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谏阻武王伐纣而饿死,其实孤竹国与商朝有很深渊源

伯夷叔齐谏阻武王伐纣而饿死,其实孤竹国与商朝有很深渊源

()
中文名:
伯夷叔齐谏阻武王伐纣而饿死,其实孤竹国与商朝有很深渊源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这个故事的背后,孤竹国其实不是北方小国,与商朝有很深渊源,伯夷叔齐也有他们自己的政治主张。 四千年前,商朝取代夏朝,商朝的统治范围势力最强的时候,东到海滨,西到今陕西西部,南至长江流域,北到今辽宁一带。 孤竹国诞生于商朝初年,位于河北北部

商朝名人推荐

这个故事的背后,孤竹国其实不是北方小国,与商朝有很深渊源,伯夷叔齐也有他们自己的政治主张。

四千年前,商朝取代夏朝,商朝的统治范围势力最强的时候,东到海滨,西到今陕西西部,南至长江流域,北到今辽宁一带。

孤竹国诞生于商朝初年,位于河北北部。“孤竹”一名,亦作“觚竹”,“觚”是青铜制的酒器,“竹”是用以记事的竹简,二者反映了这个诸侯国的贵族生活和文化发展水平。孤竹国是商朝在北方的重要属国:

其一,孤竹国君墨胎氏与商王同为子姓,同是东北夷的一支。夏朝前期,商朝祖先相土率领部众南下,孤竹墨胎氏一支没有随相土南迁,仍留居原地。

其二,甲骨文中多有“妇竹”、“妻竹”、“竹妾”等,表明孤竹国女子嫁于殷商王室。孤竹国与商王室通婚,二者形成了生死悠关荣辱与共的特殊关系。甲骨文中又有“母竹”字样,商王室诸子中有孤竹家族的血统。

其三,商王在北方分封孤竹,用于防范东北夷狄族。商代,孤竹国一直是商朝在北方势力强大的同盟诸侯国。

《史记》记载伯夷叔齐谏阻武王伐纣故事,但是其他史书中,有几点与讲述不同:

伯夷叔齐分别是国君的长子和三子,他们拒绝当国君以后,国人拥立国君的二儿子凭继位,由伯夷之妹辅政,孤竹国依然替商朝拱卫北方。周朝建立后,继续分封了孤竹国。不过为了防范北方,同时分封宗族功臣姬君奭建立燕国,燕国担任周朝的北方防卫。《庄子·让王》记载,伯夷叔齐当时有很高声望,他们反对商纣王的暴政,但拒绝使用暴力推翻商纣王的统治。伯夷、叔齐说:“杀一人而有天下,圣人不为。”他们政治主张是改良派,希望通过劝谏,商纣王改变暴政。与周武王是改良派与武力派的不同主张的争持。西周成王初年,原商纣王之子武庚勾结西周三监(管叔、蔡叔、霍叔)和淮夷、徐、奄等方国部落发动叛乱。武庚特派使者与伯夷叔齐联络,要求参加叛周军事行动,共同复辟商朝。伯夷、叔齐拒绝参与叛乱,反对“以暴易暴”。

为了表明他们既反对周朝,又拒绝武力杀戮的立场,最终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

《韩非子》记载,周武王“以将军葬于首阳之下”,对他们伯夷叔齐的气节表示钦佩。伯夷、叔齐崇礼求仁重义,孔子大加赞赏,历代帝王和儒家都推崇他们。

古代也有不同意见,庄子将伯夷、叔齐形象贬损为“无异于磔犬流豕,操飘而乞者”。北宋王安石和明末清初黄宗羲等人也持否定态度。鲁迅先生在小说《采薇》中,把伯夷、叔齐二人作为道家形象进行嘲讽,以古讽今,针对当时一部分面对社会矛盾而逃避斗争、超然物外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