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炀帝能和大禹相提并论?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炀帝能和大禹相提并论?

()
中文名: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炀帝能和大禹相提并论?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一首七绝,名叫《汴河怀古》,这条导致隋亡的河就是隋朝大运河,即使用现代的眼光看,这也是一项称得上宏大的工程,从公元584年起,到公元610年止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共动用民夫五百多万,南起杭州,北至涿郡,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

商朝名人推荐

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一首七绝,名叫《汴河怀古》,这条导致隋亡的河就是隋朝大运河,即使用现代的眼光看,这也是一项称得上宏大的工程,从公元584年起,到公元610年止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共动用民夫五百多万,南起杭州,北至涿郡,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重修江南运河,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皮日休认为隋朝的灭亡全都是因为这条河,甚至认为如果没有“水殿龙舟”这档子事,隋炀帝的功劳是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的,从京杭大运河的作用来说,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大,隋炀帝的功劳甚至要超过大禹很多。

京杭大运河并不仅仅是连接南北这么简单,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更多的是出于无奈。

隋朝之前,随着晋朝“永嘉之乱”的爆发,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中原富饶地区的人口大部分都迁移到长江流域,南方经济首次超过了北方,当时并没有可以直接连通南北的水路,南方的税收想要运到都城就变的十分困难,经济是一个王朝的根本,南方又是赋税的大头,可以说,开凿运河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运河的开通不仅巩固了封建皇权,还从客观上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发展,许多新兴的“运河城市”得以兴建,其中以扬州城最为典型,”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在当时也成为一种追求,用一句”泽被万代“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不过,要说”隋亡为此河“却有些夸张,大运河虽然消耗了隋朝很多国力,但是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真正导致隋朝灭亡的是隋炀帝的性格,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杨广的人生轨迹便能得出这个结论。

杨广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之骄子,出身名门,史书上说他”美姿仪,少聪慧“,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不仅长得帅,学习还很好,他十几岁便熟读经典,能作诗,懂礼貌,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十三岁就当了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后来又跟随父亲征战天下,屡建奇功,后来又干掉哥哥杨勇,成功上位,走上了人生巅峰。当上皇帝之后更是意气风发,锐不可当,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开创科举制,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开通大运河,可以说,到这里为止杨广从来没有遭遇过什么挫折,老天爷对他十分眷顾,按照这个剧本写下去,杨广无疑能够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千古一帝。

但是,历史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无法预测的,尤其是封建社会,个人理智主导整个国家,一旦这个人失去了理智,那么这个朝代就完了,让杨广同学失去理智的是个小国:高句丽。

在征夫吐谷浑后,杨广同学踌躇满志,坐在王座上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察看地图,心里极度舒适,”你看这么大一片地方可都是我的“,突然,小杨同学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区域,像钉子一样扎在地图的东南角,看着十分碍眼,”我可是要成为千古一帝的男人,怎么能够容忍这样的瑕疵呢?”说干就干,杨同学马上下令征集全国力量,亲征高句丽,这次他带了一百一十三万人马,踌躇满志,在他看来,自己攻打高句丽就像滚汤泼雪一样简单,根本不会遇到什么阻碍,在出发之前,他甚至已经在幻想高句丽国王下跪的场景了,可惜,天往往不从人愿,这个小小的高句丽让隋朝的一百多万大军折戟沉沙,大败而回。

杨广愤怒了,不是因为打了败仗,而是因为败给这样一个小国,就像一头大象被蚂蚁狠狠的抽了一记耳光,这让高傲的他根本无法接受。高句丽折了杨广的面子,感到十分害怕,马上派使臣来求和,愿意做杨同学的属国,这本来是件好事,高句丽本来就是个小国,对隋朝没有任何威胁,说到底只是个面子问题,可是,这件事让小杨更加愤怒了,就像大象被蚂蚁狠狠的抽了一巴掌,那只蚂蚁还要跑过来贱兮兮的说:“不好意思,我错了,以后不敢了”,心高气傲的小杨哪受得了这个?

仅仅过了几个月,杨同学再次征调全国人马,进攻高句丽,围攻辽东城时,国内突然传来急报,杨玄感叛乱,都城危在旦夕,杨同学大怒,调转马头回国平叛,杀掉人万余人,流六千余人,在他想来,要不是杨玄感这龟儿子,自己这次绝对是可以成功的,他没有看到,此时的王朝内部早已经怨声载道,流民四起,他的心中只有自己的不甘,这就是心态崩了。

公元614年,杨广再次发动全国兵马三征高句丽,由于国内起义四起,只能草草收兵,议和收场。

这件事之后,奋发图强的杨同学就下线了,他心灰意懒,心态爆炸,整日沉迷酒色,不思国事,四年后,杨同学被叛军剿杀,后来又被唐太宗在名字前面加了个“炀”字,"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好一个“炀”字,每一句都扎在了小杨同学的心坎上。

有时候,一个没有逆商的人是可怕的,一个没有逆商的人当上皇帝,那就更加可怕了。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