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封神:纣王七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看封神:纣王七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
中文名:
看封神:纣王七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后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随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元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

商朝名人推荐

后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随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元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其实通过纣王对女娲宫进香这件事的反应来看的话,纣王当政的前七年应该基本是不管事的,否则的话,作为国家层面的祭祀,身为国君怎么会不知道女娲的功德呢?毕竟已经当政7年了,而且,根据后代考证推理,纣王应该是活了59岁左右,当了30年的纣王,这样的话基本上他29岁就登基了,7年后他应该是36岁左右,这个年纪在当时应该是独当一面的成年人的年纪了,照理来说不至于啥事情都不知道,但咱们看看纣王和商容的对话就会发现,在重视神灵祭祀的殷商,作为一国君王竟然不了解近在咫尺的国神来历,简直是不可思议

天子问当驾官:“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言未毕,只见右班中一人出班,俯伏金阶,高擎牙笏,山呼称臣:“臣商容待罪宰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王曰:“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商容奏曰:“女娲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故有功于百姓。黎庶立禋祀以报之。今朝歌祀此福神,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风调雨顺,灾害潜消。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王曰:“准卿奏章。”纣王还宫。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显然前面七年纣王是不管这些事情的,其实在那个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政权来说其实当时就两件事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祭祀与战争,战争就不多说了,祭祀这种象征性的事务纣王也是七年来第一次接触,可见之前的七年显然殷商并不是纣王做主的。

再说回战争,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造反,闻仲去了,其实挺奇怪的,因为之前在做背景介绍的时候就说了“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打仗这件事不是应该属于黄飞虎管的吗?怎么让一个文臣太师闻仲去平叛了?这种安排合理吗?也许是合理的,因为黄飞虎也许需要坐镇朝歌,镇国武成王吗,当然就不一定需要去出征了,可是这真的合理吗?让武将在家呆着,文臣出去打仗,这本身是不是就是错位了呢?

我们说事出反常必有妖,那问题在哪呢?要么就是闻太师独揽军权,不放心其他人出马,要么就是有人想让闻仲离开权力核心,其实两种情况都说得通,我们再参照一下纣王和闻仲的交流描写就大概知道了,可能更倾向于二者兼而有之的情况。

当驾官启奏曰:“九间殿鸣钟鼓,乃闻太师还朝,请驾登殿。”纣王闻得此说,默然不语,随传旨:“排銮舆临轩。”车御、保驾等官,扈拥天子登九间大殿。百官朝贺。闻太师进礼,山呼毕,纣王秉圭谕曰:“太师远征北海,登涉艰苦,鞍马劳心,运筹无暇。欣然奏捷,其功不小。”太师拜伏于地曰:“仰仗天威,感陛下洪福,灭怪除妖,斩逆剿贼。征伐十五年,臣捐躯报国,不敢有负先王。臣在外闻得内廷浊乱,各路诸侯反叛,使臣心悬两地,恨不得插翅面君。今睹天颜,其情可实?”纣王曰:“姜桓楚谋逆弒朕,鄂崇禹纵恶为叛,俱已伏诛;但其子肆虐,不遵国法,乱离各地,使关隘扰攘,甚是不法,良可痛恨!”太师奏曰:“姜桓楚篡位,鄂崇禹纵恶,谁可以为证?”纣王无词以对。太师近前复奏曰:“臣征在外,苦战多年;陛下仁政不修,荒淫酒色,诛谏杀忠,致使诸侯反乱。臣且启陛下:殿东放着黄邓邓的是甚东西?”纣王曰:“谏臣恶口忤君,沽忠买直,故设此刑。名曰炮烙。”太师又启:“臣进都城,见高耸青霄是甚所在?”纣王曰:“朕至暑天,苦无憩地,造此行乐,亦观高望远,不致耳目蔽塞耳。名曰鹿台。”太师听罢,心中甚是不平,乃大言曰:“今四海荒荒,诸侯齐叛,皆陛下有负于诸侯,故有离叛之患。今陛下仁政不施,恩泽不降,忠谏不纳,近奸色而远贤良,恋歌饮而不分昼夜,广施土木,民连累而反,军粮而绝散。文武军民,乃君王四肢。四支顺,其身康健;四肢不顺,其身缺残。君以礼待臣,臣以忠事君。想先王在日,四夷拱手,八方宾服,享太平乐业之丰,受巩固皇基之福。今陛下登临大宝,残虐万姓,诸侯离叛,民乱军怨。北海刀兵,使臣一片苦心,殄灭妖党。今陛下不修德政,一意荒淫,数年以来,不知朝纲大变,国体全无,使臣日劳边疆,正如辛勤立燕巢于朽木耳。惟陛下思之!臣今回朝,自有治国之策,容臣再陈。陛下暂请回宫。”纣王无言可对,只得进宫阙去了。

看看,听说闻仲回朝,纣王“默然不语”并不是很高兴的,照理说面对自己的太师得胜回朝不是应该很高兴吗?怎么纣王会默然以对呢?显然是有点心虚的,之后两人之间的君臣奏对也是有点怪异,身为臣子的闻仲不断质问,而身为君上的纣王却唯唯诺诺的,显然是闻仲积威已久,纣王怕闻仲啊,联系之前纣王的反应,显然闻仲离京,纣王是很开心的,为什么?因为他终于能在朝歌说了算了,祀与戎,显然有闻仲在,戎自己说了不算,因为闻仲回京进程显然纣王并不了解,所以只有祀上面还能摆摆帝王架子了。

所以综合来看的话,并不是纣王之前有多好,而是他之前没有真正的亲政,纣王七年,作为托孤重臣的闻仲因平叛离开了朝歌之后,此时的纣王脱离了闻仲的阴影才开始了亲政,也就开始了他倒行逆施的个性化统治,才事实上造成了殷商天下的沦丧。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