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殷商开始设置闰月,祖冲之测定出更加准确的置闰法

我国从殷商开始设置闰月,祖冲之测定出更加准确的置闰法

()
中文名:
我国从殷商开始设置闰月,祖冲之测定出更加准确的置闰法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中国可实际考据的真实历法,从殷商甲骨卜辞的记录开始。 殷商置闰 从盘庚迁殷到商纣亡国的二百七十三年中,有足够丰富的“殷历”资料。 殷历已实行“置闰”,一部分置于年末,称“十三月”;还有一部分置于年中,沿用上月的“月名”。但其中所体现的规律十

商朝名人推荐

中国可实际考据的真实历法,从殷商甲骨卜辞的记录开始。

殷商置闰

从盘庚迁殷到商纣亡国的二百七十三年中,有足够丰富的“殷历”资料。

殷历已实行“置闰”,一部分置于年末,称“十三月”;还有一部分置于年中,沿用上月的“月名”。但其中所体现的规律十分明确——即阴历的置闰,一般设置于三、六、九和十二月之后,基本是“等距”安排。

学者们认为,这一定与殷人观测星象和测量日影存在对应关系——冬至、春分、夏至、秋分一定出现于殷历的三、六、九和十二月。所以,殷人通过天文观象,在这几个月之后“置闰”,其所要取得的效果,就正如《尚书·尧典》所强调的“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原则一致,为了消除“岁差”。

西周置闰

西周置闰的资料,反而比殷商还少。通过金文看,当时置闰的方法,基本与殷商相同。

所置闰月,金文中都用“正”字,如“正二月”“正四月”“正六月”等等。过去,把“王正月”,一般皆为“周王在正月”,但如此解,便无法解读“王正九月”这样的记载。若皆为“王历闰九月”便能说通。但金文中,也有“十三月”之谓。

总之,西周置闰,仍基本属于未完全解开之谜。

春秋战国置闰

春秋时期的历法,显然已经进入“推步”阶段。这根源于当时对“冬至”的测定已很准确——即下一年冬至的太阳照影必定向后推迟四分之一日,由此产生了“四分历”。这个结论,是因为《春秋》准确记录了三十三次日食。

“四分历”太阳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5日,而朔望月的平均长度则为29.5306日,十二个月实为354到355日。照此计算,三年按朔望月计算,就少了33日,即便三年一闰,仍无法保证与太阳回归年“整齐划一”。

于是古人发现,十九个太阳回归年长度为6939.75日,这与235个朔望月长度几乎相等。

“四分历”的365又1/4,古人称为“岁实”;朔望月的29又499/940,古人称为“朔策”。古人把“岁实”和“朔策”统一起来的方法,就是十九年七闰。

“十九年七闰”,古人称之为“章”,或“太阴周”,19称“章岁”,7闰称“章闰”,235称“章月”。再进一步,四个“太阴周”或“章”,合共76年,古人称“蔀岁”,所含940个朔望月称“蔀月”,27759日称“蔀日”。

每经一“蔀”,同一历日可回到上一“蔀”同一日的同一时刻。不过,因为不能被60整除,时刻虽然相同,干支日却不相同。

古人接着计算,如果二十“蔀”,总共1520年,555180日,古人将之称为 “纪”;又称三“纪”为一“元”或“历元”,也就是4560年。因为可以被60整除,一“元”之后,年、月、日、节气和干支都讲回到原来的位置。

“纪元”一词,由此而来。“新纪元”,表示在原有基础上“新时代”的开始。

反映春秋这种“四分历”的资料,有属于战国时期的“古六历”,保存在《汉书·艺文志》中。所谓“古六历”,实际是各诸侯国强大之后,各自实行的不同“岁首”的历法,其本质上均属“四分历”毫无差别。

春秋战国,大致上是19年7闰,置闰的月份,是按照“二十四节气”在各月的分布,采取“无中置闰”。

许多学者认为,这个办法,其实是从殷商沿袭下来的。

汉代以后的置闰

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张榜招募制历方案,最后在十八个历法中,钦定了邓平方案,就是《太初历》。

刘彻

《太初历》仍然是19年7闰。不过,邓平为了讨好武帝,将朔望月定位29又43/81日。这与当时星占、谶纬盛行可能有关,九九八十一被认识是“万数之本”。此方案遭到司马迁在内的许多天文学家的反对,但武帝一意孤行仍然执意颁行。

因为漏洞太大,到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年),《太初历》就被编䜣、李梵等重修的《四分历》代替了。

此后出现的重大进步,是南朝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

他提出了391年144闰的“置闰”法。他这个方法,是以对精确测定“回归年”长度为基础的,其“月长”与真实长度误差不足一秒;“年长”与真实长度误差仅52秒。

可惜的是,祖冲之的《大明历》遭到了朝廷宠臣的激烈反对。直到他去世十年之后,才在他儿子祖暅再三请求下,得到梁武帝萧衍的准许,于梁天监九年(510年)实行。

唐代以后,天文学家已经不再继续讨论“置闰”的“闰周”问题。

所以,一直到现在,农历“置闰”,有两个大原则——一是“无中置闰”;二是“十九年七闰”。但是,因为从祖冲之开始,再到后世,对天象观测及计算更为精确,“置闰”也就更为精确了。

在历代历法中,《太初历》不管怎么说也是开创性的,但假托《周髀》。唐玄宗时期由僧一行编制的《大衍历》,已具有创建性的创新和崭新算法,却附会易象。

但最值得一提的是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全凭实测,皆据晷影,完全依靠的是科学,而不掺任何杂意,也非常之精确了。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