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有两个阶段

周朝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有两个阶段

()
中文名:
周朝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有两个阶段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周天子从有名有实的天下共主到有名无实的天下共主 周王室势力的持续衰落是它开始失去有名有实共主地位的根源。 1、西周初年,大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地盘占据天下1/3,相比于各大诸侯就是巨无霸。 西周初年,大周两封天下70多位诸侯,以分封制度控制天下

商朝名人推荐

周天子从有名有实的天下共主到有名无实的天下共主

周王室势力的持续衰落是它开始失去有名有实共主地位的根源。

1、西周初年,大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地盘占据天下1/3,相比于各大诸侯就是巨无霸。

西周初年,大周两封天下70多位诸侯,以分封制度控制天下,各大诸侯自成一国。但大周并不傻,因为留给自己的直属地盘占据了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一。

大周的直属地盘也叫王畿,西周初年有两大王畿。渭水流域、经水流域、西洛水下游及汉水以北地区都在西王畿之内,大约包括现在陕西省渭南、商洛、汉中、咸阳、宝鸡等几个地区及甘肃省东部几个县。东王畿以成周洛邑为中心,向四周各伸展约三百里即为其边界。

因此,两大王畿的总面积大约为方千里,即100万平方里。而秦并天下之时,国土面积约340万平方公里。大周王畿独占天下1/3土地,而剩余70多位诸侯分剩余240万平方公里土地,平均每一个诸侯不到4万平方公里(齐楚晋等大诸侯除外)。

可以说,在西周初年,各大诸侯在实力上都逊色于西周王室。这便是西周时代,大周为有名有实的天下共主的根本。

2、王畿治理采用“畿内邦君”的制度,“邦君”对封地只有支配权,没有所有权。

大周为了有效治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王畿之地,采取了在王畿之内封邦君的制度。也就是将王畿之地赐予臣子,拥有了封地的臣子变成为“邦君”。所谓邦君就是“王畿之内的诸侯”。这类诸侯有个特点,其官员均由大周中央政府任命,且封地的继承也有大周中央政府随时调整,邦君没有自主决定权。

这种“畿内邦君”的制度介于封建和中央集权之间,能协助大周王室高效管理王畿。对于王畿之外的诸侯,大周王室没有精力干涉太多,就只能让他们自治。

西周初年对王畿内外的分封,实行两种完全不同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大周王室精妙的政治智慧,也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毕竟,在如此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之下,周王室要管理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在是力不从心。不如自己占据天下最肥沃的土地,然后将剩余土地都分出去。

3、周王室的衰落就是从“畿内邦君”的制度的崩溃开始的。

西周到第四代君王昭王之时,南方的扬越各部占据乐丰富的铜矿资源。在铁器技术还没有崛起之时,铜矿就是“核武储备”。拥有了铜矿才能源源不断生产兵器,维持庞大军备武装。

周昭王

因此,为控制铜矿资源,昭王开始了三次亲征南方的壮举。但打仗这事极为耗费国力,比如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耗费了大隋国力,国内军阀乘机起兵造反。而此时的大周也是如此,只不过搞事的是“畿内邦君”。

昭王三次亲征南方导致国力不济。很快,周王室对王畿的控制力开始减弱。而此时西方的犬戎又不断骚扰边界。大周开始显现十分被动的局面。在王畿之内,周天子又要依靠邦君的财力支持才能维持统治。

此时,邦君们开始趁火打劫,以进贡为条件向王室谈条件,要求封地的完全自治权,包括官员任免和自主继承。于是,“畿内邦君”制度开始转化为“完全封建”制度。西周的衰落自此开始。

但这种衰落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后经过国人共和、平王东迁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加速,王畿之地越来越小,周王室的实力越来越弱,最终成为了有名无实的天下共主。

周天子从有名无实的天下共主到无名无实、身死国灭

东周开始,虽然周天子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但好歹也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经过春秋战国的洗礼和摧残,周天子连名义上的共主地位也保不住了。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秦灭东周。周天子也就不存在了,“天下共主”也就随风而逝了。

这里就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对比:为什么周天子就不能跟日本的天皇一样,作为一种精神象征一直传下去呢?

因为,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而日本受神道教影响,将天皇人格神化,与“人”区别开来。无论日本国内发生什么战乱,天皇作为“神”,始终被供奉起来,地位安稳。

1、中国政治从来没有被宗教影响,因此也就不可能像日本那样,将周天子推到“神”的位置。

周公

自《尚书》有记载始,古代中国的政治逻辑就是“民为邦本”。周公制《周礼》进一步提出“敬天保民”思想。这种将政权稳定与民心向背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贯穿整个中华古代史。因此,中国古代缺乏政教合一基础,民心向背导致的改朝换代有非常强的合法性。

这也就解释了“商代夏”、“周代商”的合法性问题。在这种大背景下,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因东周君与诸侯谋伐秦,秦相吕不韦率兵吞并东周于巩。至此,东西两周皆为秦所灭。

后世,儒家进一步将天意具象化为民意,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完全与中国古代政治关联在一起,不断影响着社会方方面面。尤其是隋唐开科举后,儒家思想进一步向政治渗透,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

儒家自始就对于鬼神之说避之不谈,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政权更迭,儒家有一套“民心”说。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这个道理。在儒家看来,如果统治阶级不得民心,那么改朝换代是合乎逻辑的。故而,无论汉、唐、宋、明,虽然皇帝的血统不一样,但都不乏大忠臣。这些忠臣,同受儒家思想熏陶,既效忠朝廷,又忠于儒家理论。

在中国,自上古时期开始,政权的更迭就有十分合法的理由,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儒教又将此思想进一步强化。即使佛教努力尝试影响政治,也最终失败。故而,自上古始,中国就无法形成宗教对政权的影响,更不用说政教合一了。

日本的神道教将天皇神化,“天皇为神后裔”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天皇被供奉起来,但也无法掌政治权力。其结果就是,手握政权的幕府如何更迭,都不影响天皇地位。

2、日本与中国不同,最早有记载的是神话史,天皇人格神化具备基础。

日本最早的神话书籍《古事记》称,日本天皇是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后裔。第一代神武天皇到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均在《古事记》中出现过。但神武天皇到仲哀天皇(共14位天皇)在历史中是无法无法确认的。

历史学家推测,应该是为了完成天皇从神到人的过渡而在《古事记》虚构出来的。日本这种将神话与历史掺杂在一起的做法,很好解决了天皇人格如何神化的问题。此后,大部分日本民众对于天皇为神的后裔的说法,深信不疑。

周天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实际上是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有名有实到有名无实,这是从“畿内邦君”制度的崩溃开始的。第二阶段从有名无实到无名无实,这是由于中国政治没有受到宗教影响,无法像日本一样,将天子化为神明。故而改朝换代就毫无心理压力,所谓“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