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

狄青

(北宋名将、枢密使)
中文名:
狄青
别名:
狄汉臣
国籍:
北宋
人物简介: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战,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狄青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宋朝名人推荐
中文名
狄青
别名
狄汉臣
国籍
北宋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汾州西河
出生日期
1008年
逝世日期
1057年
职业
将军、枢密使、同平章事(丞相)
主要成就
前后25战,大破西夏;夜袭昆仑关,平侬智高之乱
谥号
武襄
外号
面涅将军、狄天使、武曲星

人物生平

大破西夏

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精通骑马射击。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宝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诏选择卫士到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当时前线的偏将屡次被西夏打败,士兵大多畏惧胆怯,狄青行军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作战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乱箭多达八次。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屠杀了砽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部族,焚烧西夏储备的粮食数万石,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又建桥子谷城,筑建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城堡,这些城堡都扼制着敌方要害之地。安远一战,他受伤很重,但听说西夏军队到了,就又挺身飞速赶往,士兵们因此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西夏军均望风披靡,没人敢挡。 

颇受重用

尹洙任经略判官时,狄青以指使身份求见,尹洙与他谈论军事,很欣赏他,便推荐他给经略使韩琦、范仲淹,并说:“这是良将之材。”二人一见狄青,便认为是个奇才,对他厚礼相待。范仲淹教他读《左氏春秋》,对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从此改变志趣,读起书来,终于精通秦汉以来将帅的兵法,因此更加知名。积功升任西上阁门副使,后又晋升为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战功,想要召见他并向他询问军国大计,遇上西夏侵犯渭州,便命令他画出军事地图送上来。西夏李元昊称臣降服后,狄青调任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任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升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升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狄青在军队中奋斗,十多年后才显贵起来,当时脸上还留有黑疤。宋仁宗曾劝狄青敷药除掉黑疤,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励军队,不敢奉行您的命令。”后以彰化军节度使身份任延州知府,又升枢密副使。 

平定侬智高

皇祐年间,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城,岭外一带骚动不安。杨畋等安抚使负责处理平定蛮人叛乱,但宋军长久没有成绩。又命孙沔、余靖做安抚使率官军讨伐叛贼,但宋仁宗仍放心不下。狄青打报告请战,第二天入见宋仁宗时,他说:“臣当兵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希望能带得数百个蕃落骑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将叛贼的头砍下送回京城。”宋仁宗佩服他的豪言壮语,于是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负责处理广南叛乱之事,并在垂拱殿设酒为他送行。当时侬智高回师重新占据邕州,狄青联合孙沔、余靖的部队进驻宾州。 

在此之前,蒋偕、张忠都因轻敌而战败阵亡,官军声威大衰。狄青命令各将不得妄自与叛军接战,而听从他的统一指挥。广西钤辖陈曙趁狄青还未到,便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军,溃败于昆仑关,殿直袁用等人都逃遁了。狄青说:“号令不一,是部队失败的原因。”早晨集合各将领到堂上,逮捕了陈曙,并召来袁用等三十人,依战败逃跑罪,推出军门斩首。孙沔、余靖相视惊愕,而众将领则吓得两腿颤栗。 

后来军队停止前进,休整十天。侦察的人回报,以为宋军不会很快进击。但狄青第二天便集合军队人马,一昼夜就过了昆仑关,从归仁铺出来布阵。叛军失去了险要阵地后,都出来迎战。前锋孙节与叛贼在山下搏斗而死,叛军士气极高,孙沔等人吓得脸色都变了。狄青手举白旗指挥骑兵,从左右两翼冲出,出于叛军意料之外。大败叛军,追击了五十里,斩了数千首级,侬智高同党黄师宓、侬建中、侬智中以及伪官僚吏属被杀死者有五十七人,生擒叛贼五百多人,侬智高在夜间纵火烧城后逃走。黎明时,狄青严管着部队开进了邕州城,缴获金银玉帛数以万计,杂畜数千,又招集曾被叛军俘虏胁迫的老壮年人七千二百人,慰抚之后释放、遣散。将黄师宓等人的头挂在邕州城下示众,又敛集叛军尸体在城北角建筑京观。当时叛军尸体中有个穿金色龙袍的,部下众人说是侬智高已死,要向朝廷报告。狄青说:“怎知这不是一个骗局呢?我宁可说侬智高失踪,也不敢欺骗朝廷来贪求战功。”当初,狄青到邕州时,正遇上这里毒瘴弥漫,有人说是叛军在江水上游放毒,将士饮水而死者很多,狄青非常忧虑。一夕,有一股泉水从寨下涌出,取来一喝,味道甘美,部队靠此才渡过了难关。 

后复任枢密副使,升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尹。回到京师后,宋仁宗嘉奖他的功绩,任命他为枢密使,并赏赐给他一套在京师敦教坊的宅第,还特优先给他的儿子们加官进级。起初,狄青已率部南下后,宋仁宗常为他担忧说:“狄青有威武的名声,叛军应会害怕他的到来。担任左右传令的人,非狄青的亲信者不可,虽然是饮食起居的时候,都应该防备突然袭击的发动。”于是派使者飞驰前线训戒。等获悉狄青已打败叛军,宋仁宗对宰相说:“快快议定恩赏,慢了便起不到奖勉的作用了。” 

起初,交趾人请求出兵帮助朝廷讨伐侬智高,余靖说他们可信,便在邕州、钦州准备了万人的粮草等待他们。宋仁宗还下诏用三万缗钱赏赐给交趾国做军费,并许诺平定叛乱后再有厚赏。狄青到此后,传令余靖不要派使者到交趾借兵,并立即上奏说:“交趾国李德政声称将率步兵五万、骑兵一千赶来支援,不是真的。而且借蛮夷来消灭内寇,对我无利。凭一个侬智高就能横行、蹂躏两广,使朝廷无力讨伐,如果再向蛮夷借兵,那蛮夷贪得无厌,不仁不义,进而发动战乱,又怎么抵御他们呢?请取消要交趾出兵援助。”意见被采纳。叛军被平定后,人们都佩服他有远略。 

抑郁而终

狄青任枢密使四年,每当他出现时,士卒总会指着他互相夸奖。谏官因狄青家的狗生角,并且多次发光,便请求将他调出京师以便保全他的声誉,但宋仁宗没有答复。

嘉祐元年(1056年),京师发大水,狄青避水将家搬到相国寺,竟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对此颇有疑惑议论,朝廷便降狄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离京出任陈州知州。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因嘴上生毒疮,抑郁而终。皇帝为他哀悼,追赠他为中书令,赐谥为“武襄”。 

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给近世将帅排名次,认为狄青从行伍出身而名震中外,为人深沉而有谋略,又能谨小慎微,保全名声,有始有终,对狄青颇为感慨和思念,下令取来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并亲为他御制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礼节来祭祀。 

个人特征

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进行。

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艰共苦,因此虽然敌人突然袭击,也没有一个士兵敢不冲锋向前,因此他出兵屡建战功。尤其喜欢将战功推给辅佐将领。当初,他与孙沔一同击败叛军,战术谋划都出自狄青,但叛乱平定后,处理后事,他便全交给孙沔负责,自己则毫不在意的退出来。孙沔开始时赞叹他的勇猛,这时更钦服他的为人,自以为不如他。尹洙因贬谪而死,狄青全力周济他的家属。 

历史评价

宋仁宗:“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朕之关张。” 

尹洙:“此良将材也。” 

叶清臣:“狄青、范全颇能驭众,蒋偕沉毅有术略,张亢倜傥有胆勇,刘贻孙材武刚断,王德基纯悫劲勇,此可补偏裨者也。” 

余靖:“天生狄公,辅圣推忠。情存义烈,志嫉顽凶。请缨即路,仗节临戎。英材遴集,猛将风从。贼之敢鬭,实惟天诱。来迓于郊,奄丧羣丑。当我摧锋,易如拉朽。僣补伪署,丛然授首。羽翼既剪,心腹既刳。虽欲自举,人谁与图?焚庐而去,回巢以逋。六亲不保,曰献其俘。厥推邕边,南国之纪。九洞襟带,列城唇齿。险固一失,兵粮无峙。庶民蚩蚩,鸟兽惊跂。我公之来,电扫云开。叛涣斗破,纲领重恢。师成庙筭,民得春台。天声逺振,繄公之材。” 

孙甫:“今陕西兵官惟种世衡、狄青、王信材勇,可战可守。” 

欧阳修:“臣伏见兵兴以来,所得边将,惟狄青、种世衡二人,其忠勇材武,不可与张亢、滕宗谅一例待之。” 

王铚:“狄青善用兵,多智数,为一时所伏。” 

叶适:“若狄青、岳飞辈,盖数十百年而一,有寥落相望,无复继者,则其为存亡安危所系。” 

《宋史》:“宋至仁宗时,承平百年,武夫鸷卒遭时致位者虽有之,起健卒至政府,隐然为时名将,惟青与逵两人尔。青在边境凡二十五战,无大胜,亦无大败,最后昆仑一举,颇著奇隽。考其识量,亦过人远矣。”“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 

谢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马温公之相业,寇莱公、赵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欧阳永叔、苏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国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黄道周:“狄青为将,战功纷纷。带铜面具,所向吸魂。朝野名重,面涅犹存。帝命药去,请留劝军。侬智高反,众败昆仑。青怒尽斩,突出关门。贼出不意,大败而奔。高死未确,不敢妄闻。智高一叛,青已早论。破之亦易,何假于人。贼平之后,方服其神。” 

王夫之:“狄青以枢副之任,稍自掀举,苟异一切,而密席未温,嫌疑指斥,是以英流屏足巨室寒心。” 

昭梿:“有宋一代,武臣寥寥,惟狄武襄立功广南,稍有生色,仁宗置诸枢府,甚为驾驭得宜。乃欧阳公露章劾之,至恐其有他心,岂人臣为国爱惜人材之道?狄公终以忧愤而卒。” 

蔡东藩:“狄青、包拯两人,垂誉至今,称颂不衰。

而包龙图三字,盛名尤出狄上。即妇人孺子,无不知有包龙图者。甚且谓狄之荣显,多由包拯之力,是则子虚乌有之谈,固难取信耳。尝考狄之立功,莫大于夺昆仑关,包之成名,莫要于知开封府,著书人不敢溢美,亦不敢没善,就两人功名,择要演述,已足存其实迹;而当时朝政之得失,亦销纳其间,以视俗小说之附会荒唐,不值一噱者,固不啻霄壤之别也。此书一出,可以扫尽巵言。” 

轶事典故

狄青到广西征讨侬智高时,由于前将领几次征讨失败,士气低落,如何振奋士气便成了个问题。狄青看到南方有崇拜鬼神的风俗,便心生一计:他率官兵刚出桂林之南,就拜神祈佑。只见他拿出一百个制钱,口中念念有词:“此次用兵胜负难以预料,若能制敌,请神灵使钱面全都朝上!”左右官员对此感到茫然,担心弄不好反会影响士气,都劝狄青不必这么做。而狄青却不加理睬,在全军众目睽睽之下,一挥手,一百个制钱全撒到地面。大家凑近一看,一百个钱面全部朝上。官兵见神灵保佑,雀跃欢呼,声震林野,士气大振。狄青当即命左右侍从,拿来一百根铁钉,把制钱原地不动地钉在地上,盖上青布,还亲手把它封好,说:“待胜利归来,再收回制钱。”于是率官兵南进,越过昆仑关,设计在归仁铺与侬智高决战。结果大败侬军,“追赶五十里,斩首数千级”,俘侬智高主将57人。侬智高遁往云南大理,后死在那里。狄青平定了邕州,带领胜利之师北还,如约到掷钱处取制钱。僚属们将钱起出一看,原来这一百个制钱两面都是钱面,大家才恍然大悟,对狄青的“静不露机”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狄青巧计激士的典故,后来被《三十六计》一书的作者收入卷中,作为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的注脚战例。 

有一对联提到过他:

二船并行,橹速(鲁肃)难比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不敌箫合(萧何)。

家庭成员

妻子

魏氏,封定国夫人,生五子。

子女

长子:狄谘,西上阁门副使

次子:狄咏,东头供奉官、阁门袛侯,屡立战功

三子:狄譓,殿内崇班

四子:狄谏,殿内崇班

幼子:狄说,东头供奉官,早卒

墓址

狄青墓现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北十里的峪道河镇刘村村东,墓地坐北朝南,原占地79920平方米,建有祭祠性建筑显庆寺(宋代)、狄公祠等,均毁于晚清至抗战期间。建国后,陵园已不存,“文革”中,墓丘被摊平,翁仲、石兽被就地埋掉。御赐神道碑清宣统年间移至汾阳市,后移置汾阳市杏花村镇的太符观中保存。今墓地尚立清宣统元年“宋狄武襄公之墓”碑一通,由宋仁宗亲书篆额,碑身高达4.6米,是山西省第二高碑,碑文约3000字,简叙狄青生平。

文学形象

北方传统评书中,涉及到“杨文广时代”,先前旧本都把北宋名将狄青写成反面人物。在杨金花夺帅印时,由于误伤狄青之子,引起狄、杨结仇。狄家处处害杨家,杨家时时反狄家。这种“狄杨不合”之说是违背历史的,也有损狄青的形象。评书虽属野史,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还应尽力求真。为此,整理本都注意了这个问题。在“杨文广征南”的故事中把狄、杨两家说成一体,共同为国平叛。虽说有些误会,内部化解了。由于外部不知内情,才引出杨怀玉征西的故事。北宋历史上,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已经平灭了南唐。真正平灭南唐的是大将曹彬和同平章事潘洪,杨家将并未参战。 

在《杨家将》中狄青是与潘仁美一样的奸臣,设计刺杀杨宗保。

狄青五虎将的故事,就和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的故事一样,长期以来传诵不衰。本书收录了《万花楼》(《狄青初传》)、《五虎征西》(《狄青前传》)、《五虎平南》(《狄青后传》)三个讲述狄青五虎将故事的传统本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完整的狄青五虎将的故事。

《万花楼》(全称《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又名《大宋杨家将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传》)演过英雄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抗击外侮、斥佞除奸、忠君报国的故事。包公断狸猫换太子案,杨、包、狄与奸相庞洪的斗争都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杨宗保的老成持重,狄青的血气方刚,包拯的足智多谋,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五虎征西》(又名《五虎平西珍珠旗演义狄青全传》)的故事承接《万花楼》,叙述狄青、张忠、刘庆。李义、石玉五虎将出征西夏的过程,以及狄青和单单国八宝公主的爱情故事。其间还贯串了包拯和狄青等与奸相庞洪的忠奸斗争。 

《五虎平南》(又名《五虎平南狄青后传》)承续《征西》故事,叙述以狄青为首的五虎将率兵南征,平定广源州侬智高叛乱的经过,以及狄青的两个孪生子狄龙、狄虎在出征中与敌方女将段红玉、王兰英之间的爱情纠葛,同时也穿插了包拯、狄青与朝中奸佞斗争的线索。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