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二字早见于西周金文,并非为佛教所专造,而是另有其意

“寺庙”二字早见于西周金文,并非为佛教所专造,而是另有其意

()
中文名:
“寺庙”二字早见于西周金文,并非为佛教所专造,而是另有其意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寺者,寸土也,国之法度,引申为国家衙门或办公场所,如古代官署之鸿胪寺、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等,而佛寺的起源便与鸿胪寺息息相关。 在古代中国,鸿胪寺的一项职责便是负责外事接待,相当于如今的外交部和国家招待所。佛教僧人到了汉朝,受到

商朝名人推荐

寺者,寸土也,国之法度,引申为国家衙门或办公场所,如古代官署之鸿胪寺、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等,而佛寺的起源便与鸿胪寺息息相关。

在古代中国,鸿胪寺的一项职责便是负责外事接待,相当于如今的外交部和国家招待所。佛教僧人到了汉朝,受到汉明帝的礼遇,以客礼相待,将其安置在鸿胪寺中。再次强调,这里的鸿胪寺并非一所寺院,而是当时中国之外事机构。

(白马寺)

佛教僧众来中国传法讲经并非一朝一夕或者十天半月,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这些僧人长期居住在鸿胪寺中就不合适了,于是朝廷另建馆舍,供其居住。这些用来供奉佛祖的场所,故称为佛寺。朝廷办事机构之“寺”者,便引申为供奉佛祖的场所,即佛寺。

若论中国名寺,少林寺地位尊崇,名声最响。但纵观中国二千年佛教史,洛阳白马寺似乎更有底蕴。

当时佛教僧人自印度经古丝绸之路传入东汉之中国,到了首都洛阳,后兴建供奉佛祖之场所,这也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寺院,称中国第一古刹。史料所载,佛教僧众自河西走廊“白马驮经来中国”,故称“白马寺”,这估计也是《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必骑白马之缘故。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白马寺生根发芽,后又经中国传至越南,朝鲜,日本及世界其他地方。所以白马寺也被很多佛教信徒称为“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为佛教的重要朝圣地之一。

2000年来,白马寺或废货建,历经无数风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出资修缮白马寺,后印度,缅甸,泰国又相继出资,在白马寺周围修建各国风格的佛殿。于是白马寺便成为拥有中印缅泰各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有“天下第一寺”之称。

(庙之古字)

我们再来说“庙”。在古汉字中,带广字旁的多与房屋有关,如府、庭、庄等,庙也是如此。在庙之古字中,广字旁下为朝廷之朝字,这是因为“庙”的本意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称宗庙或祖庙,表示这里祭祀的人如同国家朝廷一样应受到尊重和礼遇,这也是中华远古文化祖先崇拜的表现之一。

所以,庙后来又引申为朝堂之意。北宋大文豪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就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这个道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祀祖宗先人的宗庙和祖庙,逐渐与祭祀其他神祇和鬼神的神社为一谈,比如土地庙,城隍庙,山神庙等。后来又多于“寺”连用,指代佛教建筑。

我们虽多把寺庙联用,但寺与庙却有本质区别,寺供奉佛祖,庙祭祀鬼神。即便如今,各名山大川供奉佛祖诸菩萨的场所都称寺,没有一个称庙的,如少林寺,灵隐寺,南华寺,金山寺等。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