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祭祀是文明发展普遍现象,但商朝时活体祭祀已经很少

活体祭祀是文明发展普遍现象,但商朝时活体祭祀已经很少

()
中文名:
活体祭祀是文明发展普遍现象,但商朝时活体祭祀已经很少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我们把眼界放宽,先从世界范围内、由人类发展的视角来解读这类现象。 首先,活体祭祀,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出于认知的局限性,对很多难以理解的事物、现象存在天生的恐惧,小到做梦、大到生老病死,都会让人们忐忑不安。为

商朝名人推荐

我们把眼界放宽,先从世界范围内、由人类发展的视角来解读这类现象。

首先,活体祭祀,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出于认知的局限性,对很多难以理解的事物、现象存在天生的恐惧,小到做梦、大到生老病死,都会让人们忐忑不安。为了缓解忧虑,他们往往向部族中的长者寻求开解;而后者,就要肩负起祈祷、占卜、指导的重任,这其实就是最原始的宗教形成的过程。这些长者,就是最初的祭司。

到了大概前1万年,大多数人类社群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他们从原始的狩猎、捕捞,进入到了制作工具、耕种粮食的全新阶段。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在我们看起来难以理解的现象:人们习惯于把耕种与血祭联系起来。为了祈求好收成,那时的人们每到耕种时节,就会用活人进行祭祀;但祭祀的对象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受害者”,反而是精挑细选、备受尊敬的青年男女。这种如今看来血腥野蛮的行为,在那个时代却被视为神圣的仪式、逐代相传。

这种有固定住所、从事原始农业、信奉祭祀活动的文化形态,被西方学者称为“日石文化”,可以理解为崇拜太阳、使用石器/石头建筑。

到了距今约5000年前,亚欧大陆主要文明体都诞生了文字(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要更早),随后进入了更高级的形态。这个时期的人类社会,已经逐渐形成了成熟的社会组织、阶级,国家管理形式日渐成型。

在这个时期,祭祀仍旧是一个社会的重要内容,但人们的祭祀方式已逐渐“文明”,以活人为牺牲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动物。

不过有一个另类:距今约3000年——1000年这一区间,封闭的中南美活跃着大名鼎鼎的玛雅文明;当世界主要文明体系纷纷进入封建时代时,这里却长期处于新石器模式:他们的祭司热衷于拿活人进行血祭,每年都有数千人(主要是战俘)被生生破开胸膛、掏出鲜活的心脏,用来祭祀神灵。

而我国的商朝,则处于正常发展状态。

在商代,活人祭祀早已不是普遍现象。

我国文明也许不是世界上诞生最早的,但却是最稳固、唯一延续至今的。探究3000多年前的商朝历史,我们不需要依据神话,更不用参照世界上的其他文明肆意猜测,根据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开始正式发掘、研究殷墟史料来看,商朝的鬼神、祭祀文化大概有以下特征:

甲骨文

商朝仍旧信奉占卜,但在这个过程中,文字得以形成,文明的进步也得以加速。人们为了占卜吉凶,首先会在龟腹甲、牛肩胛骨上钻一个小坑,然后拿火烤这个部位,其后依据出现的裂纹(也就是“兆”)来断定吉凶。而刻写在“兆”旁边的文字,就是卜辞。除了卜辞之外,发掘的甲骨文中还记录了一些诸如生产情况、物资配给、诸侯觐见等内容,这证明那时已经形成了有序的社会组织结构。

与祭祀相关的,还有农业及制造业。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非常发达、精湛,殷墟中不仅发掘了大量青铜器,甚至还找得到成型的铸造工厂、铜锡矿石、铸造器具等。青铜不仅用来做武器、护具,还广泛使用在生活、祭祀等环节;商人既从事农业生产,也有渔猎、畜牧等副业,丝织、酿酒等工艺也比较成熟,牲畜、酒类也用于祭祀场合。但据史料记载,商代后期的酗酒风气弥漫于贵族及庶民阶层,这种集体堕落侧面加速了它的灭亡。

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让商人的祭祀文化也更为成熟。

古文记载“商人尚鬼”,但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的是,商代的鬼神主要由人们的祖先组成,所以那时的祭祀工作,除了对上天外,大部分是针对先祖。这就是中国人独特的祖先崇拜。

据考证,商王室时常对先祖进行祭祀,次数频繁、名目众多、祭品丰富、规则复杂,至于祭品,则主要是古文里所说的“牲”,也就是牲畜。大型活动中,用来做祭品的牛、羊等多则数百头,祭祀的方式有煮熟陈列、用火焚烧、埋进地下、扔到水里等等。

当然了,商人也会以活人当祭品,这些对象主要来自与外族(尤其是鬼方)作战中获得的俘虏,很多卜辞中都有这类记载。但是,这种情况极其少见,仅限于一些班师凯旋等特殊场合。毕竟祭祀的对象是祖先,而祖先可不喜欢吃人。

在劳动力极其珍贵的时代,绝大部分俘虏都会用来充当奴隶,干一些杂役、耕种甚至打仗等工作。在殷墟中确实发现了一些上规模的人骨,但那主要是殉葬所用,而非祭祀。

其三,至于商代贵族吃人,则纯属子虚乌有。

古今中外,都存在人食人的野蛮现象,但除了传说中的食人族外,这一极端情况只会出现在以下几种场合:

一,面对急切的生存危机。在古代,每逢大的灾害、疫情、战乱时期,都会出现“大饥、人相食”的惨烈记载;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在一些极端灾难情况下,也会出现此类情况。

二,大规模战乱时期,一些军队在面临口粮短缺的情况时,会充分暴露兽性、成规模的食同类。比如隋朝末年的大恶魔朱粲、唐末的黄巢起义军。

三,一些心理极端扭曲、迷信邪教的犯罪分子。这种例子国外比比皆是,就不列举了。

四,暴君用来惩罚臣僚的手段。

帝辛

纣王烹杀伯邑考、将他做成肉羹后赐给周文王,这一幕让我们印象深刻。但如果我们据此就认为商朝贵族吃人,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极端残暴的惩罚手段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比如在战国时期,名将乐羊率领魏国部队讨伐中山国时,他留在中山国的儿子被对方烹杀、其后装在碗里送到了他的面前。由于当时魏国朝廷风传自己通敌,为了撇清关系,乐羊竟当着使者的面大吃由儿子制成的食物,这固然澄清了流言,但也让魏文侯深感心寒、对其心存疑虑。

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第三次东征,高句丽王高元连战连败,只好低头求和,并且遣返了当初参与杨玄感造反、失败后逃向辽东的原隋朝兵部侍郎斛斯政。班师回朝后,为了杀鸡儆猴,隋炀帝下令将斛斯政烹杀,其后把肉羹赐给群臣。有的佞臣为了讨好隋炀帝,吃得狼吞虎咽、以至于打饱嗝。

除了上述情况外,具备文明意识的人类是不可能吃人的,商朝的贵族养尊处优、精神文明极为丰富,更不可能干这种事。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