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原来是周代女子的名字,那么他的标准称呼应该是什么?

“姜子牙”原来是周代女子的名字,那么他的标准称呼应该是什么?

()
中文名:
“姜子牙”原来是周代女子的名字,那么他的标准称呼应该是什么?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日名”来源于商代的祭祀制度。我们在《史记》里看到商代诸王一律以甲、乙、丙、丁等天干十日命名,如商汤又叫大(天)乙、商纣又叫帝辛,这里乙和辛就是日名,代表他们去世后在周祭中受祭的日期。但周代诸王一律以文、武、成、康等谥号称呼,所以自古以来就

商朝名人推荐

“日名”来源于商代的祭祀制度。我们在《史记》里看到商代诸王一律以甲、乙、丙、丁等天干十日命名,如商汤又叫大(天)乙、商纣又叫帝辛,这里乙和辛就是日名,代表他们去世后在周祭中受祭的日期。但周代诸王一律以文、武、成、康等谥号称呼,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观点,即以铭文是否有日名区分商周断代或族属。但随着近现代考古发现,这种观点可能要被颠覆。比如在西周早期燕国青铜器上,就有“召伯父辛”的称呼。

其实在传世文献里,就有周人用日名的痕迹。比如《史记·齐太公世家》就有齐太公吕尚之子齐丁公、孙齐乙公、曾孙癸公的记载。燕国姬姓,齐国姜姓,都是西周分封诸侯。有意思的是,西周前期的齐国都城在营丘(今山东临淄),与高青同属于淄博地区,那么这个“齐公”自然不会是第二个齐国的国君,“祖甲”既然与丁公、乙公、癸公不同,那就只能是吕尚本人了。看来,至少在西周前期,日名制度还是沿袭了商朝制度的。

对于吕尚这个人物,我们并不陌生,他就是《封神演义》主角姜子牙的原型,也就是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姜太公。当然,我们也知道,从历史人物到文学人物,形象总是不停变化的。今天我们所看到影视中的姜子牙,也相当于是历朝历代创作集合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吕尚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物?他是如何从历史上的西周齐国国君,不断变化成今天大众熟知形象的?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吕尚这个名字说起。

吕尚为什么又叫姜子牙,他到底姓吕还是姓姜?这就涉及周代姓氏制度的问题,“姜”和“吕”实际上是一姓一氏的关系。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是同一个意思,但在周代,姓表示的是血缘集团,这个符号是不变的;氏表示的是社会集团,这个符号是变化的。怎么理解?姜子牙是“姜”姓没错,但这个“姜”姓分封出很多诸侯国,比如吕、齐、申、许、纪、向,这些诸侯国君都是姜姓,但他们的氏却各有不同,所以吕尚应该是姜姓吕氏。

那么是否“吕尚”“姜子牙”的称呼都可以呢?不然。在周代,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所以吕尚不能叫姜尚或姜子牙,而吕尚的女儿邑姜(周武王后)就称“姜”。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因为对于贵族男性来说,“氏”代表出自的社会集团,所以要着重突出;而对于贵族女性来说,不需要参加多少政治活动,而“姓”作为周代“同姓不婚”的依据,所以在女性名称中得以特别强调。至于女性的氏,当然也是婚前从父氏,婚后从夫氏。

在殷墟卜辞中,有一个方国“羌方”,活跃在今天秦、晋、豫三省交界一带,是商朝中后期的大敌,许多“羌”人经常被商人俘获,被当作人牲杀死祭祀。在甲骨文里“羌”“姜”是一个字,所以“姜”姓应该也来自羌方。姜姓羌方与姬姓周人,在先周时期关系就很密切,互相通婚。据说,姬姓始祖后稷的母亲就是有邰氏女子姜嫄,而周文王的祖母也是有吕氏女子太姜,周武王的王后又是吕尚的女儿邑姜,有些类似辽朝萧氏与耶律氏的关系。

那么“姜尚”“姜子牙”的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春秋战国之际,铁犁的普及与牛耕的推广,小家庭从大家族(氏)分离出来了,此时“氏”就不再代表社会集团。于是“姓”“氏”逐渐合流为后世的“姓氏”。今天的“姓氏”一方面代表了血缘,这是来自“姓”的功能;另一方面具体名称则更多来自“氏”,比如前文说的吕、齐、申、许、纪、向等诸侯国名今天都是姓氏。这样一来,大家往往就认为周代的姓氏也是一回事了。

东汉桓谭的《潜夫论》里,说“文、武师姜尚”“文王游畋,遇姜尚于渭滨”,这就已经将“吕尚”称为“姜尚”了。同理,后世称呼周文王为姬昌、周武王为姬发这也都是错误的,标准称呼应该是周(文王)昌、周(武王)发。至于吕尚为什么不称“齐尚”?其实在《齐太公世家》中,只有吕尚和齐丁公吕伋称吕氏,而之后的齐公则不再称吕氏。这反映吕尚、吕伋本因封齐国而改齐氏,但因出身吕国,所以习惯上还以吕氏称之。

除了“姓”“氏”不同外,“名”“字”在古代长期也是两回事,“名”代表出生的名,往往用于谦称;“字”代表成年的名,往往用于敬称。周代男子的字一般称为“子某”或“某父”,比如孔子字仲尼父,他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而吕尚在《诗经》中被称为“师尚父”,所以“尚父”应该是他的字;在《孙子兵法》中被称为“吕牙”,所以“牙”应该是他的名。但《封神演义》却说“吕尚,字子牙”,似乎把名和字颠倒了。

除了“尚”“牙”外,吕尚还有个名字“吕望”,“望”又是什么呢?早在《孟子》《荀子》就有“太公望”“吕望”的称呼。《史记·周本纪》中,周文王在渭水见到吕尚时,说祖父太公曾经说有圣人入周,周朝就会兴盛;您就是这位圣人吧?太公“望”您很久了!于是吕尚被尊称“太公望”。按照这个解释,“太公”本来应该是周太王,“望”则是盼望的意思。所以吕尚封于齐国,也就被称为“齐太公”;后来田和篡齐,也有样学样,自称“齐太公”。

除了这些称呼外,《封神演义》还说吕尚“号飞熊”。“飞熊”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史记·周本纪》说周文王出猎遇见吕尚前,曾经占卜到自己这趟得到的“非龙非彲(螭),非虎非罴”,而是霸王的辅佐。但这个“非罴”就被误传为“飞熊”了,后来元代《武王伐纣平话》,就说文王梦见一只长着双翼的老虎,儿子周公旦解梦说这就是飞熊,所以吕尚才有了飞熊的称呼,至于“非虎”则可能分化成另一个人物——武成王黄飞虎。

值得一提的是,“武成王”原本也是吕尚的封号。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下令两京和各州都兴建太公庙一座,正式把吕尚列入国家祀典。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封吕尚为武成王,按照文宣王孔子庙的同等规格建立武庙,至此,吕尚成为武圣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封吕尚为昭烈武成王;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在武成王庙建立武学;宋元丰年间编订《武经七书》,把题名吕尚的《六韬》列为武经必读书目。

吕尚还有一个称呼,就是“师尚父”,因为他在周朝担任太师。“师”是从古至今的一个军队编制,商周时期最高军事长官就是“太师”,各级军事长官也被称“师”。不过,当时“师”还没有“师徒”之“师”的含义,《潜夫论》说“文武师吕尚”,这显然是把吕尚当作周文王、周武王的老师了。在周代称呼中,可以以氏加名,也可以官职加名,所以吕尚被称为“师尚父”是成立的。

至此,我们讲清楚了吕尚各种名号称呼的由来,吕尚、吕尚父、吕牙、吕望、太公望、齐太公、师尚父以及祖甲的称呼都是正确的,而姜尚、姜子牙、飞熊这几个称呼则不太准确。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澎湃历史专栏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同舟共进》《北京晚报》《疯狂阅读》《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