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统治者,为了控制全国的土地并进行经济剥削,实行井田制管理

商代统治者,为了控制全国的土地并进行经济剥削,实行井田制管理

()
中文名:
商代统治者,为了控制全国的土地并进行经济剥削,实行井田制管理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商代依据矩弓、步等对田地进行丈量,形成了以田为代表的地积单位。商代甲骨文中“田”字有如下:田、圆、風用和囲等写法,正是按照井田制开垦出来的方块田的图画,反映了商代晚期对农田的修整已经有了一定的

商朝名人推荐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商代依据矩弓、步等对田地进行丈量,形成了以田为代表的地积单位。商代甲骨文中“田”字有如下:田、圆、風用和囲等写法,正是按照井田制开垦出来的方块田的图画,反映了商代晚期对农田的修整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划。井田制就是对田地进行测量后,将其划分成阡陌纵横、沟油交错的井字形方块逬行耕作。

甲骨卜辞中的“土田”即为对土地的测量:“土田"即''度田",指在开荒、翻耕等工作开始之前,进行度暈土地,以便"农分田而耕气田地以疆界相划分,甲骨卜辞中有'‘疆"、等字,字形均与田地有关。

《说文•畠部》曰:“畠,比田也“矗,界也,从畠,三其界画也”。段玉裁注说:“信南山,我疆我理。《传》曰:'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

“疆''初指田地之界,后引申为国家疆界之义。“疆”从田、从弓,弓为丈量土地的工具戚。“疆”字加一矩弓,当为丈量土地以及测量边界的指事字网。《仪礼乡射礼》:“侯道五十弓”。贾公彦疏曰:“六尺为步,弓之古制六尺,与步相应。”商代青铜解刻铭'僵父己"。'僵”字中间的7形,当为丈量田亩之矩岡。

因此,以人造物体矩弓或人踱步来丈量土地,在商代应比较普遍。古罗马人制造方田时,先用悬规测定土中,由这一中点划出两条大路正交成十字形,再纵横两两平行作无数小径,便形成无数规整的区划;或为正方,或为矩形,每一区划为罗马尺240方尺网。古罗马人同样使用着规、矩,来对土地进行划分。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商代应也使用了绳子来丈量土地。甲骨文中已有了''糸"字及以“糸"为偏旁的字。《说文•糸部》曰:“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糸部》还说:“绳,索也。从糸,蝇省声因此商代应该已有了用细丝做成的绳子。

《礼记•乐记》“以绳德厚'‘郑玄注:“绳,犹度也《商君书•禁使》曰:“探渊者,知千仞之深,县(悬)绳之数也”。均是说绳子可用来度地。这种习俗在世界其他国家也经常见到。

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公元前1800〜1600年的草纸,上面记录有公元前2200年前的测量规则,证明一些测量家或“牵绳者”已用绳来丈量土地,并把结果记录下来网。在公元前1400年的埃及壁画上也有劳作者用结绳在丈量土地的生动画面。因此,绳子也常被先民作为丈量土地的常用工具。

为了实行经济剥削,商代统治者依赖矩弓、绳子,或踱步,以“田”为单位对土地进行了划分。这些均需以成熟的长度制度作保证。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商代的容量器具。商代应具有了较为成熟的容量制度。迄今尚未发现商代正式的量器,容量制度亦无记载,但却发现了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专用量器。历年在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殷墟商代晚期等遗址中发现了许多大口尊及其残片。

这些大口尊具有如下特点:(1)数量大,是商代比较常见的陶器;(2)形制一般为大口、短颈或长颈、凸肩或无肩、深腹略鼓或瘦细斜直,圆底或尖圆底,皆细泥灰陶,制作精致;(3)在口沿内侧,多刻划有一个或两个以记数字为主的陶文记号。这些大口尊应是商代的陶质粮食量器。

大口尊的形制也在不断发生演变,这与其作为量器使用有关。如尊的口部由侈口变成大敞口和肩部由凸圆肩变成无肩,可能是为便于在交易中的谷物粮食装进与倒出而改进的;

肩部多饰三周和一周附加堆纹,以及对称的握手等设施,应是为了加固陶大口尊和便于搬动与倒置所致,晚期时虽不加堆纹与握手,但尊的颈部已变成斜直,腹部变成圆筒形,搬动倒置已比较方便。

大口尊口沿上的陶文,大多数为记数的记号,其中尤以从到"十”的记数字为多。因大口尊多为残片,具体容积无法推算,但据安金槐先生当年亲自测试,但凡口沿刻划的陶文记号相同,其口径也基本相同或极其相近。因此这些陶文就应该是表示器物容量的数字。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大口尊是商代专用的粮食量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陶量一脉相承。商代农业发达,而手工业较前也有了很大发展。一方面,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铸铜业的发达,使得许多青铜生产工具运用到农业中来,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手工业的发展也促使更多的剩余产品参与到了流通中。

同时,农业的发展也将更多剩余农产品带到了流通领域.因此,陶大口尊很可能就是衡量参与交换的粮食数量的一种专用量器。陶量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现较多。如战国时期韩国的阳城陶量,为直口、宜壁、平底的圆筒形,与商代的大口尊的大口、直腹圆筒形的形制似有一定联系。

而阳城陶量的口沿和腹壁上也刻划有陶文记号,与大口尊口沿内侧的符号基本相同,且刻划方法相同.战国时期邹国也发现有大口、直径、平底的陶量。因此,商代的陶大口尊应是当时衡量粮食体积的专用陶量,与春秋战国的陶量一脉相承。

目前尚未发现正式的商代量器,容量单位亦不清楚,但从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来看,出现真正的量器应毋庸置疑。大口尊陶量器正反映了当时各种专用量器的普遍使用。我们推测,商代应是继承了夏代斗、斛(石)制的容量单位制度并有所发展的。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商代的重量单位。商代未发现专用权衡器,但比较成熟的衡制和重量单位应已出现。商代晚期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屮字,似乎已用作重量单位网。

“字‘字在金文中多作似以双手抓金属块,反映了该字与青铜冶铸业的密切关系,而“毋"字可能已用作表示金属的重量单位。虽然在商代“哥”作重量单位尚缺乏实物证据,但战国时期一导的重量已经确定,应渊源于此。

商代发达的青铜冶铸业离不开严格的重量检测工具。商代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期。青铜器种类繁多,冶铸技术成熟,分工细密,工艺精美。青铜器包含了铜锡两种或铜锡铅三种成分,铜锡含量的不同会导致青铜器具有不同的性能。

因此铸造时,需要根据所铸造器物的类别和用途,将铜、锡、铅严格按照各自不同的比例进行配比冶炼。于是,对不同原料的称量成为了冶炼中的必要环节,而成熟的称量工具和方法则必不可少。

据对出土的一些青铜器所作的合金成分分析,青铜刀的铜锡比例一般是:85%的纯铜,15%的锡:铜镰:83%纯铜,17%锡。商代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其各种原料的比例是:纯铜84.77%,锡11.64%以及2,79%的铅叫。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铸造青铜器,尤其是一些形制复杂或大型的铜器,需要对所需原料按重量比例进行细致配比,而在设计器形的时候,长度的测量同样重要。在早期的手工业作坊里,运用各种专用测量器具来测量长度、重量的方法,对科学的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网。

金属冶铸业需要严格的重量检测工具,这在其他文明古国的资料中也可以见到。埃及上古时代的墓葬中就已出土了公元前5000年的天平和石质磋码。埃及第三一六王朝的冶金技术已十分发达。

在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神像的装饰壁画上,已体现出精巧的冶炼技术,冶炼工场内工匠们在用天平称重,并把称重结果记录下来。

在十八王朝时代(公元前1567~前1320年)的墓葬壁画中,也保留了人们用肩挑鱼的形象,埃及的古墓中还发现了人用肩挑而象征“天平”的图形.地中海古希腊迈锡尼诸国,在公元前15~前12世纪时也已用符号砒来表示重量单位列。因此,准确的称量系统,正是金属冶铸业发展的基础。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目前虽未发现商代专用的称量工具,但发达的青铜冶铸业以及其它各类手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完善的称量系统。因此,商代应该已经出现了称重的专用工具,只是目前还未发现或者没能保存下来而已,商代的重量单位制度应该较夏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度量衡与商业有着密切关系,是商品价格的标尺”商族以善于经商著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度量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囿于资料的局限性,商代度量衡制度的具体情况迄今还不完全清楚。

结语

但有一点可以明确,作为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均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商朝的度量衡制度应更趋成熟。随着历史研究和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商代度量衡制度的全貌终将被人们所认识。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