南被贬谪期间设立了

“义庄”和“义学”

两个慈善机构。

《海南通志》

记载:“刘端义始居文昌石壁下(今属陵水)村,后迁于石壁下之崖州(今属海口)。

绍圣四年(1097)进士。初授儋州通判……复任琼州(今海南岛)通判……后迁中书舍人、秘书丞、殿中侍御史兼提举洞霄宫事……绍圣五年(1098)十二月卒于琼州……

后赠给事中、朝散大夫。”

可见,刘端义虽然被贬谪到海南,但他却对海南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刘端义在海南任职期间,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为当地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宋史》中记载:

“端义好学,通经学史……性节俭,不受馈遗。每与人言,必以经史为言,不事浮艳。”

笔者观点

从上文可知,北宋时期的贬谪官虽然没有宋代其他时期那么多,但他们也都是宋朝重要的一份子。他们大多在政治上有卓越的贡献,但是因为受到奸臣的陷害,他们不得不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如在贬谪到海南的

张方平、李纲

等人都是如此。

但是他们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

“外不失臣节,内不失人伦”

,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还为当地人民做了很多实事。

另外,贬谪官虽然是因为自身犯下错误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抱怨这世界,相反的是他们在这样环境下还能保持自己的初心。

所以在笔者看来,宋人是非常看重贬谪官这一身份的。

参考文献

1、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

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

3、陆游.《老学庵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

4、王栐.《燕翼诒谋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

5、朱弁,孔繁礼点校.《曲洧旧闻》,北京:中华书局,2002。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