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后期已吸取嫡庶不分的教训,周朝正式确立嫡庶制度

商朝后期已吸取嫡庶不分的教训,周朝正式确立嫡庶制度

()
中文名:
商朝后期已吸取嫡庶不分的教训,周朝正式确立嫡庶制度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嫡出庶出之别,源于西周,据说由周公所制。 王国维著有《殷周制度论》。其云:“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

商朝名人推荐

嫡出庶出之别,源于西周,据说由周公所制。

王国维著有《殷周制度论》。其云:“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

三个制度,是为整体,但以第一为扼要。

夏代,到目前仅有文献依据,其已进入“王国”时代大致不错,只是很难考证其具体制度如何。

殷商,不仅有众多考古成果,关键由甲骨卜辞提供了文字证据。可以确定,商王有父亡子继,亦有兄死弟承——明确的权力和财产承继制度,应该还没最终确定。学者们认为,这或许是导致“九王之乱”和“商邑五迁”的最根本原因。

从《孟子》、《吕氏春秋》和《史记》记载看,结合甲骨卜辞,商王武乙之后四世传子,商纣排行老三但因嫡出而继位,可知殷商后期亦已总结吸取了先王继位中嫡庶不分之教训。

武王伐纣,周以代商。但其早崩,天下尚未平定。周公相武王克殷,功劳最高,以德以长,继武王而摄政。

《尚书大传》云:“周公摄政,一年就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克殷”“践奄”,是指平定武庚挑起的“三监之乱”,周公平定叛乱,实际上用了三年。摄政第七年,周公反政于成王。

王国维说:“摄政者,所以济变也。立成王者,所以居正也。”周公摄政,是因为武王猝崩情势紧急,反政成王,是王位承继归“正”。这个“正”,就是周公确立的“立子立嫡”制度。

《殷周制度论》说:“此种制度固亦由时政所趋,然手定此者实为周公。”“自是以后,子继之法,遂为百世不易之制矣。”此制度,概括地说,就是《公羊传·隐公元年》所云:“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是说,正妻为嫡妻,嫡妻之子为嫡子。嫡妻子中,长子为嫡子,非长子为众子。

古代,除嫡妻外,还有媵妻;另外还有妾。媵妻和妾所生之子,即使年长年长,但凡嫡妻有子,也要由其承袭权力和财产。

宗法制示意图

“立子立嫡”制度,不仅仅确立了君王贵族的权力和财产的继承顺序,还建立起了一整套宗法制度。所谓“宗法”,就是“祖宗之法”。其核心,是以血缘和家庭为纽带,构建起的一大张等级制度之网。这张“网”的“纲”,是家庭;然后按照血缘远近形成“经纬”。

“立子立嫡”,久而久之,形成的,就是“族”。

《尚书·尧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孙、曾孙、玄孙。或曰,“九族”亦有他解。对此,可不必争论,西周形成的“族”,指前解无疑。“三族”一说亦是。

这个“族”或“九族”形成,就是以“立子立嫡”原则为基础的。

可知,“族”是“家族”,且以男性为中心,将女性继承权力和财产的可能性基本降为零了。这是“男尊女卑”的真正开端。

“立子立嫡”,在“族”中,必然形成“大宗”“小宗”。

自然,嫡长子孙一系是“大宗”,其他的都是“小宗”。

宗法制示意图

就周天子来说,其自称是天帝长子,其王位,历代由嫡长子继承,这是“天下大宗”。周天子余子,分封为诸侯,皆为“小宗”。诸侯君位,亦世代由嫡长子继承,在本国是“大宗”,余子分封为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为“小宗”。“士”与庶人,按道理也是这样。不过,尤其对庶人来说,几乎毫无意义了。

说到这,嫡子和庶子的差别,其实已经讲清了。

这套制度的政治意义,就在于规定了帝王贵族内部的权力和财产的分配规矩;确定了“以君统臣”“世袭传递”“亲疏有序”“抑制内讧”等等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障和维护这套制度,西周还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庙数”“丧服”制度,明确了亲属关系的远近。

一方面,“立子立嫡”制度影响深远;另一方面,又“理想太美满,现实很骨感”。

《史记·周本纪》载:“共王崩,子懿王囏立。……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此时,其实距周公反政,定立制度,才过去了不足二百年。

诸侯国情况也差不多。

著名的齐桓公,就是大哥襄公死后,与二哥公子纠争夺君位,在高氏、国氏鼎力相助下当上国君的。

后来的齐景公,又在病重时立宠妾芮姬的儿子荼为太子,放逐了其他公子,死后公子荼当上了国君,称为“晏孺子”。然后一片混乱,跑到鲁国的公子阳生夺得君位,杀死了“晏孺子”,这就是齐悼公。悼公的儿子是简公,被大臣田常,亦称田成子、陈成子杀死,改立简公弟弟为国君,是为齐平公。平公的孙子齐康公,被田常的孙子放逐到了海滨。《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田氏有其国。”从太公望开启的“吕氏”一“族”的祭祀,到此就断绝了,田氏彻底篡夺了齐国。

往后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又是一例。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