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都倚靠他叔父周公姬旦,为他东征西讨,治国安邦,他本人亲政之后,也基本都是安抚诸侯,予民养生,和无为而治的汉文帝极其相似,继位的周康王也是一位守成的令主,与东汉章帝颇为形类。因此“成康之治”和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明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成王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都倚靠他叔父周公姬旦,为他东征西讨,治国安邦,他本人亲政之后,也基本都是安抚诸侯,予民养生,和无为而治的汉文帝极其相似,继位的周康王也是一位守成的令主,与东汉章帝颇为形类。因此“成康之治”和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明章之治”并称史上盛世。
而周昭王姬瑕是个有志做他曾祖父周武王那样英明神武的君王,当时西周国力在成王、康王的休养生息之下,已是相当之强大,周昭王便有了好大喜功,扬威拓土的雄心。周朝建立初年,最不服周的就是东方的莱夷,后来莱夷被齐太公姜子牙血腥镇压,莱夷残部向南迁移,在淮河徐国一带与徐人杂处,渐渐使徐国也成了反周大本营,周昭王为了安定四方,首先就拿淮徐之夷开刀,立马调兵征讨,东方诸侯们随驾进兵,没过多久东夷二十六国部族全部向周天子投诚,周昭王喜出望外,更加滋长了他对其他不臣之地用兵的信心。
周昭王东征胜利之后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南方的荆楚之地,在荆楚江汉一带荆蛮百越部族对中原周王朝一直都表现出抗拒的姿态。这可能跟殷商时中原商王朝对南方用兵有关,极重祭祀的商王朝活捉四方部族人丁,要么作奴隶之用,要么就作活祭殉葬之用,习俗规制极其残忍,导致像荆蛮这样偏远的部族对中原王朝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即便周王朝取代了殷商,以仁义周礼为国本的周朝怀柔四海,但文明落后的荆蛮始终对中原保持着巨大的戒心。加上邻近淮徐部族的歪曲和挑唆,荆蛮对周朝更是如视虎狼。
就在这种“国际”背景之下,周昭王为了扩大周朝的影响力,选择了和商纣王一样简直粗暴的方式,对南方荆蛮用兵。当时的荆蛮部族丛生,并没有统一的政权,而是大多数部族以氏族联盟的形式存在。庸、夔、邓、唐、随、曾、江、息、蔡、黄、舒、巢、邗、彭、鄂、楚、钟离这些有名号受封于周的江汉诸侯闻声而动,有的立马向周军调派粮草和助力,以迎王师,有的却选择背叛周天子,直接倒戈与没有受封的反周部族一道形成了反抗联军。
在周昭王的诏书中这些反抗势力统称之为“荆楚南蛮”,后世有将春秋时楚国直接视作昭王时的“荆楚南蛮”,那是不对的,因为楚国在昭王时地小国弱,甚至受封之初也并未以楚为国号,而是到了楚武王熊通才正式以周朝最忌惮的“楚”为国号,并自立为王,与周王朝分庭抗礼,划江而治。
另外后世又有将周昭王南征死于江汉之地的罪过,强加于春秋时的楚国,他们的依据是管仲辅佐齐桓公,联合中原九国同时出兵南征时,指责楚国其中一项大罪就是昭王南征荆楚不还。这实际上是狡猾的管仲欺负当时楚人文化低,故意将这样一个罪名强加在人家头上,当时的楚成王见中原联军势大,管仲提出交纳茅草就肯退兵的条件又这么宽厚,楚成王自然不愿意去为这个罪名辩驳,而是立马上缴茅草,赶紧送走九国联军为妙。
言归正传,周昭王发兵南征声势浩大,荆楚部族也是严阵以待,结果因为周兵锐气正盛,江汉诸侯又多为周军出力,周军大败荆蛮,周昭王俘获人丁无数,还有各色南方土特产堆积如山,为此周朝还特意铸鼎记功,以彰王师之威。但由于荆蛮部族分散各处,南方湿瘴之气又重,第一次南征,昭王见好就收,封赏了各路诸侯便班师回朝。没多久,昭王又进行了第二次南征,对荆蛮与叛国进行了规模更大的清剿,获取了大量的青铜器物,使得昭王本人更为得意。
终于又有了第三次御驾亲征,昭王大军渡过汉江深入江南之地,不想却因为南方大风大雨的天气干扰,周昭王急忙传令撤兵,由于江汉水涨,当时预备的船只已不足以王师北渡,于是昭王又紧急下令周边诸侯征调当地民夫伐木造船,同时又命大军在渡口搭建浮桥,将贵重铜器输送过江。
不想当地民夫多是荆楚之人,不少心中对周军也是含恨隐忍,在造船之时不免偷工减料,特别是被驱使建造庞大王船的民夫,因王船工程非同小可,监造官对民夫更是严苛百倍,这些民夫一面忍辱受屈,一面却将在王船之上弄了手脚。
等到大军渡江那天,周昭王与随驾诸王公大臣登上本以为稳若泰山的王船,摆渡至江心,正靠近浮桥顺便观看大军运送青铜辎重过江,这时风雨大作,江岸两侧居然发生了可怕的泥石流,浮桥立马受到泥石流冲击,桥面发生了坍塌,一具巨大铜鼎直接就砸向了一旁的王船,不想这王船只是民夫们临时涂上树胶粘合而成,瞬间就被大鼎砸得四分五裂,昭王和诸王公大臣纷纷溺水,岸上的兵马一时来不及救援,王船后面的六师船队也受到王船碎片和泥石流的冲击,尽数摧毁于江中,无数的周兵被活活淹死,周昭王和蔡侯等大臣将军都做了汉江水鬼,连尸首都没有捞上来。
也有史书上说周昭王遗体被打捞上来,但因在水中浸泡太久,无法运回镐京,就在汉江一带草草安葬,所以后来的周人对此事讳莫如深,只说“昭王南征而不复也”。
后来太子姬满在镐京即位,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穆天子。这个周穆王并没有继承父王的遗志,为雪先王前耻立马向荆蛮地区用兵,而是为了巩固镐京附近的王畿之地,多次对西北的犬戎进行了驱逐战争,这样看来周穆王刚即位时还是相当务实的,昭王死得蹊跷,西北蛮族蠢蠢欲动,对其进行征伐,既能起到保家卫国的作用,又能提振周朝的声威。
穆王的西征大军一直打到了昆仑西王母国,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度,真实情况现在已无从得知。西征班师之后,穆王这才将目光放到了东南,但他没有循先王旧路,而仅仅是对淮徐一带较近的反国部族进行了敲打,徐国名王徐偃王自料不是周军对手,最终向周朝妥协,周穆王抵达大禹王到过的涂山,效仿上古贤君大会东南各路诸侯,分封盟誓,最终巩固了周朝东南方的安定,多少也挽回了当年周昭王“御驾南征不返,六师尽丧汉江”的耻辱。
后世因穆王东征西讨,长年不在朝中,竟将他传奇般地描绘成了一个超级“旅游达人”,而穆王的的确确无愧为一代明君。
千里楚国问鼎天下“不服周”,作茧自缚却为强秦织嫁裳!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