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正》成书时间应该在东周甚至西汉,并非夏朝典籍

《夏小正》成书时间应该在东周甚至西汉,并非夏朝典籍

()
中文名:
《夏小正》成书时间应该在东周甚至西汉,并非夏朝典籍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也就是说,夏之是否存在是另外的事情,但起码不可以《夏小正》证明之。 《夏小正》因载入戴德的《大戴礼》而流传。 值得注意的是,《汉书·艺文志》里,将其收入属于先秦古文的《记》之中,为二百一十四篇之一。 班固对于《记》之选择标准,是以为皆七十子

商朝名人推荐

也就是说,夏之是否存在是另外的事情,但起码不可以《夏小正》证明之。

《夏小正》因载入戴德的《大戴礼》而流传。

值得注意的是,《汉书·艺文志》里,将其收入属于先秦古文的《记》之中,为二百一十四篇之一。

班固对于《记》之选择标准,是以为皆七十子后学者所“记”,而并非先秦“六经”典籍。

郑玄

稍晚于班固的郑玄,在其《月令注》中引《夏小正》,凡引“经文”,为“《夏小正》曰”;凡引传授者言,则为“说曰”。郭璞在《尔雅注》里,亦分为“《夏小正》曰”和“《夏小正传》曰”。

由以上可知,第一,《夏小正》原来“经”“传”是明确分开的。第二,《大戴礼》所收《夏小正》,亦为“经传”混同,这大约是班固将其归入《艺文志》“记”的根本原因。

汉以后,注释《夏小正》者无数;同样,注释《大戴礼》者也颇多。这使不论从北宋有了关浍单行本的《夏小正》,还是《大戴礼》中的此文,何“经”何“传”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专门有过评说。

一般认为,宋代学者傅崧卿所厘析《夏小正》“经文”颇见功夫。

那么,《夏小正》成文于何时呢?

孔丘

有五个“视角”可供参考。第一个,小戴《礼记·礼运》记孔子云:“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郑玄《注》曰:“得夏四时之书,其书存者有《小正》。”

这是说,孔子想弄明白夏代的典籍制度,于是去了“杞”地,但没搜寻到足够证据,不过搞清楚了夏代的“四时”。郑旭说,孔子见到的夏代“四时”书中,有《小正》。《史记·夏本纪》云:“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

由此可知,《夏小正》或许更应该称作《小正》。但其流传于世,在孔子之前。

第二个,从甲骨卜辞中,殷商历法概貌已可看个七七八八。尽管何为“岁首”仍有不同意见,但秋分之后的一个月是“新岁”初始,得到了大多数学者赞同。

《周易》,至晚是周族的卜筮“总则”和哲学合成,或者,还要早得多。其乾、坤两卦的爻辞,前一个讲的是从秋分始至秋分终,后一个讲的是自霜降始至秋分终。其所反映的,证实了至少在西周前期,沿用了殷商的历法的“建正”方法。

《夏小正》

有人举出《诗·豳风·七月》来作为《夏小正》为夏代文献的证据,其实恰好反了。《七月》是说“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短期内收获所有农作物,这正是商周历法和农作周期的实际情况。

第三个,《夏小正》云,三月“祈麦实”。所谓“祈麦实”,《月令》曰:“季春之月,乃为麦祈实。”郑玄《注》:“求其成也。”这说明,《夏小正》已经是“建寅”,就是北斗的斗柄指向“寅”为“正月”。

殷商“建子”,即十一月为“正月”,周初沿用此历,后来改为“建丑”,十二月为“正月”。

“建寅”过去曾被认为是夏代的“建正”方法。但实际上,春秋时期,才逐渐开始这样做,战国时被普遍接受。道理是,所有历法,都经历了“物候历”“观象历”和“推步历”三个阶段。商周历法,符合“观象历”的特征,“建寅”无疑更符合“推步历”特点了。比殷商还早的夏代,如《夏小正》所说采用“建寅”法,这种可能性太小了。

第四个,从语言和文字学角度讲,《夏小正》通俗简明,与《尧典》等《尚书》中的比较,可知道,其必然不会出现比《尧典》等更早,反而非常与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汉代语言文字更加接近。所以,其成书必不会太早。

第五个,前面说到,《夏小正》所谓三月“祈麦实”,与《诗·七月》中所云不合。不过,其所言“风俗”却又与“豳”地相近。所以,一些学者称,《夏小正》或形成于“豳”地附近至少纬度相同地区。

《夏小正》

进一步说,《夏小正》详载诸多“物候”内容,但对于很有名的《月令》所说到的“十干”“五帝”“五神”“五行”“五祀”“五色”“十二律”等等丝毫未提,这是不是说明《夏小正》的年代更早呢?

对此,更多学者认为,这或许说明,《夏小正》并非王朝“正朔”,而确实是地域性的物候月历记载。

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夏小正》没有记载更多天文观象资料,而且更重要的,没从天象与王朝关系的高度来论证夏朝存在的“天理”和必然性。

这是历代王朝“正朔”的“要害”所在。

曾有学者论述过《夏小正》证明了曾有“十月太阳历”的存在。这是另一个问题,主要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一观点并未被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