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中的不合理之处 首先按照史书,我们还原一下历史: 周幽王得到了一个大美人(褒姒),褒姒人本身就比较漂亮,笑起来更是美的是惊天动地。 周幽王想着逗笑褒姒,于是就点燃了烽火。烽火是军事信号,一旦点燃烽火,那诸侯就必须勤王。诸侯们看见周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烽火戏诸侯中的不合理之处
首先按照史书,我们还原一下历史:
周幽王得到了一个大美人(褒姒),褒姒人本身就比较漂亮,笑起来更是美的是惊天动地。
周幽王想着逗笑褒姒,于是就点燃了烽火。烽火是军事信号,一旦点燃烽火,那诸侯就必须勤王。诸侯们看见周幽王发信号了,所以就一路匆匆赶到镐京。
结果赶到镐京之后,发现并没有敌人,自己被耍了。而这个时候褒姒大笑,周幽王更是高兴得跟一个二百五一样。
之后为了逗笑褒姒,周幽王三番两头去点火,诸侯们被耍过几次之后就不搭理他了。
直到有一天,真的有敌人来了,周幽王点火也没用了。
犬戎一路追杀幽王到骊山,最后杀了幽王,然后把褒姒和周幽王的财物全抢走了。
这个故事和“狼来了”的故事如出一辙,看上去有些合理,但是处处又都不合理。
首先西周时期有烽火吗?
《墨子》曰:昼则举烽,夜则举火。很多人逮住这句话不放,说墨子都说那个时期有烽火了。
但问题是墨子是什么时期的人?他是战国时期的人,和东周初期还差十万八千里哪。
《吕氏春秋》曰: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那个时候没烽火,周幽王是敲鼓的。
《周本纪》记载烽火戏诸侯这件事不太可信,因为那个时候大概率是没有烽火的,周幽王只能敲鼓戏诸侯。
敲鼓戏诸侯,这个想法有创意,但是这个想法具有可实施性吗?不具备,因为当时社会形态、社会生产力不允许这样做。
周朝的社会形态与封建王朝不同,周朝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分封的那些诸侯经过时间的冲刷,他们的血缘关系和周幽王的关系非常淡薄。你喊个口号就想我去给你干活,凭什么?
封建王朝往往是皇帝喊出勤王的口号,然后各地封疆大吏率兵勤王。但是西周不一样,尤其是周幽王时期。在周幽王之前,大量诸侯抗命,不搭理西周。为这事,西周还频繁征伐那些不听话的诸侯。
平常时期那些诸侯都不搭理他,更别说你出事了,人家巴不得你死哪,还勤王?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当然了,任何时代都有好心人,不排除周幽王时期也有那些好心人的可能,好心人一看周幽王敲鼓就来支援周幽王。但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做不到“朝发夕至”,也就是说他们不可能一天到达,也不可能同时到达。古代大军调动是有一套固定流程的,首先就是拿到军事计划书,然后征收粮草、兵器,然后开誓师大会,最后再开赴作战地点。这一套流程搞下来,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半个月。综上所述,烽火戏诸侯这一典故演变成“敲鼓戏诸侯”。
“敲鼓戏诸侯”周幽王想要逗褒姒笑,于是敲鼓发出军事预警信号。
晋侯:齐侯,那傻子来电了,我们去不去?
齐侯:不了,我最近刚搞了一批妃子,没空去。
燕侯:你们去吧,我这里路远,这次就算了,下次一定去。
晋侯:你们都不去,那我还去干啥?干脆等他死了,然后我们打着复仇的旗号去兼并土地,怎么样?
齐侯、燕侯:晋侯英明神武,就这样办。
鲁侯:我们可是仁义之师,怎么能见死不救?必须去。
宋侯:有道理,你先去,我随后就去。
于是周幽王和褒姒在城墙上可怜巴巴的等了十几天,鲁侯赶到了,然后痛骂褒姒和周幽王一顿。
再过了几天,宋侯也到了,然后又痛骂了褒姒和周幽王一顿。
然后周幽王:宝贝,快笑一个啊,你不高兴吗?
褒姒:微笑中透露着一丝mmp。
以上故事才符合西周国情,《周本纪》中记载周幽王一声号令,天下诸侯纷纷响应,这种局面断不可能出现在西周晚期。而且大军几乎同时赶到镐京,这件事放在今天都很难做到,更别说落后的奴隶制社会了。(ps:上述人物对话为模拟,并不是历史)
“烽火戏诸侯”这件事看得太假了,要想明白那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按照历史记载复盘一下历史过程。
“烽火戏诸侯”前后历史过程
周幽王废长立幼导致身死国灭
周幽王原本的妻子是申侯的女儿,生了一个孩子叫宜臼。原本按照西周宗法,宜臼就是周幽王的太子,周朝的接班人。但是没想到周幽王又和褒姒搞出一个伯盘,周幽王越来越喜欢伯盘,所以就把宜臼驱逐出去了,让伯盘做太子。
这就是典型的废长立幼,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这个道理在周幽王身上应验了。(ps:褒姒的儿子叫伯盘,也有一说是伯服,但这不重要,所以就不具体考证了。)
周幽王废了太子,太子就跑到了西申国,去找他的外公了。周幽王深谙“斩草除根”的道理,所以拉着部队去讨伐西申国了。
申侯一听这事,勃然大怒,拉着西戎、鄫国开始打击周幽王。最后周幽王被杀,西周也就灭亡了。(此事出自《清华简》,史书原文见最下。)
12年前富豪赵国忠向清华捐赠了一批竹简,这批竹简被命名为《清华简》。《清华简》的年代为战国中期,比《史记》成书还要早,里面记载的内容非常珍贵。有一些记载是史书中不曾出现过的内容,而且有一些内容可以和其他史书相作证,比如“烽火戏诸侯”这件事与《竹书纪年》的记载相呼应。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教授(刘国忠)认为史学界因此可以断定烽火戏诸侯并非西周灭亡的原因,甚至可以断定这件事是虚构的。《
清华简》的内容直接改写了历史,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这件事为虚构的,推翻了《史记》原定内容。而且《清华简》、《竹书纪年》、《国语》等多本史料中均未记载“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种种史料皆把矛头指向了周平王。史学界的一贯看法就是“孤证不能定案”,你不能就拿一本史料把其他史料全盘否定了。
更何况篡改史料这种事古来就有,最早记载篡改历史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也就是“崔杼弑其君”的典故。这是被记载到是书面上的事,如果不是因为太史伯以及他的三兄弟坚持秉笔直书,那崔杼弑君的事情大概率会被篡改。
“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有没有可能是故意黑周幽王的?
当然有可能了,周平王需要找个理由来彰显自己是正统,诸侯们也想为自己不出兵找理由,他们当然有可能黑周幽王了。死人是不会说话的,这个时候把所有罪过都推到周幽王身上,岂不妙哉?周幽王被杀很有可能是因为废长立幼,而不是所谓的“烽火戏诸侯”。
当然了,只看这一段历史是没意思的,历史要连起来看。
周幽王死后,紧接着的不是平王东迁,而是二王相争。
二王相争
幽王死后平王并没有迅速东迁,而是陷入了政治斗争中。以虢公翰为首的一派诸侯支持公子余臣为王,以晋、秦、卫、郑等诸侯国为首的一派支持周平王为王,这两大股政治势力为了王位陷入政治斗争中。这本身没问题,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国为什么支持周平王?而且晋国最早是支持公子余臣的,为什么又转头支持周平王?
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秦本纪》
书中明文记载,秦襄公发兵救周幽王,打的十分卖力。
打的是谁?申侯和犬戎啊。
申侯和犬戎和平王什么关系?是同盟关系啊。
秦国刚刚把周平王的外公打了一顿,为什么还会去支持周平王?
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这就是原因,很明显秦国的利益诉求没有在周携王这里得到满足,而周平王满足了秦国的利益诉求,让秦国成为诸侯,同时承认了秦国侵占的西周土地。秦国名义上是救周,实际上侵吞了西周大量土地,但是并没有得到周王的认可,没有土地合理性,万一别的诸侯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讨伐你,那咋办?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找一个周王,然后让周王认可他侵吞土地,周平王满足这一条件,所以秦国选择支持周平王。
晋国为什么支持周平王?晋国和秦国是一丘之貉,晋国趁周幽王被杀侵占了大量西周土地,同样它也需要周王认可。因此晋国扶持了周平王,并且打着“为周室”的名义杀了周携王,把周携王的土地全部纳入口袋。看看这帮人,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全是利益相关。勤王的时候不见晋国身影,抢土地的时候冲在第一。
平王东迁
周平王东迁这件事意义很大,首先一点就不明白,他为什么要东迁?犬戎可是他的支持者啊。他没必要东迁躲犬戎啊。东迁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三个。其一:中原诸侯的胁迫,毕竟有“挟天子以令天下”的玩法;其二:对秦国的妥协,秦国力救周幽王,周平王弑杀周幽王,他们两个是对立的啊。平王东迁要么是为了躲避秦国追击,要么就是妥协秦国,把西周的土地给秦国了,允许秦国在西陲扩张土地;其三:和犬戎翻脸了,没办法,只能跑。这种可能性比较低,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对秦国妥协。
平王东迁这件事的意义非常大,周朝彻底衰败,并且逐步走向灭亡。周朝早就开始失败了,但是在周平王时期彻底丢失掉了基本盘。西周的基本盘是什么?仁义!西周就是以仁义立国,处处彰显-周礼。但是周幽王废长立幼破坏了宗法,周平王弑杀其父,仁义荡然无存,很多人认为“礼崩乐坏”就是周朝走向衰败最核心的原因。
而且历史也佐证了这一点,平王东迁之后,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楚简《系年》。天下诸侯都不去朝拜周平王了,可见当时诸侯对平王还是比较反感的。如果平王真的是清清白白的,为什么诸侯不去朝拜?这件事从侧面佐证了周平王弑父的事实,你杀了你的父亲,你自己破坏了礼,我们为什么还要遵守礼?
总结:综上所述,我不认为“烽火戏诸侯”是真实发生的历史,这背后就是平王弑父。平王弑父象征着中国正式进入“礼崩乐坏”的时代,从此天下诸侯为了兼并土地开始各种阴谋诡计,仁义礼智信的美德荡然无存,唯一坚守仁义的宋襄公还被说成迂腐。有一句流行语录十分适用于宋襄公“当一束光照进黑暗中,这束光就是有罪的”,在阴谋横行的时代,仁义就是罪。
1:烽火戏诸侯的考证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清华简·系年》
这是《清华简》的记载,《竹书纪年》、《国语》和这个大致相同,有争议的是《史记》中的《周本纪》记载了烽火戏诸侯的事件。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史记·周本纪》
这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烽火戏诸侯”,但是太史公转头就换了说法。
周幽王用襃姒废太子,立襃姒子为適,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史记·秦本纪》
看到没有,在《周本纪》中说“烽火戏诸侯”,但是在《秦本纪》又换了说法。《史记》其实就是司马迁收集了各种史料编篡的,对于史料本身司马迁就没考证,司马迁的意思就是反正我把史料都收集来了,哪种说法对,你们自己考证。这种问题在《史记》中太多了,秦始皇的父亲是谁?就这个问题,在《吕不韦列传》和《秦始皇本纪》中就有两种说法。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没有其他史书佐证,但是《清华简》的记载有多本史料佐证,因此我认为《清华简》的说法更可信。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