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军,应该建立怎样的制度? 青铜钲 荀子侃侃而谈道:将军以金(即钲,一种敲击乐器,一般在战场上用于下达撤退命令)鼓号令三军,至死不弃金鼓;御者驾车冲锋,宁死不松缰绳;百官各司其职,至死不擅离职守;士大夫浴血奋战,死于战阵之中。 众人协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王者之军,应该建立怎样的制度?
青铜钲
荀子侃侃而谈道:将军以金(即钲,一种敲击乐器,一般在战场上用于下达撤退命令)鼓号令三军,至死不弃金鼓;御者驾车冲锋,宁死不松缰绳;百官各司其职,至死不擅离职守;士大夫浴血奋战,死于战阵之中。
众人协调一致,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要把服从命令看得比建功立业更重要。不让进攻时进攻,和不让后退时后退,那是同等的罪过。
不杀害老弱,不践踏庄稼,直接逃跑不追,
负隅顽抗不饶
,主动投靠的不当俘虏对待。该杀的是祸害百姓的人而不是百姓,但如果有人试图保护敌人,他就是我们的敌人,
格杀勿论
。
周成王姬诵封
主动归顺
的
微子启
于宋,而顽抗的曹触龙则被斩于军中,就是这个道理。
荀子
荀子说到此处,聊的还都是战争中的一般原则,基本靠谱。但接下来的话,因为涉及被儒家立为标杆的西周王朝,就开始不着调了。
殷商归顺的百姓,在大周享受和老周人一样的待遇,因此,近处的人无不歌功颂德,远方的人亦不辞劳苦前来投靠,不管是多么边远荒蛮的国家,周天子都会派出使者,让百姓安居乐业,最终,四海之内如同一家,就没有不服的,这才是为人师表的样子。也是为什么《诗经》里写到: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此处笔者只想问一句,若果真如荀子所言,那史书上的“
血流漂杵
”和
宁死不食周粟
的伯夷、叔齐二人又当作何解释?
而且,生前爱拍马屁的曹触龙也许死有余辜,但出卖国家和祖宗基业的微子启就值得人们效仿吗?
微子启名子启,是商纣王子受
同父异母的哥哥
,因为
庶出
而
未能继承爹的王位
,弟弟子受做了大王后有些不靠谱,子启
劝了他三次
,子受依然置若罔闻。
于是子启给自己找了一套漂亮的说辞:
父子血浓于水,君臣义理相连
。父有过,儿子三次都劝不动,就应该
跟在爹屁股后面嚎哭不止
;君有过,为臣者三谏不改,君臣之义也就没了,臣子当自行离去。
随后便真的离开了弟弟,另立门户。似乎全然忘了,这世上还有
长兄如父
的说法——
又有几个父亲会放弃自己的儿子呢?
殷末三仁
当然,总的来说微子启这么做并没有太大毛病。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后来与子启并称为“殷末三仁”的还有他的另外两个亲戚。
其一,是子受的叔父箕(音:基)子。
箕子见小侄子用上了象牙筷子,悲叹道:“今天用象牙做筷子,明天惦记着用玉做杯子,
奢侈之风一起,国家就完蛋了
”。于是就说了侄子几句,结果子受完全当耳旁风,做叔叔的也没招。有人便建议道:“咱走吧,不跟他怄气了。”
“为人臣子,谏而不听便离他而去,这是
张扬人主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
,事儿不是这么干的。”箕子拒绝跑路,从此披发佯狂做了奴隶,隐居弹琴,聊以自慰,还整出一曲儿,名为《箕子操》。
后来殷商破亡,箕子远遁东海,在朝鲜半岛立国,世称“箕子朝鲜”。
另一位更出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比干,也是子受的叔叔。
也许是被亲戚唠叨烦了,当比干也去劝侄子消停点时,子受不但不听,还
把叔叔给解剖了
,美其名曰要研究一下七巧玲珑心。暴虐,真的是太虐了。
微子启
暴虐的子受最终身首异处,这其中到底有哥哥子启的几分“功劳”,众说纷纭,此处不去细究。
周武王姬发挺进朝歌时,
已经跑路多年的子启
不知从那儿冒了出来,
手持殷商祭器
,还
发明了一套“牵羊礼”向姬发投诚
,姬发一高兴,便让他官复原职,后来又在姬诵和周公手上
成为一方诸侯,建立宋国,香火绵延近八百年。
人各有志
,子启好歹也算是替商汤王子履
保留了一丝血脉
,笔者不好指责他
通敌叛国
,但这所谓的“
殷末三仁
”中,子启和他的叔叔们比起来成色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难怪
慧眼如炬的毛主席
会说:
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
毛主席
聊完了“殷末三仁”,咱们来继续聆听荀子的“高论”:
王者之军替上天执行惩戒,而不会挑起战争,不进攻固守的城池,
不攻打顽抗的敌军
,
敌人如果上下一心,相亲相爱,那真的是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
不屠城,
不偷袭,不留军队占别人的地儿
,到了约定的时间就让士兵们回家,因此,那些治理混乱的地方,老百姓都想把自己的领导换了,让仁者来带领大家共创幸福生活。
荀子话音刚落,临武君再次大声叫好。
此处,
我严重怀疑临武君是荀子安排的托儿
。
前面还说顽抗者格杀勿论,后面就不攻打顽抗的敌军
了,荀子老先生是欺负咱们不识字还是逗我们玩呢?如此
自相矛盾
,临武君还叫好,难道老先生讲话的时候这哥们睡着了?
假如您看过我之前关于商汤王“鸣条之战”和周武王“牧野之战”的拙论,您就指定明白,荀子这一段纯属痴人说梦。
箕子
一个叫陈嚣的人大概和笔者所见略同。
所以他问荀子道:“
先生议兵,满口仁义,既然仁者爱人,义者讲理,那又何必派兵去打别人?打仗,不就是为了掠夺吗?
”
“这你就不懂了,所谓仁者爱人,爱人,所以痛恨恨那些害人的人;义者讲理,讲理,因此憎恶那些作乱的人。用兵,是为了除暴安良而不是掠夺。”
荀子一番话,大义凌然。后面还举出
尧伐驩(音:欢)兜
,
舜伐有苗
,
禹伐共工
,
汤伐有夏
,
文王伐崇
,
武王伐纣
等六个例子,称此
四帝两王
皆
以仁义行天下,兵不血刃,八方来朝,德被天下。
比干
陈嚣听完荀子的话是什么反应,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如果是我,虽然内心对这位悲天悯人的儒家大师心存无限敬意,此处能给他的,依然只会是“呵呵”。
尧、舜、禹这三位
在自己家门内玩“禅让”
的老祖宗咱就不说了;周文王姬昌
好歹没对领导动刀子
,咱也勉强认他仁义;但
子履
和
姬发
这俩人,
以臣谋君
,
主动挑起战争
、
行贿
、
偷袭
、
抢掠、追杀,一样没少干
。同样是这些事儿,
怎么搁别人是暴行,搁他俩就成了仁义呢?
退一万步说,笔者就算
捂上眼睛,昧着良心
,承认二人造反是吊民伐罪、替天行道。那么,
罪人伏诛,天道得彰后,按着儒家的标准,难道不该还政给姒家(夏朝王室)和子家(殷商王室)吗?
那子启可是姬发亲自认证的“仁人”,由他来执掌天下,名正言顺,再合适不过了,
怎么还是自己登基改朝换代了呢?
所以说,
抢就是抢,抢嬴了算你本事,谁也不敢不服,但老是尬聊仁义就没意思了。
可见,
商汤周武之仁值得怀疑,微子启“殷末三仁”的声名更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求知路上,还是不要人云亦云,多一些独立思考才好。
渔樵故纸致力于以有趣的语言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史实正而不闷,观点奇而不歪。愿大家一笑之后有所得!
欢迎关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深表歉意,知悉后即刻删除。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