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家博物馆旅游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的子龙鼎。这件鼎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陈列在展厅中间,一圆一方,高大魁梧,浑厚凝重。子龙鼎之所以能与司母戊鼎并列为国之重器,主要在于其体格庞大,分别代表出土圆鼎与方鼎的体积和重量之最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去国家博物馆旅游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厅的子龙鼎。这件鼎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陈列在展厅中间,一圆一方,高大魁梧,浑厚凝重。子龙鼎之所以能与司母戊鼎并列为国之重器,主要在于其体格庞大,分别代表出土圆鼎与方鼎的体积和重量之最。司母戊鼎高133cm、长100cm、宽78cm、重875kg,而子龙鼎高103cm、口径80cm、重230kg,虽然比司母戊鼎有所差距,但却超越了先前出土的方鼎。
为什么子龙鼎名气远不如司母戊鼎?这在于司母戊鼎1946年就发现,而这件子龙鼎却在2004年才在日本大阪美术俱乐部展出,之后又被神秘运往香港,国家文物局与财政局于2006年购回。所以相比司母戊鼎这位老前辈,它是国家博物馆的新成员。此前传说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之后便流入日本辗转倒手,具体信息也不得而知了。
子龙鼎为圆鼎,方形立耳,口沿下饰饕餮纹。有宽大卷角,尾部下卷,爪后有长距,中间加饰龙首。有趣的是,子龙鼎不但形状像龙,器主名字也叫子龙。内壁近口缘镌刻有“子龙”二字,“龙”字与饕餮纹的龙首颇为相似。“子龙”其人的器具之前也发现过,就是《殷周金文集成》记载的“子龙壶”,原物据说在英国;《殷周金文集成》还记载“子龙觯”,但陈梦家先生表示质疑;上海博物馆有个“子龙爵”,这个“龙”字也略有不同。
那么,“子龙”其人到底是谁呢?当然,肯定不是常山赵子龙。不过,我们不妨从赵子龙说起。
赵子龙名云,三国名将,云是名,子龙是字;“云”和“龙”是有一定联系的,那么“子”又何解?除了赵云之外,很多人都字“子某”,比如鲁肃字子敬、曹仁字子孝,这种称呼习惯可以往前一直推到春秋,比如孔子的得意门生就有仲由字子路、端木赐字子贡。孔子本人字仲尼,但孔子也有个“子”,这个“子”是尊称,而孔子本人也是子姓孔氏;孔子曾评价一个叫孔文子的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周代还有公侯伯子男的子爵……
如此多的“子”,存在于周人称呼中,不但容易产生混淆,也有些难以理解。所以我们要从商代去寻找源头。
甲骨文的“子”下半部分和今天一样,上半部分则像个口。整体来看,这像是一个有头、有双手和身体的人,但下半身却呈侧面一肢。本义就是父子之“子”,既可包含“女”,又可与“女”并列,和今天用法一致。不过,商代的“子”没有像今天区分儿子与侄子,同样“父”也不分父亲、伯父和叔父,一般以父辈之长为“大父”,父辈之次为“中父”,其余均为“父”,这反映商代长期存在的“诸子继承制”,直系与旁系区分不明显。
使血缘的“子”成为法律的“子”,有个程序叫“子子”,所以在法律意义上被明确为“子”的子女,就称作“子某”,这个“子”就成了他的贵族象征。“某”本是他的私名,但是在他被赐封土后,往往以其名命名封地,或称“某子”。既然他的封地被称为“某”,所以后代也可以称“子某”。比如“子画”“子效”“子渔”这几个人,既在武丁时期出现、又在文丁时期出现,期间相距百年,理解为氏族称号为妥。总之“某”同时具备私名与封地的双重内涵。
理清了商代“子”的含义,周代“子”的区分也就迎刃而解。周代有很多商代遗民,他们的法律名称都是“子某”,周代进行名和字区分,“子某”自然就成了字,以祖父字为氏的习惯也传了下来。不但如此,周人还据此制造出商人的“子”姓,文献说姓来源于上古帝王所赐姓,不可靠。“某子”同时又能作为封君称呼,所以诸侯卿大夫多称“某子”。之后又演变为对普通人的尊称,这就是老子、孔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的由来。
“子”的本义是父子之子,虽然可以引申出表示贵族的尊称,但也可以引申为表示儿子的蔑称。商代以商人贵族为“子”而以异族为“伯”,周代为异族推翻商代,故多以周人贵族为“伯”而以异族为“子”。这个“子”除了血缘区分又被引申为文化区分,比如春秋的楚、吴、越这些都称王了,但是鲁国人偏要称呼他们为楚子、吴子、越子,这就是一种对蛮夷的蔑称。到战国时期被改造为“子爵”,在前篇中有叙述。而“小子”也成谦称或骂人的话。
学者认为,子龙鼎是商代晚期器物,至迟不超过西周早期,子龙是商代贵族。所以“龙”可以理解为他的私名,也可以理解为封地,他这一族就是“龙”,姓、氏、名、字四者在商代尚没有区分。
关于子龙的器物,除了前述的几件外,有所争议的就是“子龚”与“龚子”。李学勤先生认为,“龚”从龙,可通假。那么子龙与子龚当为一族。《殷周金文集成》记载了三件子龚鼎,其中一件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传说也系辉县出土;还记载了一件子龚簋和一件子龚尊,尊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新乡市博物馆收藏一件子龚戈;《殷周金文集成》记载了龚子勺、龚子钺,英国还出现过龚子卣,等等。
还有一个容易与“子龙”混淆的“龙方”。虽然“龙”都可以解为地名,但子龙与龙方应当是两个氏族,因为“子”一般是商人的称号,而“方”却是方国的称号。方国与商朝的关系比较松散,时叛时服。武丁的两位王后妇妌、妇好都曾为伐龙方占卜过,龙方也曾来商朝进贡,并受武丁之命去打猎。卜辞还记载“妇龙示”,又代表龙方女子嫁至商族联姻。可见,这个“龙族”叛服不定,非近王室权贵“龙族”可以比。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辉县在西周为共国,春秋前期为卫国吞并,成为卫国共邑。“共”在甲金文里常写作“龚”,那么“子龙”的封地“龙”或许就在河南辉县。
参考文献:
李学勤:《论子龙大鼎及有关问题》
孟世凯:《商史与商代文明》
赵林:《殷契释亲:论商代的亲属称谓及亲属组织制度》
朱凤瀚:《子龙鼎的年代与铭文之内涵》
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
纣王酒池肉林,妲己恶贯满盈?周初文献揭露这些都是后人泼的脏水
这件文物证明周朝诸侯没有五等、只分三等,中间这个您可能没听过
出土的两篇《尚书》竹简与传世经典《尚书》不同,到底谁真谁假?
商代王后妇好生前是女中豪杰,为何去世后被商王主持与先祖冥婚?
“司母戊鼎”改称“后母戊鼎”已九年,然而很可能是把对的改错了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