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躲谁?专家表示:商朝避的并非洪水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躲谁?专家表示:商朝避的并非洪水

()
中文名: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躲谁?专家表示:商朝避的并非洪水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史书记载,“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商汤建朝前迁了八次,建立后又迁了五次。殷商人为什么如此频繁迁都? 难道他们是在躲避什么?还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信仰爱好?各界学者对此也是各执一词。 神秘的殷商 一提起商朝,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青铜器。商朝使

商朝名人推荐

史书记载,“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商汤建朝前迁了八次,建立后又迁了五次。殷商人为什么如此频繁迁都?

难道他们是在躲避什么?还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信仰爱好?各界学者对此也是各执一词。

神秘的殷商

一提起商朝,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青铜器。商朝使用青铜铸成的食器、兵器、礼器,那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豪放又深沉的原始张力和艺术魅力。让后世有机会感知那个远古时代的神秘风貌。

殷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世袭制朝代。商的先祖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

夏朝末年,商的势力已经从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区域。

契的第十四代孙商汤,即天乙,又称大乙,后世习惯称他为成汤。在他的领导下,逐步积蓄了灭夏的实力。

商汤灭夏后,在亳(bó)立国,以“商”作为国号,建立商朝。

《封神演义》在我国的影响力很大,书中讲述了周武王伐纣,推翻商朝建立周朝,让我们见证了商朝的没落。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商朝曾经的强大。

殷商拥有完整而神秘的祭祀体系,出土文物中祭祀、占卜等用品占到相当大的比例。商人为了占卜,甚至发明了甲骨文。作为最早具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比夏朝更有迹可循。后世对于商朝迁都的了解,多亏了甲骨文的记载。

漫长而痛苦的迁都历程

商朝前期,还未形成国家,而像原始部落一样的联盟,因此会出现频繁的迁徙,这是一种战略性移动。但是到了仲丁时期,部落已经发展成为了国家,却仍然进行了数次迁都。

《竹书纪年》记载:仲丁在位时,将都城从亳迁于嚣,之后河亶甲(戋甲)将都城从嚣迁到相。

《史记》记载:祖乙迁邢,再迁到庇。南庚又将都城从庇迁到奄。盘庚即位后,从奄迁于北蒙(殷)。

部分记载大都属于上古民间流传,商朝具体的迁都历程后世并不能完全把握。

但可以确定的是,部落时期,商汤在夏桀十五年,将国都由商丘迁到亳(bó)(今河南洛阳辖区)。

“亳,偃师城也。”汤在亳地发展民生,养精蓄锐,为后来的灭夏之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根据后世发生的汉末董卓迁都来看,迁都过程中百姓死伤无数,饿殍遍地,民怨沸腾,免不了遭后世唾弃。我们不难想象,当时殷商迁都的时候,也会存在负面影响。

比如,盘庚时期,打算将商朝国都从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迁到商汤的故都,黄河以南的亳。当时商朝已经多次迁都,百姓跟随朝廷徒步迁移,东奔西走,难免心中不平,多有怨言。

但是盘庚力排众议,渡黄河南下,于是迁都于亳。后来又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这就是著名的“盘庚迁殷”。

到了殷地,盘庚终于稳定下来,结束了漫长而痛苦的迁都之旅。从此百姓安宁,商朝再度振兴。在殷定都长达273年,所以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中国历史上,商朝是迁都最频繁的朝代之一。我们能看到某些迁都是为了发展需要,那除此之外还存在什么原因,会让国君选择不停的迁都呢?

世人众说纷纭

有些人认为,商朝频繁迁都,主要原因是躲避洪水。在古时候,一方面人们发展生活需要水源,所以要建居需要靠近河流、湖泊。但是商朝的主要的活动区域,在黄河中下游与淮河流域,是水涝灾害极多的河流流域。

然后理所应当地认为,每当都城受到水患威胁,统治者只能选择迁都,重新寻找适合发展的区域。

但是从各种史料记载中,史学家们却得出了其他结论。

首先,根据《尚书·盘庚篇》的一些记载,我们可以判断迁都与朝中内部的政治斗争有关。

如盘庚迁都之时,声称为了百姓,“视民利用迁”,但对那些不服命令的人,他会说出“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的威胁,迁都会触犯某些人的利益,但符合盘庚的利益。

而且商朝王位的继承制度也存在弊端,那时候除了父死子继,还有兄终弟及的政策。

如此一来为了王位,矛盾激化,内斗不止,一旦新王是靠争夺而取得的王位,就难免会选择迁都,来维护统治。

还有其他史学家推测,商朝并非完全的农耕族群,而是半游牧半农耕,所以某时候迁都极可能是为了生产需要。

“逐水草而居”,因为技术条件滞后,所以人们消耗完一个地方的资源之后,只能重新找地方。

而台湾张光直先生认为,殷商如此频繁迁都,很可能是为了追寻青铜矿。不要说是上古时代,即便是现代,自然资源依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在晋南一代,有铜矿,华北地区还有丰富的盐矿,这个区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地区。

相比较而言,第一个朝代夏朝,它本身就是崛起于晋南,这里资源丰富。后来商朝发展,是自东往晋南地区移动,此后迁都也没有偏离这个大范围。

周朝从西部起家,也是向东部晋南地区进取。这都是为了争取这块战略地区,为了青铜器。

传说夏禹曾经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青铜器可不仅仅是王室的点缀品、装饰品,而是象征着王权,是王权的必要手段,比如有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

所以我们说商朝迁都并不仅仅是躲避洪水那么简单。

结语

遥望历史,那些荡气回肠的民族发展过程,我们不能亲眼目睹,但我们可以通过遗址、文物去探索他们的足迹,去感受那个时代。经过推断考究,虽不能完全证实,但或许将各种论断综合起来,就是殷商迁都的整体面貌。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