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七年春二月,忽然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太师闻仲奉敕征北不题。 闻太师这位国之栋梁,这一去就是十五年之久。在此期间,商汤社稷快被纣王给败完了。 这一期,咱们不说商汤也不说周朝。就说一说,闻仲北征中的谜团。 北方七十二路诸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纣王七年春二月,忽然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太师闻仲奉敕征北不题。
闻太师这位国之栋梁,这一去就是十五年之久。在此期间,商汤社稷快被纣王给败完了。
这一期,咱们不说商汤也不说周朝。就说一说,闻仲北征中的谜团。
北方七十二路诸侯到底是什么人?袁福通又是何许人也?能让闻太师这样的人物征伐了十五年?
袁福通此人就在书中出现过一次,此后再也没有提及。但笔者认为,此人必定是了不得的人物,否则作者也不会单独给他安排一个名字。
仔细推敲之下,袁福通此人竟然大有来历。同时也可以验证,封神作者的对于史料认识令人叹为观止,封神演义作为名著流传于世绝非偶然。
当然,在若只从商朝历史来看,几乎不可能揭开上述问题。封神演义毕竟是神怪小说,世界观架构上多来自于山海经,商朝历史,以及当时明朝时期已知的历史。
因此,想要弄清楚北海72路诸侯和袁福通的身份,也需要综合这三者探究。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一点。商朝北方的敌人是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北方诸侯的活动范围便能得到锁定。
根据《周易·既济》记载: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竹书纪年》记载:
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
综合多方史书记载,商朝与鬼方部族在漠南有过多次大战,最终以商朝胜利告终。而鬼方部族开始逃往北方。最远越过了蒙古高原,甚至抵达了贝加尔湖畔。
这充分说明,商朝北方主要的敌人为鬼方部族。
那么是不是说,贝加尔湖就是封神中的北海呢?
笔者认为不然。
因为即便是在明朝时期,贝加尔湖并非是固有的疆土。所以,无论是从商史还是明史,贝加尔湖就是闻仲平定的北海都不成立。
同时,本文我们要说的主题,并非是逃亡北方的鬼方部族,而是留在漠南阴山地区,投降商朝的残余势力。也就是闻太师北伐的72路诸侯。
解开了这个问题,咱们继续往下分析。
封神演义中原文明确说过,纣王登基时,四方太平,国泰民安。北海72路诸侯为什么突然要造反呢?
首先,可能是剧情需要,如果闻太师不走,妲己根本没有机会魅惑纣王。所以,闻太师必须走。而且走得要远,时间也要足够长。
那么他去的北海到底在什么位置?以至于要去15年之久?
前文咱们已经锁定了一个位置,漠南阴山地带。也就是投向商朝的残余鬼方部族的居住地。
华夏有句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鬼方部族跟中原王朝历来矛盾颇深,就算短时间归向,也不会消停太久。所以,他们随时都可能造反。
也只有闻仲出征,才能彻底平定。
为什么呢?
封神原文中提及:闻仲被归来,说的是北去一行斩妖除魔。证明北方的诸侯已经被妖魔化,根据封神的神话背景,可能真的是妖怪作乱。
而闻仲此人生来正直,额头有竖眼,可辨忠奸,能震慑妖邪。所以,他北去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既然闻仲北征的位置被锁定在漠南阴山一带,那么北海的位置只能是一个地方——内蒙古
乌梁素海
。
乌梁素海是我国八大淡水湖之一,在认知有限的认知中,大湖即为‘海’。而乌梁素海面积不小,被称为北海也不为过。
既然找到了北海的位置,北海72路诸侯的身份可能就是蒙古人。
但仅凭地理位置,还不能足以印证这一点。
接下来,咱们从袁福通的身份来论证。
根据袁姓源流考证,商朝时期这个姓尚未出现。
袁姓出自妫姓,始祖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
陈胡公
。因此,封神作者在确定这个人物的时候,应该是综合了明朝历史。
而在明朝时期,袁姓多生活在南方,与蒙古人扯不上什么关系。
但根据考察史料,笔者找到了一条线索。后来的袁姓并非都是来自于春秋时期,在明朝时期,一支蒙古人在蒙元帝国灭亡之后,也改姓为袁。
史料记载:元朝末任皇帝在穷途末路时,留下七言血书:
“本是元朝帝王家,洪兵赶散入西涯,绿柳岸上各分手,凤凰桥头插柳桠,一姓改为几样姓,几姓分居百千家,要想兄弟同相会,一梦云游海推沙。后人记得诗八句,五百年前是一家。”
。
其中改姓中的一支,就有袁姓,源自乞颜部族。乞颜部族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属于蒙古族始祖。同时,也是后来改汉姓最多的一支部族。
朱元璋在灭元之后,将大部分的蒙古人驱散,有的南迁融入汉族,有的北撤到漠南阴山一带。
这么说来,问题的答案呼之欲出。
封神作者在刻画北海72路诸侯时,可能综合了商史和大明史。而商武丁北征鬼方,与朱元璋灭元的情节类似。而漠南阴山一带的残余的袁姓蒙古人,便是封神演义中的鬼方残余部族。
也便是造反的袁福通的由来。
话说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既然解释了袁姓,那么
福通
二字又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作者随便取的?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朱元璋灭元之后,对待蒙古人的政策说起。
朱元璋立国之初,没有选择铁血手段对付北方的蒙古人,而是选择了同化战略。
蒙古人不能再穿传统服装,改穿汉服;不准再说蒙语,改说汉语;不准再有蒙古姓,简化为单字的汉姓。
其中的改服政策便是‘
服通
’之意。
可见,袁福通这个看似跑龙套般的人物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综合了历史之后,打造的一个民族融合的标志性人物。
闻仲回朝后,只说斩妖除魔,没说行杀伐之事。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迎合了朱元璋的对待异族的国策。
综上所述,封神演义作为名著而言,不只是神话故事构建得很精彩。其中各种隐藏的元素也值得推敲。
如果您有不同意见,可以写在评论区,共同讨论。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