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在牧野之战前,商纣王曾两次投入大量国力人力远征东南的外族东夷,虽然获胜凯旋,但也元气大伤;周武王抓住这个时机,在商朝最虚弱的时候给了它致命一击; 第二,“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也就是说,在牧野之战前,周人正面临一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第一,“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在牧野之战前,商纣王曾两次投入大量国力人力远征东南的外族东夷,虽然获胜凯旋,但也元气大伤;周武王抓住这个时机,在商朝最虚弱的时候给了它致命一击;
第二,“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也就是说,在牧野之战前,周人正面临一场大型饥荒,而攻克殷都后形势大为好转。这极有可能在告诉我们,周武王抓住了周人对饥饿的恐惧,调动他们以抢粮食为目的攻打商朝,才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好指责的,政权间的更迭本就是押上国运的赌博,寻找最好的战机、减少己方的代价,当然无可厚非。毕竟当初成汤灭夏,也是抓住了““夏德日衰””、曾经的邦国离心离德的机会,并且还利用宗教力量制造舆论、充分调动人们对夏王朝的反感,最终才扭转双方实力对比、达成了以弱胜强的壮举。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因此,手段是否冠冕堂皇往往并不为人们关注,只要结果光明,过程的合理性自然随之呼之欲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商朝取代夏朝、周朝灭掉商朝,之所以都被后世肯定,主要是因为这些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子受
以商朝的灭亡为例,这一结果就是不可避免的,商纣王(帝辛)本人的一些做法只是加快了这一过程,制度、文化、经济方面的问题才是主因。
我们常说商“王朝”,但这个政权的组织架构跟后世的封建王朝完全是两码事。
它并不是个组织严密、结构分明的政权,而是由无数个部落组成的松散联合体。其中,“商人”这一群体被所有部落公认为当之无愧的老大,天下的共主自然就是商王。
商王室所在的地方,就是商朝的都城(被称为“大邑商”)。这个都城在六百年里迁徙了六次,但大致范围一直集中于如今的河南省与山东省西部;其中最后的270年里都固定在殷地,也就是近代在安阳发现的殷墟。
在商王室所在的都城之外,中原的广袤土地被大大小小的部落占据,他们中有的是商王朝分封出去的宗室或者功臣,有的是被商王朝用武力打得顺从,当然也有些出于识时务而主动归顺。这些所有的部落,都是商王朝的“诸侯”。
商朝势力范围
但这些诸侯对商王朝并不都是忠心耿耿的。
其中那些由商王室分出去的部落,或者已经被他们同化的部族,都被统称为“商人”,他们在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差不多,凝聚力较强;
而其他那些距离较远、跟商人在血缘上区别略大的,受商王室影响较小,在语言、习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他们对商王室并不是随时都俯首帖耳,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位于中原西边的周人。
但不管关系亲疏远近,这些诸侯在理论上都受商王的指挥、控制;当然这一关系是建立在武力之上的,时不时会出现翻脸的情况,最终的解决办法基本只有一个字:打。
这是对内。对外方面,在周边还存在着一些在文明上更为落后的游牧民族,他们时不时袭扰商王室以及旗下的诸侯,其中威胁最大的就是西北边的鬼方,在大部分时期,商朝的对外作战都是针对这个敌人。此外,在东南边还散布着东夷(夷方)等部族。
子昭
基于上述复杂情况,注定了商王朝的统治不可能安稳。虽然它持续了六百年,但其间经历了多次兴衰,“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在前13世纪的武丁中兴之后,商朝的国力基本上处于逐渐下滑的态势,控制力空前减弱,在帝辛(即商纣王)时期达到极致。至于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
第一,战争消耗了商朝的国力,周人则趁机崛起。
周人兴起于泾、渭流域,曾长期与鬼方交战,后来迁徙到土地肥沃的岐山地区,逐渐开始繁盛。在后期,他们与商王室保持着通婚的关系,全面吸收了中原文明。
在商朝晚期,帝辛即位。据称他“孔武有力,天资聪颖”,但为人过于刚愎自用、自视过高。他执政期间,一改以往商王朝主要对西北用兵的惯例,集中精力对付东南的夷方,曾两次组织兵力镇压这一部族的叛乱。对于西边逐渐强大的周人,则大体采取羁縻的手段笼络,甚至将其首领姬历、姬昌封为西伯,即西边的诸侯之长。
但周人却有着入主中原的企图,姬昌在位期间,趁着商纣王无暇西顾,连续吞掉了四个诸侯国,实力进一步加强。此外,由于商王室国力逐渐消耗,大量诸侯国逐渐脱离其控制,转而向蒸蒸日上的周人示好。《论语》称,周文王姬昌时期,周人“三分天下有其二”,已经具备了挑战商王室这一曾经霸主的实力。
第二,除了对外战争外,商人日益败坏的社会风气也是商朝灭亡的主因。
子受
对于商纣王的罪名,史书中有一句人尽皆知的一条:“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就是说他生活奢靡、贪好酒色。
但这其实不是商纣王一个人的问题,整个商朝统治集团(乃至各个阶层)都存在着生活奢靡、酗酒成风的毛病。
在武丁之后,商朝的统治者“不知稼穑之艰难,惟耽乐之从”,他们沉迷于饮酒享乐,对国家大小事务并不怎么上心。再加上他们一向迷信鬼神,“好事鬼神,钟鸣鼎食”,消耗在祭祀上的财富不计其数,使原本就日渐颓败的国力越发吃紧。
上行下效,到了商朝晚期,奢靡放纵的生活习气几乎扩散到全体商人部族,他们酗酒成风。从大量的考古发现来看,酒器确实是殷商墓葬的主要陪葬品;大盂鼎铭文上甚至直接:“我闻殷坠命,惟殷边侯甸与殷正百辟率肆于酒,故丧师。”即:殷之所以被击败,是因为他们的王室以及诸侯都酗酒成性。
喝酒误事,古往今来都值得人们警惕。
当然了,商纣王种种错误决策也加快了商朝的灭亡。在这一方面,他跟后来的隋炀帝有些相似:智商极高,但情商堪忧。司马迁说他“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也就是嫉妒臣子的才能,不但不听谏言,甚至对大臣极尽摧残排挤之能事。
他缺乏对局面的准确判断。比如,周人曾投其所好,献上了“美女奇物善马”,不仅解救了周文王,甚至还获得了象征天子权力的弓矢斧钺,几乎由此得到了攻打其他诸侯国的官方权力。
当然了,商纣王的这些罪名也许是后世的“欲加之罪”,但他未能对周人的野心与势头保持警惕,反而将精力转向东夷,无疑是一项重大失策。至于商朝国力的衰退、风气的颓败,则是任何古代政权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可回避的必然结局,只有改朝换代才能推到重来,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