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下)

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下)

()
中文名:
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下)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上) 甲骨文带来的启示 甲骨文对我们有何启示?首先,甲骨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则,从问卜到刻辞,都有一定的规范,并且越来越严格。骨和甲都是重复使用的,到了祖甲改革后,规定十日为一旬,所以

商朝名人推荐

颠覆传统认知:从甲骨文的神秘含义探索汉字起源的隐秘真相(上)

甲骨文带来的启示

甲骨文对我们有何启示?首先,甲骨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则,从问卜到刻辞,都有一定的规范,并且越来越严格。骨和甲都是重复使用的,到了祖甲改革后,规定十日为一旬,所以每块甲都要凿十个孔,十天用一块。

一块甲上有十个卜痕,并不一定有十条刻辞。最普通的只是写上“贞人”,也就是负责占卜的人,而有卜辞的,则多是“王占”。

商王武丁时期的牛骨刻辞中“人”“止”等字形

现在可以尝试复原一下占卜的流程,轮值的贞人负责占卜一件事,若结果是正常的,那就没事了,最多也就是在上面写个名字,但如果有特殊的卜痕,就必须交给王。真正的祸福并不取决于贞人,贞人是技术人员,解释能力有限,王才是真正的占卜者,最终的解释者。王看完特殊的纹路,解释一下,然后在上面写下解释的内容。每一种解释都涉及到了对未来的预测,所以几天后,果不其然应验了,又要把事实写在卜甲上。

先有预兆,再有占卜,最后验证。王占卜的东西,大多数都是对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占卜,更有重要的政治和权利上的意义。占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位商王都是真正的巫师。

甲骨卜辞

占卜的内容有很多,卜天气、卜祭祀、卜出征、卜出行。《易经》中的一些卦辞、爻辞与卜辞的关系十分密切,卜辞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字体系,其书写方式和排列次序都是固定的,即形成了语法体系。显然,卜辞并非是文字的发源阶段。

那么,文字到底是从何而来?在甲骨文中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卜骨有头有尾,骨尾就是因为太过厚实而不能被钻凿的部位。卜甲也有甲尾,就是龟甲的边缘,因为太厚而无法钻凿。最特别的是,甲尾和骨尾上背面都有文字,很简短,大部分都看不懂。过去,这种字被称为“贞辞例外”。“例外”指的是不符合卜辞的习惯,不依随卜痕而且又刻在背面,“贞辞”是由于人们以为它是贞人的签名,故称为“贞辞”。

甲骨文拓片

但是,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甲骨文中贞人的签名,在正面的和在骨尾的有很大不同。因此,又开始怀疑这可能不是贞人,而是那些整理和钻凿甲骨的人留下的签名。谁整理的,谁钻凿的,都会被记录下来,到时候如果不能得到预期的卜痕,就能找人算账。

不过,陈梦家先生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这个字。在古代文献中,此字被解释成“示”,他认为金文与甲骨文中的“氏”和“示”是相通的,因此,“贞辞例外”中出现的“⊥”,都可以解释为“氏”。

甲骨文族徽

这样的话,一切就都说得通了。有些字出现在骨尾和甲尾,后来没有对应的字,但是可以在金文中找到相似的字。这些金文原本就是族名和族徽,它的作用就是用来标识氏族,并没有其他的作用,所以随着氏族的衰落也就不复存在了。

《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是陈梦家先生的巨著。他整理了一张表格,列出了甲骨文中似乎属于氏族名称的字,并将它们的规则一一列出。陈梦家先生整理了一百四十五个氏族的名称,其中最常见的是妇族和妇氏。安阳殷墟出土的妇好墓即为该族人的墓葬之一。

这也许是中国文字最主要的来源。在晚商时期铭文的数量就不多了,特别是那些能被识别成字句的铭文,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往往含有高度图像性的符号。以前,很难确定这是图画还是文字。陈梦家证明了这种图案很有可能是用于氏族识别。

中国古代文字、类文字体系的产生,是因为要识别你是谁,以及你我之间的关系。比如,在金文中,“亚”字徽是最常见的,“亚”字徽在外,里面有其他符号。“亚”字最具说服力的解释是:这个符号是标识“大邑商”地界内的氏族,被商王赐给“亚”字徽。如果两个人关系很好,对我来说很重要,那就给你一个“亚”字徽,让你在你的族徽之外使用,证明你我的关系。凡是有“亚”字徽包围在族徽外面的氏族,都是与商人最亲近的。

“亚”字徽

复盘中国文字的起源

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复盘一下文字的起源过程。

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发展到农业社会,再发展到后来的战争和掠夺。夏人在战争和掠夺中率先取得了夯土技术的突破,从而导致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夏时期的城市建设,使人们重新组织起来。在重新组织人口的时候,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人口划分,比如城市建成之后,哪些人可以居住在城里,哪些人必须居住在城外,如果城市中的居民发生了冲突该怎么办等等。

甲骨文族徽

很明显,到了夏朝,中国的主要社会组织都是围绕着氏族的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在那个时代,人们没有身份证,没有户口本,甚至没有姓氏,所以必须找到一种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方法。于是,就有了氏族的族徽。

族名和族徽很有可能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在命名的时候,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最简单的就是阿猫,阿狗,因此氏族的族徽中,会有许多象形的、与大自然有关的事物,也就是一个种族的象征。在这个时期,这个标识对其他部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是所有人都有了自己的族徽。

甲骨文族徽

随着族徽越来越多,也会随着氏族之间的关系而变化,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他们领导着族徽转变为有意义的文字符号。最有可能的就是商人,就像使用青铜器一样,商人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而且,青铜器与文字的发展,应该是紧密相连的。青铜器最大的作用,就是要与超越这个世界的祖先交流。要建立两个不同的世界,也就是层级制度,谁的祖先地位高,他的后代在现实中的权力就越大,族徽就是用来记载祖先血脉传承的工具。商人们对祖先有着强烈的宗教信仰,非常看重自己的血缘,他们会在族徽上做手脚,让族徽逐渐演变成文字。

如果文字体系真的是由族徽演变而来,将涉及到中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族徽是氏族的名字,一般都是从氏族的称呼中衍生出来的,应该会有相应的发音,所以族徽应该和声音有关联,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文字没有向表音方向发展?原因就藏在发展的进程中。

中国文字与语言的结合

拿两部古老的书籍稍加对比,也许会有更好的了解。

《诗经》和《尚书》。《尚书》有些章节佶屈聱牙,晦涩难懂,就算把《论语》之后的古籍都看懂了,但读《尚书》的许多章节,仍像是天书一样。

《周易》中有两种不同的文辞体系。《卦爻辞》与《易系辞》完全不一样。《易系辞》肯定是春秋以后才有的,那么卦辞、爻辞又是怎么回事?

诗经

实际上,最大的不同是《诗经》和《尚书》。翻开《诗经》,就会马上感觉到这是一门与语言、声音息息相关的艺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字、语言的对偶是那么的清晰。而且,《诗经》的大多数章节,只要是懂古文的人,都可以轻易地阅读和领悟。而《尚书》则是另一回事,《盘庚》里的那些字,无论怎么看都很难看懂,总有一种不太熟悉的感觉。

《尚书》与《诗经》作对比,可以推断出《诗经》是中国文字与语言体系结合的大胆尝试。也就是说,从《诗经》开始,大约是在西周早期,周人通过各种方法,给现存的文字和符号赋予了清晰的语音,并用它们来记录语言。

尚书尧典

从这一点来看,《诗经》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第一部规范文字与声音的文本,自《诗经》以后,中国的文字符号才有了一定的声音,并与语言产生了一定的联系。相比之下,《卦爻辞》、《尚书》这类最古老的文字,和语言的联系就比较疏远了。

不是说这些古老的文字不能读,也不是没有对应的发音,而是文字的意义不是让人一读就能看懂的,不是语言的记录。文字记录语言的功能,是在《诗经》以后出现的。否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从《尚书》到《诗经》,中国的语言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尚书注疏

由于文字是在商人手中形成的,所以中国的文字没有走向表音的道路。从一开始,文字就是一种神秘的象征,主要是为了记录神秘的体验,商人为了维护统治而故意使文字变得神秘。

别人用骨头占卜,而商人却故意不用,而是用别的民族用不上的龟甲来占卜。这分明就是在说:我的力量触及大海,我掌握了你所不具备的一切。用龟甲占卜,再在龟甲上刻下文字,也是一种独特的表现。

青铜器、龟甲、文字都是一样,表明了商人掌握着神秘的力量,他们可以通过神秘的渠道,与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强大力量进行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人自然不想让自己用于记录卜辞的文字轻易被人理解。

易经

道教中的“符咒”,道士画了半天,能读出来吗?当然不能,因为这样的话就不需要人来解释了,也没有了神秘的力量。因为没有人能理解,所以他说的话,才那么让人浮想联翩。

中国文字的独特之处

从这种观点来认识中国文字的由来和最初的用途时,许多古怪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道教的符咒,尽管看上去好像是某种形式的文字的变化,但是无法阅读,与语言没有关系。就算道士念出来,也不可能是我们平时能理解的话。

这是商人的力量来源,他们建立了神权统治,就必须要有一些不能轻易理解的事情。文字是一种神秘的东西,掌握在少数的统治阶级手中,对于商人来说,意义重大。

易经注疏

此外,还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周人何时开始对商人构成威胁。周人不知道从哪里学会了这种文字,这一支由周原发展而来的新兴力量,逐渐向东方扩张,与商人们展开了漫长的斗争,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制作青铜器,但后来他们发现,商人更注重的是文字。于是,当周人学会了文字之后,便把文字刻蚀在青铜器上。

这是周人给商人带来的最大威胁。“瞧瞧!你会的我都会,以前只有你可以和祖先交流,现在我也可以通过文字来和你的祖先交流!”

尚书正义

由此,我们对周人和周文化的基本特征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及这种文字体系在周人手里发生了什么改变。最明显的变化是在西周早期,在发展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文字。

周人的性格和文化取向,与商人有着天壤之别。这正是《诗经》产生的重要原因。商人所使用的文字体系,在周人的统治下走下了神坛,走上了一条人文主义的道路,将文字与日常语言融合在一起。不过,这种体系已经成型,由四千多个字组成的甲骨文,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体系,没有任何办法可以简化它,构建出完整的表音功能了。

诗经

由于商人并不以实际交流为目标,而是以神秘的形式使用文字,这就使中国文字具有了独特的特性。商人的神权文明存在了很久,殷墟跨越的时间就超过三百年,但即便是这样的辉煌也会被周人所取代。周代替商,并非是纯粹的外来民族,他们在继承了商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着自己的文化。

周人之所以能战胜商人,就是因为他们走的是一条不同于商人的路。他们强调不同的权利观念,其中心思想即“天命”,即以人为中心,更贴近人性。

周人继商人的神权文明而起,继承了神权文明中原来为巩固、维护神权而设计的国家机构。他们一方面使用这些工具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又对这些工具进行根本的改造,其中改变最大、最明显的就是文字。

甲骨上的文字可以有相应的发音,但是这种发音更接近于咒语,不会与当时的日常用语相结合。直到周文化,才逐渐使每一个字都具有日常语言的发音,使文字与日常语言体系相融合,才形成了今日我们所熟知的中国文字。

这套以表意为基础,以部分音符为辅助构成的文字体系,给人类文明史带来了最积极、最深远的影响。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