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传说中的漏洞:青铜时代的周公如何掌握铁器时代“黑科技”?

精彩传说中的漏洞:青铜时代的周公如何掌握铁器时代“黑科技”?

()
中文名:
精彩传说中的漏洞:青铜时代的周公如何掌握铁器时代“黑科技”?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在诸多冠以“指南”之名的器物中,“指南车”显得相当引人瞩目。顾名思义,“指南车”车上立有一个木人伸出一只手,不管车子开到哪个方向去,那只手指都如同“指南针”一样永远指向南方。 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

商朝名人推荐

在诸多冠以“指南”之名的器物中,“指南车”显得相当引人瞩目。顾名思义,“指南车”车上立有一个木人伸出一只手,不管车子开到哪个方向去,那只手指都如同“指南针”一样永远指向南方。

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按照晋代成书的《古今注》记载,“人文始祖”黄帝率领部众与蚩尤部落在涿鹿交战。蚩尤不仅野蛮而强悍,还会法术。他在两军交战时造出一场大雾,黄帝的士卒因迷失方向而发生混乱。紧要关头,黄帝推出了秘密武器——指南车。凭借指南车在大雾弥漫的涿鹿战场上辨明方向后,黄帝率军一举战胜了蚩尤。同一本书里还继续提到,西周初期,南方“越裳氏”使臣回国迷路,周公曾经派五部“司南车”护送他们归国。

这两个故事相当精彩,但其中的破绽亦很明显。中土出土文物的马车最早也不过距今3500年左右的殷商时代,比一般车子复杂得多的“指南车”怎么可能出现于更早1000多年的黄帝时代?西周时代虽然肯定已经有了马车,周公制造指南车的说法同样也不可信。其原因在于《古今注》里的记载过于栩栩如生,连车轴是铁制的细节也没有放过。问题恰恰在于,中国至春秋时代才进入铁器时代,生活在青铜时代鼎盛时期的周公又是如何掌握“制铁”这种黑科技的?

实际上,无论是在《周礼》还是其他先秦文献里,都检索不出任何有关指南车的蛛丝马迹。《竹书纪年》《韩诗外传》《说苑》等书的确记载了“越裳氏”在周成王时期前来朝贡之事,但都没有周公赐给“司南车”的文字。以此看来,晚出几百年的《古今注》所增溢的那段神话,委实令人难以信服。

不过,中国的古人的确曾经发明过“指南车”。按照裴松之注《三国志》的说法,魏明帝(曹睿)时期,博士马钧成功制作了指南车。后来的《晋书》详细记载了这种指南车的功能:“刻木为仙人,衣羽衣,立车上;车虽回转,而手掌指南。”

“指南车”为什么能“指南”呢?由于《古今注》采用了“司南车”的说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西方学者都以为指南车就是载有磁石用来指示方向的车子。可是,从“司南”的复原试验不难想见,连区区磁勺指南的功能都难以实现,遑论用磁石制成司南仙人,抑或用磁石带动木制司南仙人呢?中外学者们绞尽脑汁设计、制造了种种类型的机械装置,都达不到这种技术要求。直到1947年,一位名叫兰彻斯特(George Lanchester)的西方学者终于利用差速齿轮装置设计成功可以指南的指南车:“看来,我们欧洲人在近六十年前发明的差速装置的原理,中国人早在四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和使用它了。”

英国工程师乔治·兰彻斯特(George Lanchester)复制出的指南车模型

这就是说,指南车的工作原理并非利用地球磁场的磁效应,而很可能利用了现代车辆上常用到的齿轮差动装置。中国历史上的指南车自从发明以后,反复失传。三国时代距离南北朝历时不久,但马钧的制法工艺已然无人知晓。虽有大科学家祖冲之灵光乍现,将一辆只有外壳的指南车,增补了内部机构,予以修复。但制作方法依然未有流传。到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典作官金公立又造出了指南车,可惜其制法又绝。到了辽金以后指南车更是于史籍湮没无闻。这也从侧面暗示指南车在制作原理和制作工艺上都相当复杂。

在中国古代的“正史”里,只有《宋史》留下了“指南车”内部构造的详细记载。公元1027年,“尤善机械制造”的青州人燕肃再造指南车。这是一辆双轮独辕车,车上立一木人,伸臂指南。车中除2个沿地面滚动的车轮外,尚有大小不同的7个齿轮。《宋史·舆服志》分别记载了这些齿轮的直径或圆周以及其中一些齿轮的齿距与齿数。从中可以推测,由齿轮系构成的传动机构与车顶站立能转动的木人相连接,木人举右手指向南方。当车辆偏离正南方向并向左(即向东)转弯时,车辕前向左移动,而后端就向右(即向西)移动,即将右侧传动齿轮放落,使车轮的转动能带动木人下大轮向右转动,恰好抵消车辆转弯的影响,使木人手臂所指方向不变,仍指向南方。而在车辆向正南方向行驶时,车辆和木人下大齿轮是分离的,因此木人不受车轮转动的影响,仍旧手指南方——一如《南齐书·祖冲之传》所言,“(指南车)百曲千回,未尝移变……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指南车示意图

尽管这的确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完美体现,但这样的指南车虽然与指南针一样都用来指示方向,但结构和工作原理都截然不同。两者名虽相似,实则全然无关。有关“指南车”的记载,自然就更不能与“指南针”混为一谈了。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