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历史角度而言,这一举动蕴含的信息量其实很大:周天子自我破坏了三大支柱之一,周王室的衰落态势体现无疑。 周王朝统治的支柱是啥?从官方的史学观点来看,自然是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等等;但如果通俗点理解,可以归为三点:规矩、实力和信义。 规矩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而从历史角度而言,这一举动蕴含的信息量其实很大:周天子自我破坏了三大支柱之一,周王室的衰落态势体现无疑。
周王朝统治的支柱是啥?从官方的史学观点来看,自然是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等等;但如果通俗点理解,可以归为三点:规矩、实力和信义。
规矩很容易理解,即上面这段第一句话所指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周公旦、周成王的“制礼作乐”,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涵盖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等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对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等各阶层的言行举止行为、所受待遇进行了严格规范,等级分明、森然有序。
但要维持规则,首先要靠实力。周天子虽然大封诸侯,但没有任何一家诸侯能在实力层面与周王室相抗衡;无论任何时代,力量的碾压才是维持稳定的压舱石。
维持规则的第二大秘诀就是信义。周王室所分封的诸侯,大多是宗室、功臣与姻亲。在一定阶段,血缘关系诚然能加强凝聚力;但即使亲兄弟也会有矛盾,更可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系会逐渐疏远。所以,周天子要保证自己的地位,还得取信于诸侯、取信于民;毕竟武力的碾压只能让人口服,信义才能让人心服。
周夷王烹杀齐哀公
不过,就像俗语说的那样:富不过三代,“贵”也同样很难持续三代。周王朝的颓势其实在三代君王之后就开始显现,这也是后来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规矩、实力、信义逐渐崩溃;周夷王烹杀齐哀公,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下面大概理一下这个过程。
周武王姬发建立了周王朝,但在克殷三年后他就驾崩;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叔叔周公旦辅政。
周成王20岁时,周公旦交回政权。随后周成王再接再厉,继续完善礼乐制度,并大封诸侯、派兵东征,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周成王之子周康王也是英明之主。父子俩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据说“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后世称之为“成康之治”。
但从第四代开始,周王朝就逐渐体现出颓势。
周康王驾崩后,其子姬瑕即位,后世称之为周昭王。此君自幼生长在深宫,极少接触人间的艰难困苦,只是看到父亲仅仅坐在王座上,就能轻轻松松地指挥满朝文武,诸侯们也乖乖地进京朝奉,这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当周天子太容易了!
一个帝王但凡有这种心态,治理国家时往往有这两种毛病:一是思想麻痹,忘记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二是方针政策流于冒进,大多穷兵黩武(如后来的隋炀帝)。
周昭王
这两点周昭王都具备了。首先,他放任子民“僭越”。如在周昭王九年(前987年),鲁国发生政变,鲁侯之弟杀死鲁幽公、夺取侯位。这种明目张胆破坏周礼的大事,周昭王竟听之任之、不作任何反应,导致规则逐渐败坏、人心浮动。因此史书称“昭王之时,王道微缺”。这就是“规矩”败坏的开端。
其二,穷兵黩武。除了征伐东夷各部落外,周昭王多次南征楚国。根据《竹书纪年》的说法,第一次他获得大胜;第二次结果很惨烈:“丧六师于汉”;第三次则更是惨不忍睹:“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
随后周昭王之子周穆王接班,由于他一生中喜好坐着八匹马拉的大车到处巡行,所以被一些史学家戏称为最早的“官方旅行家”。“穆王西行”的故事甚至声称周穆王在瑶池见到了西王母。而这种长年累月的远游,极大消耗了周王室的物力、财力。
接下来的周恭王(也称周共王)也喜欢狩猎,而且非常要面子、凡事追求排场,甚至还大度地把自己直辖的土地分封出去,导致周王室的直接控制区越来越小,收入随之锐减。
随后的周懿王更加离谱,他为人懦弱,在位期间政治腐败、国力越发虚弱。据称,连西戎进犯,他都没啥反击的心思。史书称“懿王之时,王室遂衰”。
西周分封形势图
这就是“实力”衰落的直接体现,周王朝的第二大支柱也开始溃散。
在位七年后,周懿王就病崩了,随后发生了周王室内部的首次违规夺位事件。
周懿王驾崩后,按照父子相承的宗法制规则,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太子年幼懦弱,周恭王之弟、周懿王之叔姬辟方乘机夺取王位,是为周孝王。
姬辟方的出发点,也许有“为公”的因素,即:面临王朝的颓势,由成年君王执掌权柄、力挽狂澜。而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确实体现出了这份正面。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面对内忧外患,他投入极大精力开辟牧场、促进养马事业,其目的很简单:对外能有效对付西部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对内加强内部各诸侯国进行军事震慑(在这期间,负责养马的嬴非子表现优异,被封为秦君,秦国就此诞生)。
但周孝王还没来得及中兴周室就驾崩了。随后,在诸侯们的拥戴下,当初被剥夺天子之位的姬燮王者归来,这就是周夷王。
时隔十多年后终于坐上了周天子之位,周夷王的内心百感交集,对于那些帮助自己的诸侯尤其感激。为了表达这份感恩,他改变了天子之礼,不再站在朝堂上接受诸侯的参拜,而是亲自走下朝堂、与诸侯笑颜相见,一幅其乐融融的和谐场景。
但问题来了。对于周天子放下架子的做法,有的诸侯很感动,认为这是平易近人与民同乐;但有的却很不买账——天子就应该有天子的威严,这么低声下气的,成什么样子?于是,甚至有人因此从内心里瞧不起周王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周夷王的亲民之举,实际上也加快了“规矩”的破坏)。
这下周夷王就尴尬了,接见诸侯时他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严肃不对、一团和气也不行。所谓气急攻心,这种局面让他走向了极端,认为诸侯们是故意让自己为难。于是他决定杀一惩百、以儆效尤。倒霉的就是齐国君主——齐哀公姜不辰。
但齐哀公实际上并没有对周夷王不敬,只是在平日里因为一些小事得罪了纪国国君纪炀侯(也姓姜,本家)。周夷王三年(前883年),诸侯们在镐京朝见时,纪侯向周夷王添油加醋、说了许多齐哀公的坏话。周夷王勃然大怒,召齐哀公朝见。
齐哀公确实是个老实人。到镐京后,他不敢和撒泼发飙的纪侯理论,只是摆正姿态、客气地向周夷王解释。也许是心知这次凶多吉少,期间他给亲弟弟姜山写了封信,表示自己受到陷害、估计有来无回,嘱咐弟弟好好带领齐国,延续过去四代人创造繁盛局面。
而周夷王则是铁了心要杀人立威,他压根不听解释,残忍地把齐哀公丢进滚烫的油锅里烹杀。随后,他任命齐哀公的异母弟姜静为齐国国君,是为齐胡公。
齐哀公
但姜山可不是什么善茬:既然周天子不仁,也别怪我不义。他根本不买周夷王的账,带人打败了周静,自封为国君,是为齐献公。随后,他给哥哥齐哀公平冤昭雪、恢复名誉。
至于周夷王的处境,却没因“杀人立威”有所起色。相反,这一暴行招致了各诸侯国不满,暴躁的楚国国君熊渠干脆仿效天子、立三子为王。这一事件,让周王室的“信义”大受削弱。接下来,周夷王对外应对犬戎、对内平定各种叛乱,长年累月疲于奔命,周王室越发日薄西山。随后的周厉王、周宣王期间,情况虽然一度有所起色,但已经是强弩之末,直至周幽王时期镐京被攻破、西周灭亡。
当然了,西周的衰落,本质是时代发展、生产力进步、制度演进的必然趋势;但在任何时候,“人心”都是管理者必须注重的第一要素。也许规则会随着实力同步衰减,但信义更多的能由当权者决定。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