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洛阳牡丹文化形成,洛阳牡丹受到追捧

北宋时期,洛阳牡丹文化形成,洛阳牡丹受到追捧

()
中文名:
北宋时期,洛阳牡丹文化形成,洛阳牡丹受到追捧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洛阳牡丹的兴盛得益于士大夫们的推崇 北宋时期,洛阳牡丹文化逐渐形成 顶端创作者大宋趣史 牡丹为花中之王,提起牡丹人们一定会想起洛阳牡丹,洛阳牡丹文化形成于宋朝。据统计,《全宋诗》有两百多首描写洛阳牡丹的诗,“洛邑牡丹天下最”“洛阳牡丹

宋朝名人推荐

洛阳牡丹的兴盛得益于士大夫们的推崇

北宋时期,洛阳牡丹文化逐渐形成

顶端创作者大宋趣史

牡丹为花中之王,提起牡丹人们一定会想起洛阳牡丹,洛阳牡丹文化形成于宋朝。据统计,《全宋诗》有两百多首描写洛阳牡丹的诗,“洛邑牡丹天下最”“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宋朝人诗词中,洛阳牡丹天下第一的说法屡屡出现,可见宋朝洛阳牡丹文化的兴盛。洛阳为十三朝古都,牡丹在唐朝中期已成上流社会风尚,唐庄宗洛阳皇宫内,曾经种植牡丹一千多棵。但此时洛阳牡丹地位尚未突出,直至北宋时期洛阳牡丹文化逐渐形成。

北宋诗人刘山老,腿脚不好外号“刘跛子”。他每年必定不远千里,从开封到洛阳看牡丹,腿脚不方便只能拄着拐杖走路,一直待到春天过去了才走。他曾写过《满庭芳》:“醺醺醉,不知明日,何处度朝晡。洛阳,花看了,归来帝里,一事全无。”

宋人说的花就是指的牡丹,“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如今开封到洛阳,走路需要1天20小时约180.6公里,开车需要2小时38分钟200.9公里。一个残疾人行动不便,走路至少要多花4天时间,这么远也要来看洛阳牡丹。看完洛阳牡丹,刘山老说什么烦恼都忘记了。可见洛阳牡丹的魅力。

宋朝洛阳牡丹文化的深厚,得益于观赏的便利,既有平民百姓们可以观赏牡丹的寺院、公园,也有私家花园。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风俗记》记载:牡丹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

月陂堤是始建于隋朝的堤坝,后晋天福八年(943年),月陂堤上修建了福严院,寺院内种植了很多牡丹,培育出牡丹品种彤云红、玉板白。此处成了公园,可供平民观赏。张家园是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宰相张齐贤的园林。棠棣坊为唐朝时官府所在地,种植有牡丹。北宋赵匡胤时期官府迁走,此地成为牡丹公园。长寿寺始建于唐朝,与福严院一样种有很多牡丹。郭令宅是唐朝郭子仪家牡丹园,虽是私家花园,但不禁止外人观赏。

洛阳牡丹的兴盛还得益于士大夫们的推崇。洛阳是北宋退休官员的首选之地,如富弼、文彦博、司马光、范镇等,每一个都是彪炳史册的风云人物。富弼是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宰相,获封郑国公,他在洛阳的园林叫富郑公园。著名的洛阳耆老会初次聚会,即在富郑公园举办。园内种植很多牡丹,有次牡丹花开放,富弼邀请文彦博、司马光等人前来观赏。他们留下了很多推崇洛阳牡丹的诗词。

洛阳牡丹文化得益于欧阳修的推广。天圣九年(1031)至景祐元年(1034),欧阳修任洛阳推官,从此他和洛阳牡丹结下不解之缘。“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洛

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欧阳修留下很多描写洛阳牡丹的诗句。此外他还写了《洛阳牡丹记》,这是已知最早的牡丹著作,介绍了洛阳牡丹的品种和洛阳赏花习俗,以及牡丹的养殖方法。其后周师厚写了《洛阳花木记》,张峋写了《洛阳花谱》,丘浚写了《牡丹荣辱志》。这都要归功于欧阳修开创先河。

另一位思想家邵雍(1011年~1077年)很喜欢洛阳牡丹,留下众多牡丹诗作,是牡丹的知己。有一次邵雍和章惇一起谈论洛阳牡丹,章惇口若悬河说了一通,邵雍却不以为然地说:“洛人以见根拨而知花之高下者,上也;见枝叶而知高下者,次也;见蓓蕾而知高下者,下也。如公所说,乃知花之下也。”“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

邵雍点出了洛阳牡丹文化的精髓,那就是在于精神,精神是别人模仿不来的。他把洛阳牡丹文化提升为更高境界,这一点对现代人仍很有启发。宋朝人总结牡丹的精神是“劲骨刚心”有气节,有刚克柔之态。

洛阳牡丹花以姚黄、魏家花最为著名。姚黄一嫁接枝值五贯,此时京西路一斗米大约五十文,按照现代一斤米3元钱折算,大约是4020元,可谓天价。因此洛阳人极为珍视姚黄,不想外传。魏家花长于赵匡胤时期宰相魏仁浦家,有人想观赏牡丹需要付门票钱十多文钱,魏家一天就能收到十贯钱,相当于8040元,门票价格大约是8元,价格还算公道,每天至少有一千人来观看。魏家花初出时一嫁接枝值五贯,宋仁宗景祐元年时值一贯,相当于804元。

官方也组织赏花活动,叫“万花会”。举办宴会的地方,以花为屏帐,梁、栋、柱、栱,都用竹筒贮水里面放上牡丹。民间则在傍晚时分有牡丹花市场,人们拿着竹篮卖花,即使是穷人也戴牡丹花饮酒庆祝。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