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自焚吗?

商纣王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自焚吗?

()
中文名:
商纣王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自焚吗?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提起历史上的暴君,帝辛可谓臭名昭著。世人更加熟悉他的另一个名称——“商纣王”。作为亡国之君,他被后人褫夺了帝号,冠以“纣”(“残义损害”之意)的贬称。漫长的时光间里,他一直被认定为凶残暴虐、荒淫无道的典型。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份“嫌弃”

商朝名人推荐

提起历史上的暴君,帝辛可谓臭名昭著。世人更加熟悉他的另一个名称——“商纣王”。作为亡国之君,他被后人褫夺了帝号,冠以“纣”(“残义损害”之意)的贬称。漫长的时光间里,他一直被认定为凶残暴虐、荒淫无道的典型。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份“嫌弃”从小就开始培养了。

哪怕多年过去,许多人都对“纣王之死”印象深刻:无惧摘星楼燃起的熊熊烈火,纣王与妲己各执杯酒对饮,决意自焚殉情,“大王请”“爱妃请”“就像我们初识那样”。

来源/动画片《哪吒传奇》截图

当年看到这里,只觉得邪不压正,大快人心——纣王昏庸,妲己歹毒,终于落得应有下场。但长大了再看,不免有些疑惑:武王伐纣、兵临朝歌,相比于战死沙场,纣王为何要选择退回宫内自焚这般惨烈却稍显窝囊的死法?这一情节,究竟是真实的历史,还是艺术化加工后的虚构故事?

纣王之死:自焚后被斩首说

动画片里,纣王在摘星楼里自焚而亡,只留下破败的宫城。但在很多史籍记载中,纣王不仅被活活烧死,就连尸身都无法保全,被周武王砍下头颅,甚至悬旗示众。

关于纣王自焚的说法,最早见于《逸周书》。《克殷》篇记载:“商师大崩,商辛奔内,登于鹿台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武王来之后,“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折县(悬)大白之旗”。

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所载与之略同,只是增加了些细节:“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至纣死所,“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以轻剑击之,以黄钺斩纣头,县大白之旗”。

有人会质疑:自杀的方式那么多,为什么纣王要选择自焚这种漫长而痛苦的死法呢?支持自焚说的学者们给出了多种解释:

有的说纣王想要保证周武王亲眼看到自己被烧死,想用自己惨烈的死亡为自己的后人谋条生路;有的说纣王是为了维护自己作为君王的最后尊严,把自己的尸体烧毁,让周武王没有机会拿自己首级炫耀(虽然失败了)......

来源/姜才华《九轩封神演义》连环画

其中还有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说法:即纣王选择自焚,与“凤凰涅槃”的信念有关。时人坚信氏族的图腾会变为本氏族的特殊保护者,而据说殷商族属鸟图腾族,正所谓“天命玄乌,降而生商”(《诗·商颂·玄鸟》)。这也是商王室自称是深的后裔的缘由。故殷纣死到临头,还有恃无恐,扬言“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他的自焚,原是向死而生,希冀其图腾祖先“玄鸟”(即“凤凰”)能显灵庇护他,甚至让他不死重生,转败为胜。

如此一来,纣王死前要“蒙衣其珠玉”的做法也有了解释:除了彰显自身尊贵之外,更实际的用途是方便其图腾祖先辨认——玉衣象征着凤凰“五彩以文”的鲜艳羽毛,而珠玉放在一起为了模仿锵锵系珮环相击的玉声以引起注意,因为“凤皇于飞,和鸣锵锵”。

至于为什么纣王死后还要破坏他的尸身,一方面许是为了报复,毕竟周武王与纣王有着三代“世仇”,文丁杀季历(武王的祖父),而纣王更是“囚文王七年”,并且残忍杀害了武王的兄长伯邑考(烹以为羹);另一方面或许与原始宗教中的厌胜巫术有关,在事事都要求神问卜、极端迷信鬼神的武王眼中,可能只有斩首才能彻底摧毁纣王。当然,也有学者将斩首视为古代战争中军礼的一种。

对于上述种种说法,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却觉得过于牵强。然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千年过去,纣王自焚时的真实想法,武王斩尸时的内心思绪,早已不得而知,只凭后人揣测了。

纣王之死:被生擒后斩首说

事实上,纣王究竟是不是自焚的,仍然存疑。除了自焚,关于纣王之死,学界另有一说:即纣王是在与武王作战时遭生擒然后击杀的。

支撑这一说法的史籍也并不少,尤其在先秦典籍中习见。比如《韩非子·喻老》:“文王见詈于玉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吕氏春秋·简选》:“武王虎贲三千人,简车三百乘,以要贾子事于牧野,而纣为禽”;《墨子·明鬼下》:“(武王)与殷人战乎牧野……(武王)折纣而系之赤环,载之白旗”。《尸子》中甚至还有这样一段令人悚然的血腥描写:“武王亲射恶来之口,亲斩殷纣之颈,手污于血,不温而食。当此之时,犹猛兽也!”

《墨子》书中对纣王兵败的描写。来源/国家图书馆

此外,还有《风俗通义》引《尚书》:“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八百人,禽纣于牧之野”;《竹书纪年》:“武王亲擒受(纣)于南单之台”;《贾谊新书·连语》:“(纣)身斗而死,......纣之官位与纣之躯弃之玉门之外”等等。

虽然被擒获的地方有些不同,但核心事实却差异不大,难怪有学者感叹:“此事(纣王战场被杀)在古时大概已是人所共知。”

而诸多史料也证明,纣王死于战场上,必然要被斩首示众。武王伐纣,所率除本国军队外,还有各诸侯国的联军,实力分散——面对兵如林立的七十万商朝大军,要提振己方军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将纣王斩首于两军阵前,殷兵见主帅已死,必然失了战心,大崩而溃。银雀台汉墓出土的简书《六韬》残卷上就有记载:“禽受(纣),系其首于白”。

若单纯按年代远近来推断,似乎盛行于先秦时期的“被生擒后斩首”说更靠近商代,会更可靠一些。但为什么司马迁《史记》中却采用了自焚一说,且一直影响至今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司马迁个人受正统观念束缚,更倾向于相信他眼中的正史《逸周书》。所谓周书,即周人的官方文书记载,必不可能塑造其君王嗜杀血腥的形象,尤其推翻的还是以残暴著称的纣王。从小邦之主被拥护为大国之王,要想巩固统治,武王必须要立一个和纣王全然相反的正义人设。

《逸周书》安排纣王自焚而亡,然后才被武王斩首,不仅显示了后者的果敢英武,也不会破坏其成兵不血刃的圣人之德。倘若纣王不是自杀,而是在战场上被杀,那武王不仅成了杀人凶手,也成了弑君的逆臣贼子,将陷于伦理困境之中,无益于周王朝统治的合理性。

周人的宣传攻势再借助司马迁的“推波助澜”,圣人武王的形象逐渐固化下来,并获得了儒家学者的宣扬。自焚说因此取代生擒被斩说,逐渐成为主流。

纣王与武王:善恶并不分明

在动画片《哪吒传奇》“纣王之死”那一集,其实还有一句经典台词:面对无法挽回的败局,妲己想向纣王坦白自己的狐妖身份,却没想到被纣王制止了,他说“寡人早就知道爱妃是狐狸变的,寡人宁负天下也绝不负你”。回过头来看,妲己和纣王的爱情也确有几分动人。

来源/动画片《哪吒传奇》截图

但问题也来了:纣王没有辜负妲己,那他究竟有没有负天下人呢?纣王与武王,真就是恶与善的两个极端吗?

事实上,曾有不少学者在深入研究后试图为纣王“翻案”。

在《封神演义》第九十五回《子牙暴纣王十罪》中,姜子牙振振有词地控诉了纣王的十宗罪,包括沉湎酒色、不敬上天、亲信谗言、穷奢极欲、滥杀无辜等等。也正因为有加诸于纣王身上的这些罪过,八方征讨商纣才有了正义的理由。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为纣王鸣不平,指出:“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近代著名学者顾颉刚先生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纣王的罪恶的条例,因年代的久远而积迭得更丰富了。”根据他的研究,时代越多,纣罪越多,也越不可信。

一朝被认定为昏君,后人就会一直把他当靶子攻击,不断捏造真相、混淆事实(夏桀王的许多恶行就被硬安给了纣王),从而导致纣王身上莫须有的罪名越积越多。这也符合“古史层层累计说”,即去古越远,偏离真相的可能性越大。

郭沫若也曾为纣王喊冤,称:“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须。殷辛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

听上去似乎夸张了些,但根据商周时期的记载,纣王的罪过确实被后人无限放大了,他没有挖心、煮羹、脯尸之类的离奇故事,他所犯的错误,总结起来就只有三条:

一、爱喝酒,摆酒席,喝多了会撒酒疯;

二、傲慢,自以为是,甚至不听上天的旨意;

三、肆意妄为,不顾百姓意愿,随意任用宗室子弟之外的外姓人。

影视剧中纣王的“酒池肉林”。来源/电视剧《封神英雄榜》截图

公允地来看,纣王还做过不少贡献,比如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以反对神权;打破奴隶主世袭制,大胆提拔新人乃至起用平民;开疆拓土,为古代中国的统一奠定部分基础......只不过这些举措,最终还是改变不了尖锐的社会阶级矛盾,阻止不了商朝的灭亡。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人总说纣王暴虐,但从考古的发现来看,帝辛时代的活人祭祀要比之前的商朝国王要少得多,也就是说,在当时的百姓看来,纣王不仅算不上暴虐,还算是比较仁慈的。

而武王却比大家想象得冷酷。根据记载,牧野之战前,他威胁士兵全力作战,不然就把他们全部杀光;纣王死后,他更是反复蹂躏其尸体,又射又斩又悬首于旗帜之上;灭殷之后,他还举行了两次祭祀活动,杀了大批俘虏进行人祭......

“童年记忆”中的周武王姬发。来源/动画片《哪吒传奇》截图

只能说真实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地要复杂得多。一个“纣王之死”,便能延伸出无数种猜想和学说——这也只是掀开了一角。而历史的魅力,正在于他的神秘。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