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我们提到商朝的“外服”,提到商朝存在侯、甸、男、卫、犬、牧等外服职官,这一讲继续说商朝的“内服”。在《尚书·酒诰》里,商朝内服包括“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这些职务在甲骨文中基本都能得到印证。 首先说“百僚”。甲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上一讲我们提到商朝的“外服”,提到商朝存在侯、甸、男、卫、犬、牧等外服职官,这一讲继续说商朝的“内服”。在《尚书·酒诰》里,商朝内服包括“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这些职务在甲骨文中基本都能得到印证。
首先说“百僚”。甲骨文有“寮”无“僚”,“寮”从表示宫室的“宀”与表示燃火的“尞”,也就是房屋,引申为官署,在甲骨文中有“韦师寮”。所以“百僚(寮)”就是指众多官署,今天同事还叫“同僚”即出自此义。“寮”的长官就是“尹”,甲骨文从“又”持“丨”,表示手持权杖,引申为长官,比如有名的“伊尹”。“尹”一职在周代以至后世都常用,比如周代楚国首相为令尹,“尹”加“口”为“君”,又有发号之意,与“尹”常互用。
接下来是比较复杂的“亚”。“亞(亚)”字像商代墓室的平面图,赵林先生指出,“亚”的世界观为“中国”概念的前身。从甲骨文的“亞”(无四角横线)字来看,不正是有东南西北中五部分吗?“亚”也有表示第二的意思,比如甲骨文有“亚祖”,今天“亚军”也出自此义,《酒诰》的“亚”表示的是寮的次官,与后文提到具体内服职事的“亚”有一定区别。除此之外,“亚”还有连襟的意思。也有作族名、人名用,比如那个很有名的“亚丑钺”。
然后是“服”,大概是具体指挥内服职事的官员,在“尹”“亚”之下。之后的宗工、百姓应该是服役的各族族长。其中甲骨文有“宗工”“多工”,“工”本义为某种工具,这里指服事工商业的家族;又有“多生”,“生”本义为出生,这里指一种亲属关系类型,与周代的“姓”尚有一定区别。“里居”当为“里君”之误,“里”本义为土田,引申为聚居之地,但商代尚无后世纯地域性组织的乡里,故“里君”应该是家族长兼任的地域长官。
商王就是通过百僚的庶尹、惟亚、惟服等官员,来支配宗工、多生、里君服役,而宗工、多生、里君等家族长又以整族为单位,为商王从事具体的内服职事。相对于外服,可以发现内服已经有了相对简单分工的政府雏形,这是由于商王对内服的控制比外服更强,故在商王国内能初步形成集权政体。而此时百僚的庶尹、惟亚、惟服等“中央”官员,也没有脱离其所在的族群,整个族群也同样要为商王服役某项职事。
那么,内服具体的职事是什么呢?《酒诰》没有记录,相关研究也比较少,只有卢中阳先生在《商周指定服役制度研究》中对这方面有探索。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亚”服,甲骨文中出现“多亚”和多种具体的“亚某”,如“亚乞”“亚雀”等。这个“亚”区分于表示次官的“亚”,而是一种军职。在《尚书·牧誓》中,周武王号令的有“亚旅”一官,西周青铜器“晋侯苏钟”也有“亚旅”,可见“亚”直到西周还保留了下来。卜辞中有“多田、亚、任”连用,可见内服与外服有一起从事某项职事,还有“卫、射、亚”连用的记录,这里的“射”也是内服。
“射”在甲骨文从“弓”从“矢”,本义就是射箭,甲骨文有“射麋”“射鹿”的记载;又有“射”服,“多射”和多种具体的“射”,如“射允”“射倗”等。“射”服也是一种军职,可能主要负责射箭或者造箭,也可能还主持“射礼”。除了“亚”“射”之外,“戍”也是从事军事活动的内服之一,有“戍何”“戍辟”等,还形成了一定的军事编制“右戍”“中戍”“左戍”。甲骨文“戍”从“人”持戈,引申为戍守边境。
接下来有“马”服,甲骨文有“多马”,本来的职事的养马,比如秦人始祖非子就曾为周孝王养马。非子不仅仅是周天子的“弼马温”,而是以全族担任周王的“马服”。因为马多被用于军事,所以“马服”也常常参与战争。还有“工”服,甲骨文有“百工”,主要从事手工活动,也没有脱离农业生产,与《酒诰》的“宗工”族有一定差异。最后是“宁”服,甲骨文“宁”像贮藏的器具,“宁”服主要职事应该就是贮藏。
以上亚、射、戍、马、(百)工、宁即商王朝的内服职官。前文我们提到,商王对内服的从属关系比外服更重,因为他们本身就大多出自商王。他们往往被称为“子某”,合称“多子”,参与对商先公先王的祭祀。
为什么要被称为“子”呢?从甲骨文的“子”来看,与今天稍有不同的是上半部是“口”。这是一个人的侧面形象,“口”就是头,下面是双手、一脚和身体。本义就是儿子的“子”,有时也包括“女”,用法和今天差异不大。而且当时也没区分儿子、侄子,通通以“子”称之。相应的是“父”也不区分伯父、亲父、叔父,而只按排行划分为“大父”“中父”“父”。这表示商代中期时直系与旁系的区别还不严格,诸子有相对平等的继承权。
当然,这个“子”还只是出于亲属关系的子,必须要成为法律上的“子”,才能在社会被承认。所以有个叫“子子”的法律程序,相当于今天的身份证,从此以后他就可以被称“子”。不但商王的诸子可以称“子”,内服职官的“子”也可以称“子”。所以这个“子”实际上就成了商人的标志。读到这里,您一定想到了商人的“子姓”,没错,商人的“子姓”就周人从“子某”这个称呼来命名的,但本身并不是商人的“姓”,商人当时还没有“姓”的概念。
“子”延伸的含义还不止“子姓”,后世的表字的“字”多称“子某”,比如“石家庄赵子龙”,也与“子”表示的法律人格有关。商代的“子某”也可以称“某子”,所以周代的卿大夫也多称“某子”,比如赵简子、智襄子;春秋战国诸子也多称“某子”,比如老子、孔子。这都来源于“子”这一尊贵的含义,不过“子”也因“儿子”的本义又产生贬义,比如《春秋经》对楚、吴、越称楚子、吴子、越子,后世骂人称“小子”,都是这个含义。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内服有“子”,外服有“侯”“男”,还有无服的“伯”。那么是否有“公”呢?确实有,不过“公”不是生人尊号,而多指旁系先祖,比如卜辞说“勺岁于多公”,与先王进行区别。那么所谓的“公侯伯子男”,在商代都有一定原型,但与周代的“五等爵”差别还很大。至于“公侯伯子男”是如何发展为五等爵的?我们后文会详细说明。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北京晚报》《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