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一天,周人足足等了三代。从季历到文王,又到武王,三代人的努力在夕阳下的牧野得以实现。牧野一战由此载入史册。周本是商朝治下的一个小邦,地处偏远蛮荒,干的是给商国守卫边疆的脏活累活。周击败商,妥妥的小国征服大国。 从牧野之战那一天算起,到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为了这一天,周人足足等了三代。从季历到文王,又到武王,三代人的努力在夕阳下的牧野得以实现。牧野一战由此载入史册。周本是商朝治下的一个小邦,地处偏远蛮荒,干的是给商国守卫边疆的脏活累活。周击败商,妥妥的小国征服大国。
从牧野之战那一天算起,到周赧王去世东周灭亡,周国延续了近八百年。周不但给上古三代收了尾,还给后世开了个好头。对很多人来说,中华文明的源头就在这里,盛世大同就出现在这八百年中。面对上古三代浩如烟海的故事,孔子都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没有任何成功能够凭空而来。牧野之战后不久,武王病逝,周公旦成为实际领导人。八百年基业靠的是周公旦基础打得好。周公旦为了稳定局势,开拓进取,采取了一系列政治举措。我们可以把周公旦的政治举措归结为三点:兴灭继绝、封建亲戚、柔远能迩。
上图_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的决胜战)
兴灭继绝
克劳莱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国与国之间的征战,源头在政治,仗打完了,军事上分出了高下,终点还是要回归到政治。牧野一战,武王克商,问题才刚开始。想稳定,人心最重要。为了稳人心,周公的办法是“兴灭继绝”。
《礼记》中说,武王克商后,封黄帝之后于蓟,帝尧之后于祝,帝舜之后于陈,夏后氏之后于杞,殷之后于宋,还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式商容之闾。孔子说,这叫“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国家不能亡、香火不能断、待遇不能没。
封殷之后于宋,就是“兴灭国”。千错万错,都是纣王的错,现在商国亡了,还要给商遗民重新开始的机会。宋就是在周国授意下建立的流亡国家。允许商遗民重新立国,人心就稳了。
上图_纣王的荒淫无度
封黄帝、帝尧、帝舜、夏氏之后就是“继绝世”。这些人都是圣人后代,商无道,圣人后代成了困难户。现在把这些人请出来共襄盛举,大家能不拍手称快么?
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式商容之闾,说的是平反冤假错案,旧贵族待遇依旧保留。这是“举逸民”。曾经被欺负的,被无视的,享有贵族待遇的,大家各得其所,承担责任的只有死了的纣王。
兴灭继绝,稳定人心,保证了商周政权平稳过渡。但是周公的目光远远比商纣王远,他想要的,是实现大一统。我们知道,只有科技进步才能促进社会进步。上古社会没有造纸术,不能冶铁,道路也不畅通。没有足够的士族阶级组建控制国家的官僚系统、原始的道路无法让政治文书及时传递,中央政府就没能力控制地方。没有科技支撑,政治大一统实现不了。退而求其次,通过封建亲戚,周公实现了文化大一统。
上图_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
封建亲戚
封建亲戚就是分封诸侯。在当时,“亲”是同姓族人,“戚”是通婚异姓。鲁、燕、晋、卫,这都是中原宝地,分给了姬姓“亲”,齐稍次,分封给了姜姓“戚”。周初封建一共两次,武王克商后一次,周公东征后一次。两次一共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55国。
诸侯在封国有绝对权威,来到封国后,诸侯也效仿周天子,把封国分给下面的大夫。这些得到封地的诸侯实际上就是殖民官,承担着传达教化统一风俗的重任。同时边疆封国还需要为天子抵御蛮夷。
兴灭继绝、封建亲戚保证了内部稳定。但是受封的贵族、随贵族迁往封地的遗民,怎样和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和平共处?化外之地的蛮夷会不会趁机进攻掠夺?通过战争解决问题成本太高,单纯依靠军事防御来抵挡入侵太被动,周公只能想办法安抚。
上图_“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柔远能迩
“柔远能迩”四字最早出现于西周金文,后来的《诗》、《书》中也有。柔远就是怀柔远人,能迩就是亲近近邻。现在有个词叫睦邻和善,可见时代虽然在变化,但是政治手段还是老一套,没有新花样。
周天子分封诸侯后,受封的诸侯带着自己的人民迁往封地。这就造成一块土地上三个族群共处的局面。排在第一位的当然是受封的诸侯,实际上就是殖民者;其后是随诸侯一同迁居的移民;然后是当地原住民。这三个族群生活在一起难免因争夺资源发生冲突。为了搞好关系,诸侯和移民同原住民大规模通婚,通婚之后,大家就是一家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摩擦就少了。随着时间流逝,三股劲拧成了一股绳。
上图_周朝版图
在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之外,还生存着更加蒙昧野蛮的蛮夷戎狄,蛮夷戎狄都是蔑称,代指不同区域的蛮族。具体来说,南方的叫蛮,北方的叫狄,西边的是戎,东边的是夷。对这些蛮族,来硬的只会两败俱伤。现在周的实力有目共睹,周公却礼贤下士,将蛮夷请来聚会结盟。
结盟就要有盟主,自然是周天子。盟誓最后总要达成协议,战场上打不来的会场上也争不来,但话说清了就不用打仗。最后大家杀牛宰羊、许誓发愿、歃血为盟,这就是化敌为友。
上图_商周甲骨文
兴灭继绝、封建亲戚、柔远能迩,这三条政治政策面对的分别是旧贵族、新贵族和周边民族。这三条措施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大规模移民。西周初年的移民工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这次移民范围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远远超出了上古两代。地处当今甘肃的秦、赵两国,就是从山东移民来的,位于东部的齐鲁两国,也是从西部迁来的。
树挪死,人挪活,东边的人往西边去,西边的人往东边来。现代人想传播文化技术,只要几本书,几堂课就够了。周代的技术文化只靠口、手相传,人在哪技术就在哪,想传播,只能靠移民。不断的通婚繁衍,让中华文明远播四海,给进一步的政治大一统打下坚实基础。
文:刘不成
参考资料:《茫茫禹迹》 李零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