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商纣王实在是一个“昏君”、“暴君”的标准模板。纵观史书上的记载,商纣王骄奢淫逸、残害忠良、不恤民力、统治残暴,基本属于是一点“拟人”的事都不干。 而纣王这一通作死下来,自然就引发了“武王伐纣”,身死国灭,但是,如果我们捋一捋武王伐纣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在中国,商纣王实在是一个“昏君”、“暴君”的标准模板。纵观史书上的记载,商纣王骄奢淫逸、残害忠良、不恤民力、统治残暴,基本属于是一点“拟人”的事都不干。
而纣王这一通作死下来,自然就引发了“武王伐纣”,身死国灭,但是,如果我们捋一捋武王伐纣的时间轴,就会发现,武王从起兵到灭掉商朝,前后竟然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实在是一个闪电般的速度,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对此,想必不少人会表示,这肯定是因为商纣王的统治昏庸残暴,所以大家一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但随着这几年来对于史料的重新解读,不少人开始给纣王翻起了案,觉得纣王未见得有多么昏庸残暴。那他们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既然纣王不昏庸,他为什么最后会败亡得这么快呢?
公元前1046年二月,周武王伐纣的部队到达了商朝首都朝歌南部的牧野。这里是个广阔的大平原,如果踏过此地,通往朝歌之路将畅通无阻。
但纣王并不会坐以待毙,这块一马平川的土地,对于他来说,也是最为合适的决战场地。
根据记载,商纣王亲自担任了牧野之战的指挥官,并组织了70万的大军,史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相比之下,周武王只有三百五十乘战车,而且远道而来,就撞上了严阵以待的商军,这一仗可谓凶多吉少。
但是周武王并没有退缩,他在牧野就地举行了盛大的誓师仪式。只见周武王左手持钺,右手执旗,在阵前历数纣王的罪恶。那么,他是怎么说的呢?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列出商纣王的第一大罪状,就是“惟妇言是用”,只听妇人的话。说到这个,估计不少人就会点头了,这说的不就是苏妲己嘛!
如果要找一个在后世史书中没有任何正面评价的女人,苏妲己绝对榜上有名。毕竟后世有很多史书对纣王的评价其实还行,夸他征讨四方有功劳,但是对于妲己,那真的是一句好话都没有,就没见过哪部书里记载妲己干过什么好事。
《吕氏春秋》中载,“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这是少有的妲己参与政事的记载,而且仍然没干什么好事。如果这个描述是真的,那确实可以和武王对纣王“惟妇言是用”的指责对应上。
不过在商朝,让女人干政严格来说不算啥大事。毕竟商朝时期,女性地位还是很高的,比如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就是一个能领兵打仗的女将军。所以你光指责人家纣王听妲己的话没用,你得指出来人家听了妲己的话造成了啥后果。当然,根据后世记载,妲己的黑料那可真不少,又是炮烙又是挖心的。
可是,周武王却对这些内容只字不提,而是直接提第二大罪状了,只是这个罪状实在有点重量级,他指责纣王“昏弃厥肆祀”,翻译过来就是不重视祭祀,不敬鬼神,不敬祖宗。
有道是“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如果说“惟妇言是用”在商朝不算什么严厉地指责的话,那么武王列举的这一大罪状可就是极其严酷的指控了。
众所周知,商代是一个非常迷信鬼神的朝代,上到出兵打仗,下到头疼脑热,大家都喜欢拿出来占一卦,问问鬼神的看法。而商纣王如此公然怠慢祭祀,这妥妥的是把鬼神给得罪了啊,能有好下场?
至于不敬祖宗这个指控就不多说了,直到现在它都是句骂人的话。
那么,这个指控究竟有没有依据呢?会不会是周武王对商纣王的污蔑呢?
还真不是。在不敬鬼神这块,纣王确实是跑不了。在河南侯家庄,现代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墓葬群,里面每个墓地的规格形制都极为尊贵。考古队推测,这应当是商代晚期的一处王陵墓葬区,从商王武丁到纣王一系的历代商王,可能都埋葬于此。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既然侯家庄的这个商王陵是个墓葬群,那么清理起来的话,里面的陪葬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拿来进行对比了。就在对这些墓地陪葬品的清理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这些商王大墓中,年代越是靠前的,其祭祀的礼器就越精美,体积也越大,做工也极为繁杂。但年代越靠后,埋葬的礼器陪葬品就越不够看的,无论是尺寸,还是制作的工艺,都远远不如前代。
比如一枚雕花骨柶,我们就能从中看到商代对于祭祀的上心程度,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所谓雕花骨柶,是一种用骨制成的舀食物的勺子。但是在古代,这种东西在日常是没人用的,舀食物用的是“骨匕”,而骨柶则是一种完完全全的祭祀用具。
从这些商王大墓中我们可以发现,越古早的商墓,出土的骨柶越精美,有着各种雕花装饰。但是晚商时期的墓葬,出土的骨柶就显得寒掺不少了,说它是个白板都不为过,可以看出越到晚期的商王,对祭祀越不上心了。
周武王的第三个指控是,商纣王“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翻译过来就是不肯任用他的兄弟,也就是商朝的贵族阶层,而是非常喜欢“四方之多罪逋逃”,也就是四方的逃犯,对他们“是以为大夫卿士”,让他们当大官。这些人发迹了之后,又“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对百姓横征暴敛,在首都胡作非为。
而朝歌里的这些官场斗争,远在西岐的周武王怎么会知道得这么详细呢?因为早在周武王宣誓伐纣之前,他就已经从一个人那里得知了商朝的底细,这个人叫做微子启。
微子启,根据记载,他是“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换句话说就是纣王的哥哥。这样一位皇亲国戚,又是怎么和周武王搭上的关系呢?还把自己所知的殷商底细全盘告诉了周武王?
这就不得不提一提比干之死了。根据《史记》记载,微子、箕子和比干都是纣王的亲戚兄弟,这三人数次向纣王劝谏,但纣王非但不听,还把比干给杀了,把箕子关了起来,微子一看纣王实在带不动,“与乃与大师、少师持其祭乐器奔周”。
我们再把这个情况,与周武王誓师时指责纣王不用亲族兄弟,只用四方逃犯的说法结合起来,估计就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气氛了,这一切很难不让人相信,微子启是不是跟周武王吹了什么风。而比干的死,可能不止意味着纣王不听劝,也意味着执意要用那些出身低贱人士的纣王,在当时已经与贵族阶级决裂了。
恐怕不少人在看完了周武王的誓师大会时,都会觉得不太对劲。毕竟周武王在誓师大会上嘚啵了一大堆,却几乎完全没提到纣王伤民害民的内容,即使提到了,也是把锅甩给了纣王任用的官僚身上。后世说的酒池肉林呢?大兴土木呢?炮烙之刑呢?怎么都不提呢?
而且周武王虽然在誓师大会上说得义愤填膺,但是说服现代人显然是不太够的。
所谓“惟妇言是用”,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商朝人就是这么尊重女性。不重视祭祀?这算什么事儿,孔夫子都说过“敬鬼神而远之”,天天搞这些迷信活动怎么治国?不重用亲族重用囚犯?这也不是不行吧,后世的曹操都说过“唯才是举”,商纣王不拘一格用人才,明明是好事儿啊。
但无论如何,周武王誓师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和商纣王进行决战了。而在牧野之战中,当数量渺小的周军英勇冲进了商军的阵营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只见商军非但没有与周军作战,反倒倒转戈矛,配合着向纣王杀去。纣王随即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所有人的支持,于是逃到鹿台,举火自焚而死。
牧野之战结束后,纣王自焚而死,周武王带兵踏进了商朝的首都朝歌。然而朝歌却对这个“西夷”的到来没有任何抵抗。
在太庙,周武王见到了他的老朋友微子启。他此时正自缚双手,代表商朝宗室向周武王投降。
在《吕氏春秋》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周武王在誓师伐纣前,曾经与微子启签订了一项条约,里面允许微子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也就是继承商王朝的宗庙,成为商代王室的族长。
可当时的周武王并未伐纣,又怎能把商王朝的后事给安排了呢?结合一下微子启在纣王自焚后的表现,不得不说,微子启实在难逃二五仔之嫌。
而微子启的二五仔行为,在后来也有所展现。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微子启当时已经被封到了宋国做国君,他趁西周主少国疑,于是连同了管叔、蔡叔和纣王的儿子武庚,以殷商遗民为依托,发起了叛乱。当然,叛乱不久后被平息,微子启从此终于老实了。
因此,通过以上情况的梳理,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些不同于通俗历史中的结论。商纣王如果单论能力,可能会比较残暴,但绝不昏庸,至少他注重实干,用人也不看出身。而且他征伐四方,军功很大。
但是很明显,纣王的行为让商朝贵族极为不满,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最终纣王用残酷手段将贵族镇压了下去,而以微子启为代表的殷商贵族则逃到西周,双方共同策划,决定“引狼入室”,除掉纣王。
于是,周武王出兵之后,商朝几乎毫无反抗,牧野之战中,虽然组成军队的大多是纣王比较信任的囚犯和奴隶,但高级军事将领肯定是换不了的,而且大概率是贵族的人。毕竟纣王提拔上来的人的根基不深。而正是这些将领也背叛了纣王,才让纣王走投无路,只好举火自焚。
而微子启和一众殷商遗民可能没想到,西周来了之后就真不走了,所以在不久后发动了叛乱。但叛乱被镇压,周朝的统治。才从此真正稳固了下来。而倒霉的纣王,则因为周朝得国的这些不怎么正大的操作,被心虚的周朝人疯狂地抹黑和诋毁,连带着妲己一起被黑成了残暴骄奢的“典范”,实在可惜可叹。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