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为何姓姒?甲骨文改写认知

大禹为何姓姒?甲骨文改写认知

()
中文名:
大禹为何姓姒?甲骨文改写认知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姒姓,与姬、姜、嬴、妘、妫、姞、姚一起被称为上古八大姓,其中姒姓至今犹存,但总数在2000人左右。 与西方姓氏不同,中国每一个姓氏的背后,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与其所在的族群、部落密切相关。那么,姒姓背后有何历史?对于大禹为何姓姒,一些史书上

商朝名人推荐

姒姓,与姬、姜、嬴、妘、妫、姞、姚一起被称为上古八大姓,其中姒姓至今犹存,但总数在2000人左右。

与西方姓氏不同,中国每一个姓氏的背后,都有一段辉煌的历史,与其所在的族群、部落密切相关。那么,姒姓背后有何历史?对于大禹为何姓姒,一些史书上记载说“尧赐鲧姓姒”,还有一些史书说鲧之妻吃了薏苡感而身孕,随后生下了禹,于是就取姒姓(姒是苡的同音字)。然而,甲骨文却改写认知,姒姓可能揭示了大禹部落的经济活动。

所谓姓氏,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因此“姓”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改变,主要用来避免近亲结婚的问题,即“同姓不婚”,但“氏”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

在上古时,“姓”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而这种名称又与图腾崇拜、部落经济生活特征等密切相关。

因此,姒姓必然与大禹部落存在紧密的联系,而从“姒”字来看,由“女”与“以”组成,左边的“女”旁意思非常明确,故而大禹部落的奥秘必然体现在“以”字身上。

以下,就重点聊一聊甲骨文中“以”字的来源,从文字源头探索大禹姓姒的原因,笔者整理了一下,大致有三种解读:

一,大禹部落善于农耕

甲骨文中的以字(见下图),与㠯()同源,第一种解读是农具耜()。

其中,耜在中国历史极其悠久,但因为是木制品,不容易保存,如今考古发现的上古木耜很少。以如今考古发现来看,木耜最早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考古发现距今7000年的木耜,后在四川金沙遗址中,发现3000多年前的木耜。历史上,后来“耜”成为农业的代表,唐代著有《耒耜经》,就是一部农书,以“耜”指代农业。

史书记载,虞朝虞幕、夏朝大禹、商朝商契、周朝后稷,其中唯有“和合五教”的商契可能是巫师,其他三人都与农业生产有关。

在读音上,姒与耜的读音一模一样,应该不是偶然现象。

因此笔者认为,因为“耜”这种先进的生产工具,于是大禹部落被称或自称为“耜”,由此演化出姒姓。

同时,河姆渡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耜”,与如今铲子几乎一模一样,非常利于挖掘,或许“耜”是大禹治水成功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问的是,金沙遗址与河姆渡遗址的“耜”比较相似,两者显然存在传承关系,而大禹在浙江、四川汶川一带都有流传,那么大禹部落是不是起源于浙江,夏朝灭亡后流落于四川?

二,大禹部落善于造丝

甲骨文中的以字,还有一种解读与丝绸制作有关,即圆圈部分为蚕茧,上面一根线为丝头,或者说是一个刚找到头绪的蚕茧。之所以这么判断,有以下三个依据:

首先,西周金文中的始字,由“厶”、“口”、“女”组成,过去解释为女子刚刚怀孕,但其实“口”部可以解释为锅,“厶”部犹如以字金文,即可以解读为一个女人在热水锅里刚找的一个蚕茧的丝头。

其次,“已”与“以”非常相似,几乎就是字形颠倒了,过去解释为胎儿即将成熟,即将出生,但其实也可以解释为丝头在下,表示完结、可停之意。换言之,丝头在上是“以”,丝头在下是“已”。

其次,甲骨文中的终字,是两个(多个之意)已空的蚕茧,表示结束之意,图2更为形象。而且,图像显示从两个或多个蚕茧抽丝,最终合成一条丝线。换言之,“已”是一个蚕茧结完结,“终”是全部结束。

因此,“始”、“终”、“以”、“已”是上古蚕茧缫丝的过程,其中始终是开始与结束的整个过程。

笔者认为,中国是丝绸之国,而丝绸又与华夏服装华美有关,因此丝绸制作在上古必然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种经济活动也就必然会反映到造字上,即古人会“优先”创造与丝绸生产相关的文字,如此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制作丝绸。由此来看,从蚕茧缫丝的角度解读“始”、“终”、“以”、“已”是有道理的。

也就是说,“姒”的本义是一个女子在蚕茧上找到了线头,背后反映的是大禹部落善于制作丝绸产业。在4000年前,丝绸制作无疑是高精尖产业,大禹身着华美丝绸,向外开展丝绸贸易,不仅可以震慑诸侯,更能迅速积聚力量。

三,与怀孕产子有关系

“以”的第三种解读是怀孕、胎儿。从文字演化上看,后来右边加了一个“人”字,古人以强调其为胎儿。

与“以”极为相似的是“巳”(sì),只不过甲骨文“巳”是“以”的倒文,即头朝下的胎儿,表示已经成型、即将降生(见上图)。

因此,姒姓可能与怀孕产子有关,属于生殖崇拜的一种。

有意思的是,夏朝在前、商朝在后,商人曾臣服于夏人,而夏人姓姒,表现的是怀孕产子,商人姓子,文字上表现的是婴儿,那么夏商姓氏与夏商历史有没有关系?

总之,从甲骨文角度来看,大禹之所以姓姒,不是史书记载的“帝尧赐姓”或“源自薏苡”,而极有可能与大禹部落的重要特征密切相关,其中可能性更大的是大禹部落善于农耕,懂得制作农具耜,同时这种工具也助推大禹治水成功。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