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伐字: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金文中不说“武王伐纣”

被误解的伐字: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金文中不说“武王伐纣”

()
中文名:
被误解的伐字: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金文中不说“武王伐纣”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比《国语》更早的文献或考古资料显示,当时说的是“武王征商”或“武王克商”,而不是我们熟知的“武王伐纣”。比如,著名的《利簋》青铜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早晨),岁鼎克昏辰,夙(日出)有商。” 古人写书,惜字如金,每一个字都有深意。那

商朝名人推荐

比《国语》更早的文献或考古资料显示,当时说的是“武王征商”或“武王克商”,而不是我们熟知的“武王伐纣”。比如,著名的《利簋》青铜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早晨),岁鼎克昏辰,夙(日出)有商。”

古人写书,惜字如金,每一个字都有深意。那么,为何周初金文中说“武王征商”,而不说“武王伐纣”或“武王伐商”?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与“伐”字被误读有关。

首先,周人为何说“征商”或“克商”,背后有何政治意义?

所谓征字,本义是征讨,最早始见于甲骨文,因此“征商”是征讨殷商政权之意。

所谓克字(见下图),就是战胜,最早始于甲骨文,因此“克商”是战而胜之的意思。

也就是说,先有武王征商,后有武王克商。

根据相关史料(包括出土的)记载,周人出兵时打出的旗号是“武王征商”,但在战前宣誓动员时,周武王却将矛头对准了纣王,宣读了纣王四宗罪,牧野之战后,周人称之为“武王克商”。

这里存在一个疑问:周武王在出师名义上选择的是“征商”,但在战前宣誓上,却没有说商朝坏话,而针对的是纣王,既然如此,为何不说“武王征纣”?

原因很简单,如果将周武王起兵旗号定位在“征纣”,那么击败纣王之后怎么办:让商朝继续存在,扶持一个商人继任王位?“征纣”的旗号,会留下很大的政治隐患。

从政治利益最大化上看,当时商朝摇摇欲坠,周人胜算极大,武王最有利的政治旗号,无疑是“征商”,直接推翻商朝统治,故而当时不说“征纣”。

至于名义上“征商”,宣言上却是“征纣”,背后逻辑是因为纣王有罪而征商。

其次,从伐字上看,周人当时不太可能直言“伐纣”。

问题在于,既然周武王目标是商人政权,那么为何不说“伐商”,而说“征商”?这与当时伐字本义密切相关。

所谓伐字,由人与戈组成,从古至今没有什么大变化。单看构成的偏旁,大致可以理解为战士携带兵器戈出征。比如,许慎《说文解字》认为“伐”的构型像人执戈,然后去攻打敌人,即“从人持戈”。按照许慎的解读,“武王伐纣”的意思,就是周武王征讨纣王。

然而,甲骨文出土之后,人们发现许慎严重误解了这个字,因为“伐”的本义是杀人,血淋淋得非常残酷。

甲骨文中的伐字(见下图),不是战士背着戈,而是戈刃部分与“人”的头部明显有穿插,即用戈割人的脖子。尤其是商代“伐鼎”中的伐字,字形表现得更为清楚。

从伐字演化上看,商代伐字“砍头”的意思尤为明显,西周春秋时已经有所减弱,战国之后变化更大,伐字中的“人与戈”分离,真正变成了“人执戈”的象形,字形上已经无法让人直观地看到血淋淋杀戮的一幕了。

因此,左丘明说“武王伐纣”,应该还是指武王杀纣王。之所以有此说法,大概与春秋时代氛围有关,当时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渴望和平的文人非常讨厌残暴好战的君主,于是才有“武王伐纣”,换言之就是认可仁义的君主可以直接杀掉残暴的君主。

但在春秋之前,不管君主是不是昏庸残暴,弑君往往都是不允许的,或者说要受到社会普遍的谴责,当时还是“尊君”的时代。比如,赵氏赵盾弑君事件,其实是晋灵公先刺杀赵盾未果,然后赵盾逃亡国外途中,但还未离开国境时,族弟赵穿杀了晋灵公,之后晋国史官董狐在史册上记载“赵盾弑其君”,认为赵盾策划了弑君事件,史称“董狐直笔”。因此,当时弑君是要被钉在历史耻辱柱子上的。

再向前看,商周之交时,周武王会不会直接杀了商纣王,纣王投降或被俘的话,周武王会不会直接杀了他?以周代的政治习惯来说,直接杀的可能性不太大,那么就更不太可能赤裸裸地打着“伐纣”的旗号了。

综上可见,西周金文中不说“武王伐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周武王要取商朝而代之,针对的不只是纣王,而是整个商人政权,因此金文中说“征商”;一方面伐字过于血腥,不适宜用于政治旗号,因此金文中不说“伐商”。

不过,由于伐字字形的变化,于是后世理解的“武王伐纣”,变成了周武王率兵征讨纣王,意思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此也可以看到,想要读懂先秦文献的难度不小,首先一个难关在于某些文字的古今意义已经发生了改变。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