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我国已开始打制箭镞,周朝时出现弩

旧石器时代我国已开始打制箭镞,周朝时出现弩

()
中文名:
旧石器时代我国已开始打制箭镞,周朝时出现弩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中,有射箭一项。既然现在的运动员可以射中10环,古代的弓箭手们,想更有“准头”,也不是不可能。 《列子·汤问》里,有一则“纪昌学射”的寓言,说古时有一“善射者”叫甘蝇,他的弟子是飞卫,飞卫收了个徒弟名纪昌。飞卫教纪昌射箭,让

商朝名人推荐

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中,有射箭一项。既然现在的运动员可以射中10环,古代的弓箭手们,想更有“准头”,也不是不可能。

《列子·汤问》里,有一则“纪昌学射”的寓言,说古时有一“善射者”叫甘蝇,他的弟子是飞卫,飞卫收了个徒弟名纪昌。飞卫教纪昌射箭,让他用牦牛之毛吊一个虱子在窗户上,不眨眼地紧盯,十天后,虱子逐渐变大,三年后就如车轮一般了。纪昌再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于是,纪昌用燕国牛角做的弓,北方蓬竹做的箭射悬挂的虱子,一箭就穿透了虱子的心,悬挂虱子的牛毛却没有断。飞卫兴奋地夸奖纪昌“汝得之矣!”

当然,这是寓言。但可知,关于射箭的“精准度”,古代就关注到了,并且在“研究”提高的方法。

箭镞能否射死人,可以考古事实说话。

1972年——1973年,发掘的距今3500年左右的云南元谋大墩子遗址19座墓葬中,有8座所葬死者都中过箭,被射中部位大多是胸部或腹部,常常被密集地射中了十几箭。如M3墓中的20——25岁男子,胸部腹部中12箭,头部臀部也中了箭。有石镞仅射中肌肉,但也有若干箭嵌入骨质,可知他是被乱箭射死。

就中国来说,弓箭发明于何时?

《孙膑兵法》

竹简本《孙膑兵法·势备》云:“羿作弓弩,以势象之”。《墨子·非儒篇》亦称“羿”发明了弓箭。《淮南子·本经篇》说,尧之时天有十日,后裔射落九日,留下了一个太阳。《周易·系辞》说,黄帝、尧、舜“弦木为弧,刻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吴越春秋》说是神农、黄帝发明了弓箭。《世本·作篇》说,弓箭是黄帝的臣子发明的。

其实,这些古文献的记载,都把弓箭的发明说得太晚了。

目前的考古发现证明,至晚在距今约3万年的时候,中国旧石器人群,已经懂得用石材打制箭镞。

1963年,在山西朔县峙峪村旧石器晚期遗址中,发现了用薄燧石长石片制成的箭镞,放射性碳素测定距今2.89万年,正负1370年。从此时箭镞加工精细,前锋锐利等状态看,中国远古人类使用弓箭的时间,或许还要前推不短时间。

比峙峪村遗址稍晚的山西下川遗址中,发现了更多的以黑燧石打制的石镞。

新石器时期,弓箭的使用有了大步发展,这从众多遗址中发现的箭镞选材、加工和形制均可看出。

总之,弓箭最初是上古先民的狩猎工具。后来才被作为兵器用于战争。

“弓箭”之“弓”,从制作上来说,发明之后很长时间内,应该没有大的变化,只是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精细。这使弓的射程越来越远,精准度越来越高。

商代的“弓”,从出土痕迹看,长160厘米,上面常镶有玉、象牙和铜质的珥。

《周礼·考工记·弓人》所记录的“干、角、筋、胶、丝、漆”六种材料之“巧者和之”,反映的,是西周初期的制弓工艺,已经令人叹为观止。

西周初年,周公平定了“三监之乱”。居于黑龙江流域的肃慎人给周成王贡献了他们使用的弓箭作为贺礼。成王赐予肃慎人“封号”。那个时候,黑龙江流域,已成为周朝北疆。

“弓箭”之“箭”,新石器时期,主要以“角”和“石”制之,尽管精细、锐利、磨制等等方面逐渐进步。肃慎人进贡的,就是“石矢”。

进入青铜器时代后,出现了“铜镞”。

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格斗兵器”和“远射兵器”。后一种,便是“铜镞”。

商代“铜镞”出土数量大大增加,说明中国在此时达到了青铜文化的高峰。河北藁城台西发现了枝干完整的箭,长85厘米,箭镞规整,凸起的镞脊两侧伸出偏平的双翼,两翼末端带有倒刺,显然具有很强杀伤力,射入人体后很难拔出。

弩‍

周代,“弩”开始出现。

东周时,装有青铜机的弩,被加快装备军队。

河南、河北、湖南、山东、四川等地战国墓中,都有青铜弩机发现。

“弓”需要靠一人的臂力拉开。“弩”则可以手拉、脚蹬、腰引,甚至安装绞车,用数人或牲畜之力拉开并将箭射出。因此,射程大增,杀伤力强大。

周显王二十六年(前343年)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齐军埋伏善射者万弩,瞬时俱发,大败魏军。

“弩”是“弓”的延伸,是“弓”的升级换代,逐渐成为冷兵器时代的王者。

至于秦军擅长使用弓箭;汉代“弩”的进化,等等,就不去多说了。

宋代,热兵器逐渐兴盛,“远射兵器”弓箭,才慢慢相形见绌了。

关于弓箭“易于消耗”,这要看当时交战国的实力了——实力强便充沛,实力弱则短缺。

著名的传说,是《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不过,将此作为“演义”来看就好,当不得真。《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均不载此事。曹魏郎中鱼豢撰有《魏略》,说到建安十八年(213年)濡须口之战,孙权曾乘大船到曹军前视察军情,曹军万箭齐发,孙船一面见面后掉头,使“箭均船平”,够不够十万支箭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这件事不发生于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战”,更与诸葛亮没关系。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