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圭

夏圭

(南宋著名画家)
中文名:
夏圭
别名:
字禹玉
国籍:
南宋
人物简介:

夏圭,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画人物,后来以山水著称。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受到皇帝赐金带的荣誉。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用墨善于调节水分,而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 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浓墨皴,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作拖泥带水皴。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雪堂客话图》等。

宋朝名人推荐
中文名
夏圭
别名
字禹玉
国籍
南宋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临安(今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
不详
逝世日期
不详
职业
南宋著名画家
主要成就
与马远并称“马夏”山水画取边角式构图,意境幽远,被称为“夏半边”
代表作品
《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雪堂客话图》

简介

夏圭, 字禹玉,南宋著名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画院待诏。他开始学画人物,后来攻山水画,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将水墨技法提高到“淋漓苍劲,墨气袭人

”的效果。树叶有夹笔,楼阁不用界尺,景中人物点簇而成,神态生动。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后人认为此系南宋偏安写照。夏圭一类画法多少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趋向笔简意远,遗貌取神。画雪景学范宽。后人把他与马远并称“马夏”,合李唐、刘松年称“南宋四家”。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卷、《西湖柳艇图》轴,均辑入《故宫名画三百种》;《遥岑烟霭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个人作品

长卷画还有《江山清远图》、《长江万里图》等;

其作品有《溪山无尽图》、《溪山奇观图》、《山川钟秀图》;

还有《雪山图》、《松崖客话图》、《溪山清远图》等。

《溪山清远图》是夏圭的传世佳作,纸本长卷,墨色,

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图绘晴日江南江湖两岸的景色:群峰、峭岩、茂林、楼阁、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勾笔虽简,但形象真实。山石用秃笔中锋勾廓,凝重而爽利,顺势以侧锋皴以大、小斧劈皴,间以刮铁皴、钉头鼠尾皴等,再加点,笔虽简而变化多端。夏圭非常擅长运用墨色的变化,在惯用的层层加皴、加染的“积墨法”外,往往加用“蘸墨法”,也就是先蘸淡墨,后在笔尖蘸浓墨,依次画去,墨色由浓渐淡,由湿渐枯,变化无常。再加上“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使墨色苍润,灵动而鲜活。空旷的构图,简括的用笔,淡雅的墨色,极其优美地营造了一幅清净旷远的湖光山色。

画作风格

南宋以画“边角之景”而著名的画家,马远、夏圭。边角景构的特点是,主体形象少,画面简洁洗练,留白面积较大,多用“计白当黑”的手法,有效的利用边角相互呼应,利用对角线保持平衡感,虚实对比强烈,它在提炼景物时,求劲求少,以很少的景物来衬托意境而不是直接用景物去“画”意境。

在构图方面,夏圭更善于剪裁与美化自然景物,善画“边角之景”。对长卷画用概括的笔墨,写实的物形,巧妙的结构,大胆的剪裁等,是他的新创造。从他的十二段长卷(今只存“遥山书雁”、“烟村归渡”、“渔笛清幽”、“烟堤晚泊”四段)中,完全全看到他这种成就。明人题这卷后说:“笔墨苍古、墨气明润、点染烟岚恍若欲雨,树石深淡遐迩分明”。他糅合了李唐、范宽与米芾的画法,笔法苍老,墨汁淋漓。曾作拖泥带水皴,画风大体和马远相同,作楼台亭阁可信手而挥,突兀而奇特,气韵高拔。夏圭善墨,善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人称“拖泥带水皴”,“淋漓苍劲,墨气袭人”。在题材上,夏圭多画长江、钱塘江等江南水乡以及西湖景色,又喜欢画雪景及风雨气象。

夏圭的笔简意远,遗貌取神,应该很合乎文人画对“平淡天真”的追求。董其昌创为“南北宗”画论,简单地讲,就是提倡“文人画”,鄙视“画工画”;崇尚率真,

反对写实; 注重笔墨情趣,轻视绘画技能。这其实是由不同的绘画观念形成的两大流派,而被董其昌冠以地域倾向的“南宗”、“北宗”之名,就难免使人迷惑了。不能因为“马夏”出自画院,就贬为“画工”,不屑一顾。历史上“画工画”与“文人画”虽有争议,但一直互相影响,取长补短。被标为文人画典范的元四家,就明显地承继了南宋画派崇简的画风。如果说马远的刻画精细的人物、楼阁尚有过于雕饰之嫌,那么夏圭的极其简括的勾、皴,应该无悖于董其昌画论的核心—禅宗关于“脱落实相,参悟自然”的理念。 后人称夏圭为“夏半边”,而《溪山清远图》显然是全景,原图无款印,也许受了“半边”概念的制约,如此浩渺的江湖山色,竟被后人题称“溪山”。

个人影响

在构图上,马远刻意将近景置观者眼前,所画人物五官清晰,姿态生动,楼阁则

以“界画”法刻画精细,而夏圭则将景物远置观者身外,画人物仅圈脸勾衣、点簇而成,楼阁随手勾画,笔简而形具。这影响延及元代:王蒙画中近景人物其衣冠、五官、举止皆精细生动;倪瓒画中几乎无人,而黄公望与吴镇画中人物的简笔则显然取法夏圭,画面之空寂,也分明承袭李唐以至马远、夏圭的简略遗风。

人物评价

《图绘宝鉴》评夏圭:“院中人画山水,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也。”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明代王履赞曰:“粗而不流于俗,细而不流于媚。有清旷超凡之远韵,无猥暗蒙晨之鄙格。”董其昌对“北宗”山水,多怀偏见,却对夏圭十分折服:夏圭师李唐而更加简率,如塑工之所谓减塑者。夏圭一类画法多少有佛教禅宗的影响,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趋向笔简意远,遗貌取神。

南宋四家

展开收起

姓名

生卒

简介

评价

李唐

1066年—1150年

字晞古,河阳三城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

对南宋画院影响极大,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

刘松年

1155年—1218年

钱塘人,因居于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

工画山水、人物,宗张敦礼。

马远

1190年-1279年

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侨寓钱塘。

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山水画成就最大。

夏圭

生卒年不详

字禹玉,临安人。

与马远并称“马夏”,早年工人物画,以山水画著称。

作品欣赏

《临流赋琴图》


  宋 夏圭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圭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善于用焦墨皴擦表现淡雅而雄秀的景色,用类似焦点透视的平远法布局,大面积使用空白,极简约地在空白中描写远山和对岸的空旷隐约,形成空旷秀雅而又空灵的神韵。《临流赋琴图》表现的是溪旁古树下一高士抚琴之状,笔法劲健, 墨色淋漓,观之如闻铮铮然弹琴之声。

《雪堂客话图》


  宋 夏圭 绢本设色 纵28.2厘米 横42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设色画江南雪景, 笔法苍劲浑厚,山石多用小斧劈皴和线条丢笔直皴,从而取得了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艺术效果。夏圭在画树干、树叶时多用笔随意点画, 笔法生动活泼, 人物、楼阁已不像马远那样工整细密,而是信手勾画。可见夏圭用笔刚劲而趋于含蓄,这一特点在此幅作品中表现得较明显。全图设色淡雅,构图迂迥曲折, 疏密远近布置得当,为夏圭山水画的代表之作。

《烟岫林居图》


  宋 夏圭 绢本水墨 纵25厘米 横26.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圭作画善于用概括的笔墨大胆的剪裁,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水墨酣畅的艺术风格。此作圆形,原为纨扇,左上方画烟蔼远山,迷蒙深幽,下为林木坡石,后有茅屋两间,山涧溪水上架一木桥,一人弯腰策杖而行。此画山石用笔劲峭,林木简练淋漓,构图独特,将所画物象集中于画面的左下方,这也是“夏半边”的体现。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