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诸侯之长卫国为何会衰落?最后一个被秦国所灭,享国907年

西周诸侯之长卫国为何会衰落?最后一个被秦国所灭,享国907年

()
中文名:
西周诸侯之长卫国为何会衰落?最后一个被秦国所灭,享国907年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提起春秋战国的国家,很多人会想起战国七雄(齐、楚、燕、秦、赵、魏、韩),或者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或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实在它们之前,还有春秋三小霸(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 在之前还有十二个有影响力的诸侯国

商朝名人推荐

提起春秋战国的国家,很多人会想起战国七雄(齐、楚、燕、秦、赵、魏、韩),或者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或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其实在它们之前,还有春秋三小霸(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

在之前还有十二个有影响力的诸侯国:鲁国、齐国、晋国、秦国、楚国、宋国、卫国、陈国、蔡国、曹国、郑国、燕国等等,这十二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大国。有谁能想到,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诸侯之长是卫国,卫国从卫康叔被分封算起,到卫君角被秦二世胡亥贬为庶人,卫国真正灭亡,共享国907年,卫国是秦国统一战争中最后一个被灭亡的国家,也是享国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

卫国是周时的诸侯之长,世代方伯,曾显赫一时,到春秋时期却衰落下来,成为大国侵伐的对象,历经几次复国后,最终被灭亡,卫国为何会衰落灭亡呢?笔者通过详述卫国的发展,深度剖析卫国灭亡的原因。

卫国发展时期

西周时期卫国政治强盛

根据《史记》,记载的西周时期卫国世系,卫康叔、康伯、考伯、嗣伯、疌伯、靖伯、贞伯、顷候、釐侯、卫武公等共十世。

西周初年,康叔辅佐周公东征有功,被分封为殷商旧都之地,周成王和周公都重用康叔,康叔作为西周重用朝廷大臣,这当然就提高了卫国的政治地位。

卫康伯是西周成康之世一个重要军事统帅,曾率领周王室臣服东夷、北征戎狄,为西周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卫康伯之后的五伯,政治实力和军事力量都非常强悍,使得卫国成为西周“诸侯之长”,能够代天子出征。

虽然到了卫顷侯时期,卫国实力曾一度下降甚至丧失了方伯之位,但到了卫武公时期,卫国实力恢复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达到了卫国历史上的政治顶峰。

春秋时期卫国逐步衰亡

西周时期的卫国相当辉煌,曾为“诸侯之长”,但到春秋时期后,卫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不仅没有参与争霸中原,还差点一度被灭国,虽然在其他诸侯国的帮助下得以富国,但元气大伤,直接沦为弱国、小国,直至被秦二世胡亥所灭。

春秋时期,卫国朝政混乱,父子争权,君臣争权,君位频繁更替,在春秋战国时期的500多年的时间里,卫国共换了33位君主,大约10年换一个国君,政治极为不稳定。

卫武公死后,卫庄公自立,后发生州吁之乱,州吁又弑杀卫桓公自立,州吁之乱后,卫国祸乱连绵不断。州吁自立为国君后,不得国人认可,州吁为了转移注意力悍然对外发动战争,勾结郑国叛乱者伐郑,导致人民被战争所迫,困苦不堪,最后州吁被大臣石蜡设计杀死,立桓公弟弟为君主,这就是卫宣公。

卫宣公是一位淫乱的君主,卫国上行下效,从此淫乐之风蔓延于整个社会,卫宣公不仅荒淫无度还残杀太子,最后立庶子为太子,即为后为卫惠公;而卫惠公得位不正引起左右公子作乱,改立黔牟为君,卫惠公被迫出奔,齐襄公率领诸侯伐卫,帮助惠公复位。

从卫桓公到卫懿公的80年的时间里,卫国更换君主达7次,这样残酷的内部斗争,使得国家没有和平发展时期,无暇进行经济、军事建设,国势必然衰败。

从外部环境看,春秋时期卫国外患不断,卫国首先攻打郑国,成为战争的挑起者,郑庄公奋起反击,在十年之内,郑国、卫国交战5次;在春秋初年,郑国实力最为强大,甚至不把周室放在眼里,即使卫国联合宋、蔡、趁等四国攻郑也难以取胜,卫国遭到沉重打击,国力被削弱。

当郑国、卫国、宋国、陈国、蔡国等混战时,齐国抓住时机发展实力,拥有了称霸的实力,在齐国的调和下,郑国、卫国、宋国等三国在温地会盟,局势稍微缓和;此时,卫国竟然攻击鲁国,出于复仇的目的,鲁国则联合齐国、宋国、蔡国、陈国联合攻打卫国;此后,卫国又与齐国开战。

就这样,春秋初年,卫国在不断的对外战争中,四处树敌,国际形势严峻,同时卫国败多胜少,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受挫,战争后的赔偿也是卫国一大负担。卫国到了卫懿公继位时,荒唐昏庸,好鹤误国,使得民心不向懿公,最终造成当戎狄入侵时,民拒不出战,分崩离析的局面。

卫国复国及短暂的中兴

卫国历史有一个奇特的现象,经历了几次国灭而复立,复国后也出现过短暂的中兴局面。卫国被戎狄打败后,卫国遗民及国君被齐桓公救助,帮助其重新立国,使卫国免于被戎狄赶尽杀绝,老对手郑国也曾派兵驻扎在黄河岸边,帮助卫国抵制戎狄再次入侵。

卫国复国后,卫文公勤政爱民,发展生产使得卫国国力得以迅速恢复,随着国力的增强,卫国在诸侯国的地位得以提高,到了卫文公晚年时,卫国还灭了邢国,国力进一步增强。

春秋中后期卫国的衰败

卫国复国后,在卫文公的带领下国力有所恢复,但与晋日的诸侯之长还不能相提并论,卫国彻底沦为一个小国,卫文公之后,卫国统治者并没有吸收卫国灭国的教训,又开始了内部争权夺利,外加卫国统治者暴虐无道,奢侈腐化,政治上的因循守旧,外交上的屡屡失误,卫国逐渐沦为列强诸侯国压榨、瓜分的对象。

齐桓公死后,晋文公成为霸主,在晋文公流亡没落之时,卫国的无礼接待使得卫、晋两国关系出现缝隙。当晋文公向卫国借道攻击曹国时,卫国竟然不趁机与晋国修好,反而拒绝了晋国,使两国矛盾加深。

当晋楚争霸发生城濮之战时,卫国竟然舍近求远,联楚抗晋,当晋国打败楚国后,卫国的命运可想而知,卫成公被迫逃亡后,得益于践土之盟,卫国才免受晋国的灭国之灾,但卫国也付出了巨大国土面积为代价。

元晅为成公复国做着努力,而卫成公却听信谗言杀死了元晅的儿子,卫国又陷入内斗中,直到宛濮之盟,卫候得以复国。

春秋中后期,卫国君权旁落,权臣执政,争夺多利更加激烈,父子矛盾、君臣矛盾、以及国外势力对卫国干涉等原因,使得卫国君主易位十分频繁,国政一塌糊涂,国家毫无发展时机,这一时期,诸侯大国对卫国欺凌压榨更为苛刻,卫国逐渐走向覆灭。

战国时期卫国国势

战国时期,经过诸侯之间长期争霸的过程,形成了齐、楚、赵、魏、韩、秦、燕等战国七雄,他们在完成本国变法图强后,为开疆拓土再度开展兼并战争;卫国国力弱小,不是列强直接攻击和重点争取的对象,但也无法摆脱战争的破坏,只能在夹缝中苟延残喘于乱世中。战国时期,卫国已经沦为小侯国,成为三晋的附庸。

然而,即便如此,卫国仍然内斗不断,从宋怀公,到宋慎公,最后卫国被贬为候,到了嗣君时更被贬号为君,领土只剩下了濮阳一城。到了元君时,秦国兼并六国战争已经接近了尾声,秦始皇贬濮阳为东郡,到了秦二世时,胡亥非国君角为庶人,卫国灭亡。

卫国衰落的原因

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显赫一时的卫国迅速衰落,最终灭亡。我们如果仔细研究卫国历史和当时的国际局势,就会发现卫国的衰亡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笔者认为

首先,卫国在政治上的保守,因循守旧是其衰弱的重要原因

,在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新的统治秩序形成的时代,卫国并没有顺其时代潮流进行变法改革,它反而不断发动战争,破坏经济发展,反观,秦、齐两国顺应潮流,对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使国家变得富强。

其次,卫国多次在外交策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加深与周边大国的矛盾,这也是卫国快速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西周时期卫国实力强大,如果能认清形势,趁机吞并周边小国,就能扩充版图,增强国力,即使不能称霸也足以自保,但外交上屡屡失误,葬送大好局面。

卫国第一场战争是不自量力攻打当时实力最强的郑国,十年五次交手,使卫国遭受沉重打击;随后企图依靠齐国,又是外交上失误,遭到齐国攻击;对晋文公落难时的无礼,使得晋国与卫国矛盾加深;晋楚战争时,卫国却联楚抗晋,楚国大败后,晋国报复卫国。

卫国竟然帮助郑国攻打自己的友国鲁国,又联合陈国攻打郑国,总之,一系列的巨婴式的外交失误,导致各诸侯国都对卫国交向侵伐;卫国这种把握不了时局,外交上敌友不分,盲目出击,结果四处树敌,造成自己没有立足之地,外交策略的失误是卫国由强转弱的重要原因。

再次,地理形势也对卫国产生不利的影响,

卫国地处于中原重心地区,介于鲁国、齐国、晋国、郑国、宋国等诸侯国之间,这样的地理地缘对卫国向外扩张空间有限;而且卫国周边国家,比如齐国、晋国时强国,郑国也是当时一流强国,鲁国、宋国经济文化也比较先进,卫国要攻伐它们,难度可想而知,反而,常常遭受这些国家干涉朝政。

卫国居于黄河南北,是齐国、晋国、楚国、郑国出入要道,是个具有战略地位的交通枢纽,在诸侯争霸过程中,谁控制此地,谁就占得了先机,当四周国家强大后,卫国就成为他们竞相争夺的对象。例如,卫国挡住了晋国称霸东进的道路,楚国要进军中原也必须夺取卫国,因此处于大国包围之中的卫国很难获得发展。

卫国国土面积小,领土分散畸零,与周边国家的领土犬牙交错,在春秋初年,诸侯相互兼并争霸的年代,卫国这样的地形没有天险屏障,简直就是无险可守,是一个易攻难守之地。

此外还有最关键的一个原因,也就是本篇文章重点讨论的国君昏庸是卫国衰落最根本原因。

卫国君主多昏庸无道

卫国君主多暴虐无道,奢侈腐化,造成朝政矛盾重重,父子之间,君臣之间,臣臣之间争权夺利,导致频繁内乱使得国家长期处于动荡之中。

笔者例举几个卫国荒淫无道之君,首先是卫庄公,外退贤者,教子无方,导致州吁之乱,自此以后卫国始终处于内讧之中;卫宣公是淫昏无道的最典型代表,他上娶庶母,下夺子妻,听信谗言,违反祖制,杀嫡立庶,造成皇室内乱;卫惠公为了争到储位挑拨是非,造成左右二公子之乱,为了夺取君位竟然联合五国之兵伐自己的国家,可谓失策至极。

卫懿公更是荒唐无度,仅仅因为爱鹤,竟然封给鹤爵位,与狄作战时“不去其旗”,丧失民心,大敌当前,国民拒绝出战;卫献公更是暴虐无比,竟然没事的时候拿大臣取乐,羞辱大臣。卫灵公靠废嫡立庶得位,尽管地位不稳固,但仍然不思进取,继承传承家族的昏庸淫乱传统;卫出公、卫庄公父子争夺君王,上演了史上一大奇葩之事。

卫悼公阴谋篡国,攻打君主而自立,到了战国时期,卫国在君位继承上,互相残杀多位的不时出现,卫国君位频繁更换,内乱不断,使得卫国丧失发展时机,也使得之前的诸侯之长的政治地位优势丧失殆尽。

卫国君主刚愎自用,治国无方

卫国君主与其他诸侯国相比,安于享乐,对治国理政一点也不放在心上,主要体现在对外战略上和对人才的使用上,特别是对人才的利用,简直就是漠视。卫庄公时,大臣石蜡是一位敢于“大义灭亲”的贤臣,但卫庄公不重要他,反而让他告老还乡;寒士宁戚在卫国没有受到重用,去了齐国,被齐桓公任为管理农业的“大田”官,这也为齐国称霸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卫国外交策略失误遭到晋国讨伐,卫候不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反而为自己开脱,将贤大夫孔达押送到晋国,任其处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晋国认为孔达是贤臣良才,反而赦免了他。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重视良才,爱惜良才,争夺良才,卫国国君却漠然对之,可见卫国国君的眼光是多么短浅。

参考文献:《战国策》、《史记》、《国语》、《左传》、《春秋史》等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