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离牧野已不足500里,纣王为何把商朝主力调去打东夷

周武王离牧野已不足500里,纣王为何把商朝主力调去打东夷

()
中文名:
周武王离牧野已不足500里,纣王为何把商朝主力调去打东夷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商朝的军事防御体系 从后世的新王朝宣传之中我们经常看到对于旧王朝的描述一般都是旧王朝到了非取代不可的地步了,这才出现了很多主动的农民起义,百姓不仅仅是吃不饱饭了,而是吃不到上食物了,天灾在中国各地发生,各种起义和反叛接二连三的发生,这才有

商朝名人推荐

商朝的军事防御体系

从后世的新王朝宣传之中我们经常看到对于旧王朝的描述一般都是旧王朝到了非取代不可的地步了,这才出现了很多主动的农民起义,百姓不仅仅是吃不饱饭了,而是吃不到上食物了,天灾在中国各地发生,各种起义和反叛接二连三的发生,这才有了新王朝开国之君的踊跃出现,这种记载最先开始的应该是周代。

商朝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这个朝代之间所做的最主要的两件事情就是祭祀和打仗,在从商汤开国的时候开始一直到后面的帝辛亡国的这长达六百年的时间里面,商朝的势力都在不断的开拓,与其说商朝是亡于腐败和享乐,不如说是商朝这台战争机器摧毁了自己,战争促进了商朝的大繁荣,但也因为不可控的战争将商朝带向了灭亡。

商朝其实也是很得人心的,他们的都城周围至少是被五层力量团团包围并保护的,内部最为核心的力量当然就是商朝王帝辛自己的精锐部队,第二层则是商朝贵族的嫡系部队,第三层则是周围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的戍卫部队,到第四层才是周边归化诸侯国家的部队,最外层则是一些地方上的小国部队,试问这样的防御体系和军队布置谁人可以攻打进来?

根据这样的情况来看,没得个十几万的大军真的还是捅不破商朝这种军事防御,首先五层防御之中的军队都是不同的阶级成分,就单独从概率学上来说的话,你去派遣说客劝他们投降,也不可能做到同时让五支军队同时投降啊!外层诸侯和内层的商朝贵族世代接受君王的恩情和财富,不可能为一个穷困的周人而背叛富裕的大商啊!那周人到底是如何捅破商朝的五层防御体系的呢?

周人的尖锐进攻

商朝军队之强大其实已经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他们的军队最远的时候曾经打到了如今的巴蜀地区,蜀道难再难也难不过商朝的勇士。湖北地方的三苗和诸多的蛮族都是被商朝精锐赶到了更南的地方去开拓,根据今天的人口数据统计,商朝末年的全国人口数据应该是达到了800万左右,商朝君王能够直接统治的军队也是不会低于20万这个数字的。

但就是这样恐怖的上古时代拥有着这样一支足以扫荡天下的部队的商朝军队却在周武王进攻的时候消失不见了,那个时候甲骨文之中记载的帝辛布置的五层军事防御体系就如同被抽空了一般,周人既没有遇到所谓的诸侯部队防御,也没有遇到城内的精锐和贵族联军,而是一群从监狱之中临时组建起来的犯人,结果就是临阵倒戈,周人轻松了赢得了这场国家之战。

这个说法很多地方都值得今天的我们去推敲,如果不是那个时候的周人在篡改史书,那就是那个时候的历史没有记录详细,到底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使得商朝都城周围的防御为之一空。周代的史书之中记载周武王的军队从牧野誓师之后五百里的路程足足花费了32天的时间才走到了商朝都城朝歌。

这五百多里的路程之中没有遇到什么百姓,也没有遇到商朝内诸侯军队的盘问,更没有什么孔子记载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那些主动来感激的老百姓,如果有的话,依照周人爱宣传的性格是绝对会去写,甚至会去夸大的,问题是一个迎接的人都没有,你让周人的史官怎么去编写,难道真的叫他在竹简上面写“喜迎王师”吗?

商朝戍守部队的去向

五层戍守部队的去向在周代的时候是一个闭口不提的话题,其实问题不是周武王这些人他们不知道,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商朝精锐部队去了哪里所以闭口不提甚至专门的让史书记录者隐藏了这段历史,问题就是在于这段历史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开国的光荣性,认为他们改朝换代太过于“侥幸”,没有对前朝实施一场伟大的歼灭战。

基于这种考虑,不仅是周武王,很有可能周人的高层都参与到了这个决策之中,所以在史书之中对于这段历史则是闭口不提,时间线都显得比较突兀,帝辛一回来似乎就是面临着亡国的危机了,就连军队都没有地方使用了似乎只能接受自己失败的命运,然后自焚烧掉了豪华的宫殿和商代祭祀的高贵场所,周武王则是成为了周人和商朝平民共同歌颂的英雄,那么这样的历史真的正确吗?

说起这个戍守部队的走向就必须要从商朝的戍边部队走向和商朝的用兵方向开始说起,从商朝开国皇帝商汤开始,他们用兵的主要方向就是西方的羌人,到了中后期以后,商朝的用兵方向就是东方的东夷了,很多人在问为什么要对东夷用兵,攻打他们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你足够仔细的阅读和观察近代考古的历史的话你会发现商朝军队的主要两个特点一个是参与祭祀,一个就是参与打仗,这两件事需要的东西都有着巨大的差别,通常需要从不同的地方获取,就像商朝祭祀大部分都是使用的俘虏,而这些俘虏在商朝前期的时候一般都是来自于和西羌的战争之中。

到商朝中后期以后,这些俘虏的主要来源就是和东夷的战争了,祭祀需要的最主要物体除去祭祀所用的甲骨进行占卜之外就是要使用大量的青铜器物了,那个时候的中原根本没有生产青铜器所需要的大量铜矿,所以早期商朝用兵南方来掠夺金属矿物,用兵西北来掠夺祭祀所使用的奴隶,到发现东夷之后,商朝的君主发现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

东夷不仅拥有大量的人口,也拥有大量的铜矿,所以从盘庚东迁之后的商朝改变了过去使用百年的西北,南方同时用兵的策略,而是将兵力收缩专心开发东夷,这样只需要用兵一处就可以同时获得过去用兵两处的收益,这么划算的战争何乐而不为呢?

西周野心由来已久

西周从季历时代就已经开始不老实了,季历的辈分很高,是周武王姬发的爷爷,因为他密谋开疆拓土的事情被崇侯虎报告给了那个时候纣王的爷爷文丁发觉,便直接派遣大军活抓了季历,然后将其处死,但他的儿子姬昌依旧是不老实,不仅不收敛,反而更加的猖獗,所以到纣王的时候也是将姬昌囚禁了长达七年之久,后来纣王走错了一步棋就是为了西部的战马放走了姬昌。

到周武王即位的时候,他的势力一度强大到可以和纣王对抗的地步,在他即位的第二年的时候,他就曾经到孟津和八百诸侯会盟。这种时候的纣王其实就已经知道了来自西方的军事威胁,不过的是东方的东夷也在叛乱,比西周更凶猛的直接起兵了,所以那个时候的纣王制定的战略就是先解决东夷,再解决西周。

史书之中有一个细节在周武王阅兵的时候发生的很明显,就是那个时候参加会盟的八百诸侯看到了士兵人数之多,一时间群情激奋的叫嚣“纣可伐矣”。对于当时的情况恐怕只有周武王和姜子牙等西周的高层才知道表面看起来威风凛凛的孟津会盟其实脆弱无比。

真正要遇到了商朝的精锐部队那就鸟兽散了,所以周武王在得知了前方军情和自己的实力之后决定撤兵威下一次做准备,但撤兵也要撤得漂亮,不然很有可能就会变成败兵,所以那个时候的周武王跟参加会盟的诸侯说自己还看不清天命到底有没有改变,这个时候不是讨伐的最佳时机,这里处理的就很好,直接使用天命未改将这些会盟诸侯忽悠回去了。

东夷和西周拖垮了商朝

其实这里的周武王应该是得到了重要的军事情报,那个时候并不是他们夜观天象知道了天命未改,而是前方周人的探子得知了纣王将部队紧急调回来了,或者说探子看到商朝都城之中的五层戍守部队完整无缺,这些证据都证明那个时间段的周武王即使是有了八百诸侯的支持也不敢和纣王硬碰硬,所以他选择了撤兵。

再到第二次孟津会盟的时候,周武王和其他诸侯的行军速度明显都快了很多,只用了六天的时间就从孟津到达了牧野,那个时候天空之中下着大雨,很多诸侯都以为这次周武王又要说什么天命未到,大家都做好了撤军下一次再来的时候,甚至就连军队之中的军事都说士兵感染疾病的比较多,请求撤军,但周武王却是在独力坚持。

其实这里根本不管什么天命的事情,那是因为周武王知道那个时间段的纣王已经将朝歌周围的五层戍边部队和精锐都调集到东方讨伐东夷去了,所以这个时候的周武王才不顾士兵的伤亡和诸侯的厌战情绪急速进军,他要乘着纣王主力进攻东夷的时候攻下朝歌,这样从名义上来说他也就灭亡了商朝了。

如果失去这次机会让他和纣王的商朝精锐部队直接正面对战一场的话他是永远都打不赢的。所以不是历史之中的纣王太过于昏庸,而是两线作战不是谁都能耗得起的,本来想击败了东夷之后彻底解决西周问题的纣王却最终失去了机会,而中国乃至于世界历史之中也不知道有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败在了“两线作战”上面。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