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灭亡是在于自身,秦二世的某些政策固然是引爆秦末战乱的原因,但是秦朝前几代以来的一些政策却也是重要内因,甚至对于秦朝这座擎天巨柱在短时间内崩塌的主因。 秦朝的人口与迁民政策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到,“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秦朝的灭亡是在于自身,秦二世的某些政策固然是引爆秦末战乱的原因,但是秦朝前几代以来的一些政策却也是重要内因,甚至对于秦朝这座擎天巨柱在短时间内崩塌的主因。
秦朝的人口与迁民政策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到,“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关中主要是秦国的地盘,可见当日秦国的富有,这也是秦国能够一统六国的物质基础,然而,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人口。
对于秦朝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可以从长平之战中的战略动员估算一下,秦国在此战中总共出动了六十万,为此,秦昭襄王征召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这六十万人应该占当时秦国男丁的四分之一,也就是秦国男性人口大约三百万左右,考虑到连年征战必然会导致男性人口下降,因此,总人口约莫也就六百多万。
再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载,推算当时七国人口大约为二千三四百万左右。人口的差距意味着兵力的差距,正因为如此,秦国在战争中经常有意识的消灭各国的有生力量,最著名的就是武安君白起杀尽赵国降卒四十万:“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长平之战示意图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彻底没有反抗之力。正是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所以秦国对于夺过来的领土采取了迁民以安土的政策。
这一政策从秦惠文王灭巴、蜀开始。
《华阳国志》中记载着秦惠文王在灭了巴、蜀后,采用了羁縻的政策,一方面封蜀王的儿子为蜀侯,另一方面设巴国为郡县,仍令原来的首领为官长。《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置巴郡。以张若为蜀国守。”在羁縻的同时,秦国还迁徙了万多户的秦民到巴蜀之地,“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既是为了防备巴人、蜀人,也是为了移风易俗。
这个迁民的政策在秦国从羁縻到彻底同化巴、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政策有效,所以秦国自此以后就把这个政策延续了下来。“二十一年,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二十六年,赦罪人迁之穰。侯冉复相。”“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赦罪人迁之。”“三十四年,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郡,南阳免臣迁居之。”
由以上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秦国有占领一地,就迁民安土的政策。秦国人口短缺,只能以比较优惠的政策让罪人迁居。这种政策在某些情形下,比如比较重要的战略要地,会迁走原住民再迁入秦民。这种政策是与秦军大规模的杀戮相关联的。比如在迁民徙居南阳前,杀了魏军十万人。
此消彼长下,一方面消灭六国的有生力量,一方面又大力迁徙秦人到占领地,使得秦国能够快速消化所占领的土地,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秦国国力的一部分。可以说,这对于秦国一统六国是起过重要作用的。
战国七雄示意图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秦国把大量人口外迁,光是迁往巴蜀就有一万多户,以一户四五口人计算,也是四五万人,再每占领一地就迁入一部分秦民,必然造成秦国故地人口大量外流,属地空虚。
到了秦二世时期,后果已经体现,在秦地已经难以征召到士兵,“今发近县不及矣”,并不是“不及”,因为秦国是个全民皆兵的体制,所以应该是人数不够组成大军,最终只能调拨刑徒罪人上战场抵御陈涉所率领的义军。《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
秦国迁民安土政策的成效也可以从秦末各路反抗军的源起地看出,从陈涉从大泽乡起义,到狄邑田儋、沛县刘邦、会稽郡项梁、项羽三路大军群起响应,基本上都是在远离秦国中心地带的东部和东南部边沿地带,而这一地带也恰好是秦国最后统一的地区,也是秦国没来得及迁民或没有再大量迁民的地区。
其中沛县就在大泽乡不远,属于当时的泗水郡,狄邑位于临淄郡。
由此可见,秦国迁民安土政策,一方面使得秦国快速消化了占领的土地,另一方面也使得秦国本土人口大量外流,造成内部空虚,使得秦国在面临几路大军的围攻下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兵力镇压,结局就是秦国快速土崩瓦解。
秦国军功爵制的一个弊端。
一般来说,对于秦国的军功爵制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都是持正面肯定态度的,这个政策极大的调动了秦国民众的战争热情,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秦国在统一后难以形成一个统治联盟。
秦灭巴蜀示意图
这一点,我们还是以秦灭巴蜀来做例子。
秦惠文王于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灭了巴蜀,立了被杀的蜀王之子为蜀侯,其后,巴蜀之地屡有反复,不断发生内乱,前后杀了三个蜀侯,一直到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才把封地改成郡县,设置蜀郡。
所以,打败一个地方很容易,占领一个地方也可能不难,但是要守住这个地盘让其真正变成自己的领土就必然要经历诸多反复,甚至前功尽弃也并不是不可能。
因为在巴蜀实行羁縻政策导致的反复,秦国统治者们在其中吸取了教训,那就是弃羁縻而行郡县。对于到底要不要直接实行郡县制,当时的秦国朝堂还进行了一场辩论。
支持分封的“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此时,李斯提出了反对意见,“廷尉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弟子同姓甚多,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伤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郡县制示意图
这里不讨论郡县制是不是一个先进的政策,是大一统王朝最重要的根基之一。
郡县制当然很先进,这一点毋庸置疑,重点在于,建立了郡县后,谁来当官?
这肯定不会是各国的贵族,或是富室。一方面秦国把六国大量的贵族迁徙到了秦国,另一方面大量的贵族被剥夺了特权成为了平民。
官总是要人来当的,谁来?自然是秦人,这个就自然要联系到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制。《商君书》中记载着,“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所以,军功爵制的这个政策与前面秦国安土迁民的政策相结合,必然的结果就是新建立的郡县中大多数的职位都委任给了秦人。
《里耶秦简》记载着“南阳户人荆不更郑不宝,妻曰有,子小上造虒。”因其父也有一个上造的爵位。
这固然是一种稳固统治的手段,但是从长远来看,也必然会引起六国贵族和普通民众的反弹,因为贵族们失去了特权和上升渠道。
秦人
而普通民众则不同于秦人,也没有上升渠道,大规模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即便是想加入军队用战功换爵位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
这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六国贵族必然不甘于权力的旁落。
《史记·项羽本纪》中就记载着项羽的叔父项梁利用其才能以及家世,暗中训练军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如果纵观历史,每一个王朝的稳固都是要尽量的扩大和巩固统治阶层,正如清朝建立后也要开科举网罗天下士人以便让民众有了参与这个王朝的信心和希望。刘邦建立汉朝为什么没有直接实行秦制,而是分封和郡县并行,正是因为察觉到了其中的暗流。
这种状况从比较长期来看,必然会动摇秦国的统治。
秦二世的杀戮功臣和宗室,毁掉了统治根基
六国在始皇帝的威压下暂时维持了表面的平静,直到秦二世上台。
此时的秦国既不联合六国的贵族,也不能让六国普通民众有上升渠道,那么自然就只能依靠秦国本土的民众。
秦二世
然而,矫旨登基的秦二世,心怀鬼胎,为了彻底巩固统治,刚继位就大肆杀戮功臣宿将以及宗室。屠杀之下,连地位较低的近侍之臣和三署郎官都无法自保。至于秦二世的兄弟们,几乎被诛杀殆尽。秦二世“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光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愿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明主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
朝堂被肃空后,全国上下一片惊恐,“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始皇帝时期的统治基础一朝之间尽灭。
杀完了功臣宿将和宗室后,秦二世放心了,之后就继续实行始皇帝时期的政策,也就是说,秦二世上位一年以来,除了清除异己。还没来得及做其他事,一切都是照搬秦始皇时的政策而已。“复作阿房宫。外抚四夷,如始皇计。尽征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
陈胜
到了秦二世继位第一年的年中,陈涉就起事了,之后被很快镇压,毕竟农民军是很能打得过正规军,之后趁势而起的六国贵族才是秦国真正的大敌。
陈涉起事,起了一个试探秦朝的作用。六国心怀不满的贵族一看秦朝如此虚弱,立刻就行动起来了。
所以,有一些人说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秦二世倒行逆施引发的,也并不全对,他倒也没有特别的倒行逆施,而是一上位就给自己挖了一座坟。
综上所述,对于秦朝来说,不幸的是秦始皇没有安排好后事,上位的是丝毫没有政治敏感度的胡亥。如果不是秦二世,不至于到此地步,秦国连续六代明君的气运耗光了。
因此,秦末突然爆发战争固然是因为赋役繁重造成的偶发之必然现象,但是之后战争的快速推进乃至秦国的快速灭亡的根源却在于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却又无法给予六国民众一个上升的平台,扩大其统治基础,同时,连年的迁民安土使得秦国内部人口空虚,兵力匮乏,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线,再加上胡亥一锅端了有经验的秦国功臣宿将以及有威望有能力的宗室,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