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造假:古董商人与农民纷纷造假,为何骗过中外专家?

甲骨文造假:古董商人与农民纷纷造假,为何骗过中外专家?

()
中文名:
甲骨文造假:古董商人与农民纷纷造假,为何骗过中外专家?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2007年,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发表《汐翁〈龟甲文〉与甲骨文的发现》,指出该文“关于甲骨文的发现离奇而不符合事实”。 李学勤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1911年时罗振常(甲骨文大师罗振玉之弟)有过安阳小屯村调查,指出当地人的确将甲骨文当“龙骨”售

商朝名人推荐

2007年,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发表《汐翁〈龟甲文〉与甲骨文的发现》,指出该文“关于甲骨文的发现离奇而不符合事实”。

李学勤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1911年时罗振常(甲骨文大师罗振玉之弟)有过安阳小屯村调查,指出当地人的确将甲骨文当“龙骨”售卖给药材商,但“购者或不取刻文,则以铲削之而售。其小块及字多不易去者,悉以填枯井”,换言之药材商不收刻有文字的骨块,因此村民就将大块甲骨文上的文字给削掉,小块的不好削就扔到枯井中。况且,药店出售龙骨,一般会磨成粉末出售,而不是让客人买回去磨粉。

既然不是王懿荣因病意外发现甲骨文,那么他又是如何发现甲骨文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山东商人将甲骨文售卖给他。更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山东商人还开启了伪造甲骨文的先河,而随着甲骨文造假被开启,若干年后出现一个民间高手,虽是文盲农民,却骗过了一大批中外专家,以至于后来不得不新设一个叫“甲骨辨伪”的学科。

根据罗振常1911时的调查,当地发现甲骨文已有30余年,但当地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只是将之当作“龙骨”。因此,到底有多少甲骨文被毁掉,已经无法考证,只能留下无限遗憾,后人称之为“口吞商史”。

清末末期,当时金石之学大盛,凡古物以有铭文者为贵。1898年,一个叫范寿轩的山东商人来到小屯村,就询问有无出土带字的东西,结果就看到了甲骨文。但范寿轩辨别不出上面的文字,就没有收购。范寿轩来到天津时,和老主顾王襄(见下图)谈起了这件事,引起了王襄的注意,于是第二年购买了一些,最终1899年时被王襄与王懿荣几乎同时鉴别出来。

关于这一段历史,至今仍有多种说法,但大致过程应该是,范寿轩先售卖给王襄,只是价格太贵,“计字论值,每字一金”,王襄财力有限只买了一部分,随后范寿轩售卖给了王懿荣,得三千金。由于这一段历史,导致京派与津派互争“甲骨文发现第一人”荣誉。

上文中谈到的“范寿轩”,在不同文献中还有被称之为“范春清”或“范维卿”,如今山东潍坊综合了多方资料,并实地考察了当地范家,最终认为是“范椿清”与“范维清”亲戚二人,其中“范椿清”字寿轩,也就是“范寿轩”。至于两人如何分工合作的,如今已经搞不清楚了,但在伪造甲骨文上,多方资料指向“范椿清”。

甲骨文兴起之后,中外学者纷纷重金购买,由原来一斤只值数钱的“龙骨”,被爆炒成为每字值银二两五钱的“古董”。而范椿清不是学者,而是一个商人,对于文字释义历史考证毫无兴趣,对赚钱兴趣更大,于是他就动了造假的歪心思。

当时,刻有文字的甲骨文虽多,但社会需求更大,可以说是供不应求。与此同时,出土的无字甲骨数量更大,除了药铺之外无人问津,但却为伪造提供了绝佳的材料。

范椿清的造假手法很简单,就是雇佣刻字高手,在无字的甲骨上刻字,然后将之埋入土中,最终挖出了混入真甲骨文中一起售卖。由于当时甲骨文刚刚出现,市场上还没有假货,人们也没有意识到造假,于是骗过很多中外学者,范椿清借此大赚一笔。

虽然甲骨材料是真的,但刻工不谙甲骨文字规律,信手刻划,后来一些伪造品被精明的学者识破。然而不管怎么说,范椿清掀起了一股造假风潮,并由此催生出了史上最强的甲骨文造假高手——蓝葆光。

蓝葆光是小屯村的一个农民,大字不识一个,但他伪造的甲骨文,在当时非常难以辩伪。与其他伪造者不同,蓝葆光采取“自创文字”的伪造办法,创造了一大堆刻着自创文字的甲骨文,同时也精通刻写手法,和做旧手段,保守估计伪造了不下于上千片。如此造假手法,却让当时中外很多大师上当受骗。

说到底,当时人们对甲骨文研究不深,蓝葆光的“自创文字”,采用甲骨文的刻写手法,导致人们以为是“新字”,最终他的伪造品可以以假乱真,骗过了古董收购商,也骗过了很多知名专家。

据说,在1928年时,甲骨文研究大师董作宾来到安阳,调查伪造的甲骨文,并与蓝葆光有过交流,蓝葆光将伪造的甲骨文给董作宾鉴定,而董作宾经过反复研究才发现破绽。最后,董作宾担心伪造的甲骨文扰乱学术界,就将身上银元全部拿出来,劝说蓝葆光不要再伪造了。

由于范椿清、蓝葆光的伪造甲骨文,给中国甲骨文研究带来了不少阻碍,遗祸至今:为了搞清楚甲骨文的真伪,后来不得不增设一门“甲骨辨伪”的学科;如今,还未被破解的甲骨文大约有2000多个字,其中是不是有伪造的还真说不清楚。(上图,1929年考古挖掘现场,戴帽者为董作宾,旁边是李济)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