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的建立,郡县制的推行结束了西周的分封制

秦王朝的建立,郡县制的推行结束了西周的分封制

()
中文名:
秦王朝的建立,郡县制的推行结束了西周的分封制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封建"二字在中国的古代史当中,是特指西周的封邦建国制度。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建立统一的中央王朝,采取郡县制作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终结了之前数百年的封建制。在之后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封建制却并没有就此消失。在汉唐、晋朝或是明朝,甚至一度成为

商朝名人推荐

"封建"二字在中国的古代史当中,是特指西周的封邦建国制度。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建立统一的中央王朝,采取郡县制作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终结了之前数百年的封建制。在之后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封建制却并没有就此消失。在汉唐、晋朝或是明朝,甚至一度成为统治者极为倚重的制度。

同样这几次封建制的死灰复燃又再次熄灭,从侧面反映了随着政治发展不断进步,较为原始的封建制早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即便是添加了新元素,最终也无法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和消失于历史的尘埃当中。无论是有了新内涵,抑或是有了新条件,最终都无法阻止封建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1、秦王朝的建立,郡县制的推行结束了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坚持远交近攻的正确谋划之下,最终一举扫灭了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此时采取何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成为了秦始皇极为头痛的一个问题,这也引发了当时朝臣的争议。

秦始皇让大臣们进行讨论,在地方应该实行怎么样的行政体制?当时以丞相王绾为代表的官僚群体认为,应当依旧沿用周朝的分封制。这一时候还是廷尉的李斯却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他向秦始皇正确分析了春秋战国因为分封制造成的诸侯相互攻伐,周天子无法禁止的问题。之后他提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在天下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在听取了李斯的分析以后,最终决定以郡县制取代西周的分封制。将整个天下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派遣郡守、县令前往管理。秦朝的建立,也就意味着此时的封建制已经不被中央统治集团所认可。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制又披上了新的外衣,以新的形式重新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在秦末项羽分封天下、晋朝时二十七路诸侯王以及唐朝的藩镇割据,都可以从中看出封建制最初的影子。

2、古代封邦建国的变体,秦末的分封、晋朝和唐朝的追随

(1)项羽分封天下,却因不合时宜埋下祸根

秦末因为暴政,各地烽烟并起。最后,项羽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实力夺得了最高的领导权。在这之后,项羽自封楚王,将天下分封给十八路诸侯王。这一时候的封邦建国和西周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项羽分封的诸侯王中,有反抗暴秦的义军、也有后期归降的将领。这一次分封体现了项羽对于这些人的认可,同时又是为了巩固新的天下。从内容和形式上看,都可以看出此时的分封和西周时没有多大不同。

项羽是楚国的后裔、深受分封文化的影响,在内心上也极为推崇分封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这一制度并不适合后来政权的建立。当时天下未定,分封给这些诸侯王,无疑是给了他们趁势作乱的机会。这也就导致了之后的项羽面对这些自己分封的诸侯王,显得控制力不足。

如果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仅仅是沿用并未改造的分封建国,那么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局面则已经开始出现了新势力的增加。唐朝的统治者所采取的封邦建国已经有了更深刻的变化,不失为封建制的一种变体。

(2)安史之乱后的藩镇,成为历史上追逐封建制的倒车

唐朝建立以后,采纳了前朝的教训。封王都是虚封,有官无职、有名无地,使得他们难以形成诸侯王势力。但为了对付来自边疆势力的干扰,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立了节度使。这些节度使在自己镇守的地方有着极大的权利,随着中央集权的削弱,逐渐发展起了地方割据势力。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中央集权遭到了极大的削弱。为了整治动乱,唐朝皇帝允许节度使便宜行事。这给了藩镇极大的可操作空间。

在成功镇压了安史之乱和后期农民起义,这些藩镇势力也趁势做大;唐朝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够拔除这些藩镇。针对这一局面,唐朝统治者只能设置新的藩镇和旧的形成制衡之势。然而唐朝中央政府自安史之乱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中央权威一削再削。根本无力应对藩镇势力的唐朝中央政府只能坐视不管,但是此时的藩镇、节度使早已是野心勃勃。

他们原本就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唐朝政府为了安稳住他们,又给了他们王的名号。

因此这一时候的藩镇势力开始鼓吹原来的封建制,想要建立自己的小王国。针对这一情况,无力处理的唐朝政府也只能看着这些藩镇、节度使成为了割地为王的小皇帝。这时候的封邦建国在唐政府被动的情况下被促成了。与西周、项羽分封天下相比,这时候的封邦建国已经有了新的势力的加入。和那些依旧凭借着血缘关系维系的有着巨大的差别。

3、血缘纽带的封建制:汉初的郡国并行、晋朝、明朝藩王如影随形

(1)自认聪明的郡国并行制,威胁皇权专制且埋下七国之乱

汉朝时,刘邦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和项羽分封天下带来的危害,他结合了分封制和郡县制两者的优势,推行了一种郡国并行制。这一制度是将自己的宗室子弟分封各地成为诸侯王,同时又任用自己选拔的官员,形成相互制衡之势、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这一种制度无疑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分封制的基础之上发展的旁枝末节。当然,在刘邦还在世的时候,这一制度对对于政治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征讨叛乱的途中去世。这时候的各诸侯王开始蠢蠢欲动,当时的皇帝逐渐失去了对于封国的控制。这时候的封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征收税赋、建立军事武装,俨然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刘邦怎么也想不到?在权力面前,血缘亲情是如此的薄如纸张。汉景帝时为了削藩,引起了以吴王为首的七个封国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自平定叛乱以后,分封制,再次被汉王朝弃用。

(2)晋朝二十七路诸侯王,封邦建国再次死灰复燃

晋朝时吸收了汉朝和三国的教训,在司马炎统一了中原以后,增加了诸侯的数量,前后共分封了二十七个诸侯王。这二十七路诸侯王都是出自司马家族,为了防止他们趁势做大。司马炎对于他们的分封仅仅是给予一些权利,和汉朝时相比权力有收缩。这样的稳定局面一直维持到司马炎去世之前,聪明一世的司马炎,却选了一个愚蠢的继承人。

继位以后的晋惠帝智力低下,这一时候的各藩王看到了机会,纷纷起兵叛乱。因为他们掌握着军事力量,各诸侯王联系起来足矣干涉中央朝廷的决策,这就引发了严重的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的晋朝完全就是一个各诸侯国各自为政的局面,封邦建国再次死灰复燃。

(3)明朝以血缘为关系进行的分封,导致了靖难之役

封建制再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是明朝朱元璋开国以后。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天子,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宗室子弟是非常信任的。他东征西讨的十几年里依靠的便是自己的子女;对于建国以后的朱元璋来说,居功自傲的功臣集团让他非常不爽。对此,他分封自己的儿子们,驻扎关键的地方。在朱元璋的分封之下,明朝形成了九大塞王的格局。他们掌握着军事重镇的军事力量,同时朱元璋对于这些藩王的权力也进行了限制。

历史却总是在重演,朱元璋去世以后,朱允炆继位、是为惠帝。刚刚登基继位的朱允炆便下达了削藩的命令,谁料这引起了以燕王朱棣为首的各藩王不满。之后便掀起了一场靖难之役,朱允文被自己的亲叔叔赶下了台。而登基以后的朱棣对于各藩王进行了打击,最终将这些藩王势力全部消灭。至此,封建制才真正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无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制,还是有了新发展的封建对于加强中央集权来说都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与时代发展潮流相违逆,也决定了这一制度只是偶尔的昙花一现。

结语:

秦朝建立以后,便终结了封建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封邦建国却从没有在历史当中消失过。无论是依旧遵循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封建制,还是有了新的发展、新势力加入的封建制,都成为某一朝某一代统治者极为看重的手段。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告诉我们:任何违逆时代潮流的行为,最终只能是被时代所抛弃。新时代的发展更需要重视对时代潮流的把控,争做时代声音的实践者。

参考书籍:

《史记》

《三国志》

《明史》

《新唐书》

文/南宫钦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