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渭水之阳的姜子牙,会受到文王重用?历史告诉你原因

为什么渭水之阳的姜子牙,会受到文王重用?历史告诉你原因

()
中文名:
为什么渭水之阳的姜子牙,会受到文王重用?历史告诉你原因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约)公元前1128年——姜子牙出生于东海,为贵族后裔 姜尚姓姜,氏吕,名尚,字子牙,另有说名望,字尚父,通称"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吕尚”、“吕望”、“尚父"、"师尚父"。 关于姜尚的生卒年,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卒年只

商朝名人推荐

(约)公元前1128年——姜子牙出生于东海,为贵族后裔

姜尚姓姜,氏吕,名尚,字子牙,另有说名望,字尚父,通称"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吕尚”、“吕望”、“尚父"、"师尚父"。

关于姜尚的生卒年,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卒年只有《古本竹书纪年》记有"周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的生卒年大致为前1128年至前1015年,即113岁。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年限,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也就不能确定他到底活了多少岁。《史记》记载太公卒有百余年。是东海(今山东省莒县东吕乡)人。《吕氏春秋首时》:“"太公望,河内汲人也。"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在吕地(今河南省南阳西),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有的旁支子孙被封在申、吕,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约)公元前1128年——(约)公元前1058年——渭水遇见周文王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渭水之畔的“姜子牙”就是那匹“千里马”,发现并重用“姜子牙”的伯乐就是“周文王”姬昌。

关于周文王遇见姜子牙《史记·齐太公世家》中有两种记载:

第一种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我国的民间传说中都有收录这个故事。但是《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描述,这个故事可能是后世野史小说家的虚构的,但仍然在民间流传甚广。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史记·齐太公世家》

据说72岁的吕尚在年纪大的时候隐居到渭水,经常在渭水钓鱼,姜子牙用直线无弯折的金属线钓鱼,目的是希望能遇见明主。终于有一天周文王出巡在渭水边时发现了姜子牙。周文王见吕尚的鱼钩是直的,好奇便问道:钓鱼的人一般所用的鱼钩都是弯的,为什么你用的鱼钩是直的呢?“吕尚对日:“我的鱼钩,是愿意上钩的自己上钩的,不必用弯勾勾住鱼。愿者就来不愿的人就随便他吧。"周文王认为这是在指求才若渴的自己,于是说:"纣王无道,民不聊生,希望先生担任我的老师,振兴世道,可以吗?"吕尚应允。周文王请吕尚上车,屏退拉车手,亲自将吕尚请回都城,路程约八百步,吕尚便推算出周朝之国祚约八百年,竟也成真。

于是就有一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便来源来于此。

第二种是:太公隐居渭水被召请,救赎姬昌

据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有人说姜子牙博学多识,曾经为商朝做事。但是因为商纣王的荒淫无道,姜子牙就离开了。便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姬昌。也有人说,姜子牙乃一处士,隐居海滨。时姫昌封地周的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封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姬昌之臣散宜生、闳天久闻姜子牙之名于是召请他。姜子牙也听说“姬昌贤德,又一贯尊重关心老年人,何不前往?"于是此三人为了营救姬昌,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以赎取姫昌。封王大悦,“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此之多!"姫昌因此得以被释,返回周国。

虽然姜子牙归周的传说各异,但是都认为他是姬昌、和姬发的老师,所以姜子牙又叫“尚父"、"师尚父。

(约)公元前1056年——帮文王治理国政,著书《六韬》,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

太公出山后辅佐文王,而且著有《六韬》一书。后世评价姜子牙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优秀的政治、军事家,其所著《六韬》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姜子牙又被后世称为兵家鼻祖,对后来的军师家张良、刘备、诸葛亮、孙权都有重要影响,该书在中国军事学术史上也具有较高地位。

周武王姬发即位后,继续让姜尚担任军师,并授予大权治理国政,对内他发展生产,壮大国力;对外征服周边的诸多部落,扩大了周国的统治区域,形成了三分天下周有其二的形势,为周国覆灭商纣奠定了良好基础。

(约)公元前1046年——指挥商朝末年的“牧野之战”使商朝覆亡,帮助武王建立周朝

《尚书·武成》:“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论衡》说:“察《武成》之篇,牧野之战,血流浮杵,赤地干里。由此言之,周之取般,与汉、秦一实也。而云取殷易,兵不血刃,美武王之德,增益其实也。

商朝因为周国的突然发兵,只能匆忙应战,因为军队人数不足,所以将奴隶临时武装起来作战,结果这成为周国获胜的关键,作战中商朝的奴隶阵前突然倒戈,反攻商军,商军最终不敌周国士兵大败。纣王见大势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商朝就此灭亡,周朝建立。

牧野会战时,姜子牙率勇士在阵前挑战,一方面是试探敌军的虚实,另一方面是鼓舞士气,使周军一鼓作气冲垮了纣王的军队,为灭商立了大功。

周王朝建立,姜子牙因功获封齐地

周王朝建立后,姜子牙继续为为武王出谋划策,巩固政权,以安定人心。他提议将纣王聚集的粮食和钱财散发给平民,打开纣王的监狱释放无罪的百姓,获得了广大平民对周武王的拥护。又修比干墓,释放箕子,将纣王之子武庚封于殷都故地,赢得了商贵族阶层的信任。这些措施使周王朝取得了天下人民的信赖,迅速稳定了形势。由于姜子牙的功劳大,武王首先分封了他。据《史记》载,武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姜子牙封齐建国后,相当多的时间是在镐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齐国开国后的三十余年,营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儿子丘穆公镇守。成王时期,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之乱",淮夷、徐夷、“殷东五侯"起兵反周,姜太公父子辅助周公旦,或坐镇京都、运筹帷幄或令领兵东征、冲锋陷阵;或左右呼应,东西夹攻,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为二次安周立下了赫赫战功。

成王即位,周公东征讨伐“三监之乱”,姜尚又有战功,成王封姜尚为齐侯,都营邱(今山东昌乐县),授予他“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特权,其地位在各封国之上,是当时周王朝在东方的大国,也就是后来春秋战国中第一个称霸的“齐国”。

再后来,周成王去世,姜子牙父子又接受了成王托孤的遗命,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与众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钊登位,史称周康王。

(约)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

(约)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13岁,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说法,另外《资治通鉴外纪》记载太公卒于周成王年代,大致卒约为前1026年,即103岁。《史记》记载太公卒有百余年。关于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岁,因为他的出生时间没有明确史料记载,至今无确定说法。

《史记》中太史公司马迁对姜子牙一生的总结:申、吕肖矣,尚父侧微,卒归西伯,文武是师;功冠群公,缪权于幽;番番黄发,爰飨营丘。

总结:姜子牙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纵观我国古代每个朝代的更替,总会涌现出几个名留史册的大人物。姜子牙用他的才华和行动证明了周文王的眼光是对的。周朝的建立和稳定发展,离不开他的辅佐。从他后半生开始被周文王聘为军师,到后来辅助武王治理国家,使得周国具备覆灭商朝的实力,著作兵书《六韬》,再到后来灭商指挥重要的“牧野之战”,体现了他优秀的军事才华,因灭商有大功被封齐地,建立齐国,平定建国初期的“三监之乱",安定周朝统治。一生辅佐了四位周王,可以说对周朝的建立和发展稳定功不可没。因此也被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

参考文献《史记》《岐山县志》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