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再谈石峁古城(二次重建)是夏启首封之城 作者|黄饮冰 内容提示 一、石峁城是黄帝城的观点没有说服力 二、石峁古城具夏属性,非夷狄所造 三、石峁古城的建造者是夏鲧,堕毁者是大禹,重建者是夏启 四、这里再介绍两种观点:石峁古城二次重建的证
周文王姬昌陵墓探究
商代东土诸部的“亞”族铭文集萃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元始天尊从不教姜子牙法术?原因很简单
中国出土一件文物,实为夏朝古文字“夏篆”,西方考古家坐不住了
周顷王姬壬臣,没钱办丧事的君王
身为大罗金仙,手持打王金鞭,闻太师为什么不敢杀妲己?
姜子牙简介,被尊为百家宗师
中国庞贝古城内黄县,商中宗陵系中国唯一一处商代地上王陵
妲己祸害商朝江山,遭后人唾骂,为何西施覆灭吴国,却无人指责?
闻仲作为姜子牙真正的对手,虽然战死了,但也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有人说:“夏朝是人们生活最幸福的朝代。”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夏朝,一个只活在文献中的朝代
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历经658年,如何被田氏代替?背后原因是9个字
平陆县前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
纣王到底对贾夫人做了什么,以至于美丽的她跳楼自尽
纣王妲己日日腻在一起,却没有孩子,其实是妲己不敢有,也不能有
酒池肉林到底是不是商纣王的发明?
国博考古·视频 | 走近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
《少年歌行》萧瑟雷无桀男扮女装,混入后宫向宣妃讨血给无心解毒
河南出土五个骷髅头,疑是夏朝遗物?历史上的后羿竟是暴君
第八章再谈石峁古城(二次重建)是夏启首封之城
作者|黄饮冰
内容提示
一、石峁城是黄帝城的观点没有说服力
二、石峁古城具夏属性,非夷狄所造
三、石峁古城的建造者是夏鲧,堕毁者是大禹,重建者是夏启
四、这里再介绍两种观点:石峁古城二次重建的证据,有虞氏和有扈氏是夏鲧的附庸
中心词 石峁古城 夏鲧 大禹 夏启
正文:
一、石峁城是黄帝城的观点没有说服力
对于石峁古城,目前有一种说法是黄帝城。这种说法的依据就是石峁古城所在的陕西被认为是黄帝族群的发祥地。很显然,我不认为陕西是黄帝族群的发祥地。我说我个人的论断当然不具备说服力。说石峁古城是黄帝城,最大的问题是时间不对应。石峁古城的考古断代是距今4300年到4000年。这个时间很显然与黄帝的时代已经很远了!已经是尧舜禹时代和夏代早期了!目前大多数人相信夏代大约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把夏代确定在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是以大禹治水为夏代开始的标志。如果石峁古城是黄帝城,这么晚的黄帝着实难以让人相信和接受。
石峁出土的人头石雕1
石峁出土的人头玉雕2(这是侧面观人头像,非“一目人”)
二、石峁古城具夏属性,非夷狄所造
根据这个人头石雕,也让一些专家把石峁古城划出了华夏文明系列,认为石峁古城的文明不是华夏文明,因为从玉雕人头和石雕人头看,与传统认识上的华夏人不同。我认为大可不必。说他们不是华夏人,无非是人头石雕的深眼窝,但是石雕的鼻子却是地道的华夏蒜头鼻吧(也叫虎鼻)?因为石雕是一种艺术,本身就有夸大的手法在里面。石峁的石雕的深眼窝与三星堆的突眼可以看做是艺术的夸张。石峁古城石雕人头还有以下造型:
石峁出土的人头石雕3
石峁出土的人头石雕4
石峁出土的人头石雕5
石峁古城存在玉雕和石雕人头,这正是夏文明的特征。什么是夏呢?大家应该记得我对夏的解释:夏者,头也。夏的古音是sa,就是人头的意思。古夏人的图腾就是西安半坡出土的距今6800年到6500年的“人面鱼纹图”。我一直解释说“人面鱼纹图”就是图文“夏”,也就是夏图腾。所以石峁古城出土的石雕或玉雕人头,就是“夏”的证据,因为这些人头就是“夏的像”。“人面鱼纹图”是用图表现夏,玉雕和石雕人头是用头像表示夏图腾。
简单说,石雕人头和玉雕人头就是石峁古城是古夏人所建的标志。从文字的角度讲,玉雕人头和石雕人头就是象形文字“夏”。实际上,我在谈石家河的玉人头像的时候,就已经说过石家河的玉人头像就是“夏”。
古夏人还有一个不变的习俗,就是“人头祭祀”。这个习俗在石峁古城有血淋淋的表现。在石峁古城的城门内外发现了两个祭祀,祭祀坑内各有24 颗成年人头骨,这就是古夏人“人头祭祀”的具体表现,当年祭祀场面是多么的惨烈。当然,古夏人的人头来自“猎头”,就是取敌人之头用于祭祀。所以石峁古城的夏文明特征是特别鲜明的。
石峁古城的夏族徽
大禹所在的夏后氏是古夏人的一支,其血统体系是“女娲伏羲—神农—夏后氏”,大禹的夏后氏的血缘底子是西部的古夏人。东北的黄人在距今5600年到5300年离开东北进入河北,经河北进入山东,又从山东进入河南,黄人之黄帝代神农氏为天子,天下诸氏族成为了黄帝的子民,夏后氏也同样成为了黄帝的子民。我们现在的历史体系是《史记》建立的,所以说大禹及其父亲鲧是黄帝的子孙也是对的。但是也不要忘记《史记》所说的“黄帝代神农为天子”,历史的叙述从黄帝开始,但是并没有否定黄帝以前是神农为天子统治天下的历史。这同样要结合我所说的上古氏族统治制度和认祖归宗的宗族制度一起考虑才能理解。
夏后氏与神农氏的关系,《列子.黄帝篇》说的很清楚:【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蛇身人面,牛首虎鼻”这就是从女娲伏羲到夏后氏,古夏人的图腾特色。古夏人的图腾,“人面(从平面说是人面,从立体说也就是人头)”是不变的中心(从“人面鱼纹图”开始就保持“人面”),后来逐渐加上“蛇身”、“虎鼻”、“牛首”。我总在强调,上古中国人的图腾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对石峁古城的发掘中,发现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椁墓、瓮棺葬等,出土陶、玉、石器等数百件,尤以磨制玉器十分精细,颇具特色,其原料主要为墨玉和玉髓,器类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这些发现,没有一处发现不是华夏文明属性的。在石峁古城存在的距今4300年到4000年期间,石峁地区的环境是适宜于农耕的,所以居住在石峁的族群是农业族群而不是游牧族群。谁需要筑城而居呢?游牧族群没有这个需要,只有农耕族群才需要筑城而居,因为土地和农业收成都需要保护。这里还可以设想一下,在大禹治理黄河前,由于积石山没有被劈开黄河水不能下泄,在上古的河套地域可能形成了一个古湖,石峁古城就处在这个古湖之边,这里风调雨顺,适宜于农耕,大禹治理黄河后,河水下泄河套古湖消失,气候变得干燥而不适宜于农耕。这也是可能的。得地理优势的石峁在存在期间应该是富足而强势的。
从石峁古城的建制来看,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石峁遗址开始了前期调查,发现遗址由皇城台核心区、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2012年,经重新测量,确定石峁遗址面积在500万平方米以上,故成为全国目前发现的最大史前古遗址。石峁古城在当时的整个中国范围内,无疑是超大超强的,所以石峁古城的历史地位不应该仅仅当做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与这个中心相匹配的人物,我认为是夏启才是适当的。
三、石峁古城的建造者是夏鲧,堕毁者是大禹,重建者是夏启
石峁古城的建造者是夏鲧,堕毁者是大禹,这是已经被我反复论证的了。
石峁古城也发现了该城二次重建的证据。
夏启作为夏朝的实际建立者,无疑是该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否则就不可能废弃大禹既定的接班人益、消灭敌对国家有扈氏。从目前考古看,与夏启身份相匹配的强大古城,只有这个石峁古城。历史上对于夏启崛起于何地,没有交代过,夏启重建石峁古城与历史也不冲突。
有人以为大禹的统治区域就是夏启的崛起地,这是错误的。夏启如果处于大禹的统治区域,那么夏启难以战胜大禹的既定接班人益。历史也交代过,在大禹确定益为接班人的同时,也给予了夏启封地和人民,这样夏启就获得了很大的力量去夺取继承人的位置。大禹的统治区域在晋南和伊洛。夏启自己的统治区域肯定在晋南和伊洛之外。
石峁古城与夏启的关系在哪里呢?在于夏代标志性玉器—玉璋。玉璋是夏启权器。
大禹尽管是黄帝的子孙,但是大禹一直就保持了古夏人的风俗习惯。这个风俗习惯就是“崇黑”,古语就是“崇青”。大禹的立国之器是“玄圭”,也就是说大禹不是崇拜黄色的。《竹书纪年》说“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大禹之兴的祥瑞是“青龙”;《竹书纪年》还记载说“南巡狩,济江,中流有二黄龙负舟,舟人皆惧。禹笑曰:“吾受命于天,屈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奚忧龙哉。”龙于是曳尾而逝。”,黄龙欲对大禹不利,大禹不把黄龙放在眼里,黄龙自去。这些不是神话,而是大禹改旗易帜的象征。大禹的崇黑来自神农的崇黑。
玄圭是什么呢?玄圭就是黑圭。黑圭为大禹的权力象征,那么夏启的权力象征就是另外一个夏玉——黑玉璋。为什么呢?因为大禹是用圭的一半——玉璋来封建次级权力的。
在石峁古城。发现的器物有陶、玉、石器等数百件,尤以磨制玉器十分精细,颇具特色,其原料主要为墨玉和玉髓,器类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所谓的“颇具特色”,就是石峁古城的玉器是“墨玉”。墨玉,玉中纯漆黑如墨者。故“墨玉”就是黑玉。在黑崇拜上,夏启与大禹是一脉相承的。
石峁牙璋
在石峁古城没有发现“圭”,这一点很重要,这是夏启与大禹关系的体现,父以圭为尊,子是要避讳的,所以石峁古城作为夏启之都,就没有“圭”。在石峁古城出土的玉器中,“玉璋”独具特色。石峁古城的玉璋比其他地方的玉璋的器型要大,最长可以达到50公分。而且发生了造型的变化,有龙形扉牙。石峁古城出土的玉璋是墨玉质地,也就是黑玉质地。这都是与夏启的身份一致的。
对于颜色,夏代是崇青的,夏代崇青就是崇黑,所以夏代盛行玄圭和墨璋。我在《夏朝的标志性玉器:圭和璋》一文中如下论述过:华夏文化一直保持颜色崇拜。其他的颜色可能不会产生歧义,因为没有变化,如赤、白、黄。但是远古的青和玄很多人不好理解。玄色是天地尽头之色,也就是黑色,黑里带红也称玄色,后来这个玄色就变成了黑色;青,在不同的色域中所指的颜色分属不同的颜色。青衣是黑色,青苔青山是绿色,青天是蓝色。青是由黔演变过来的,所以青在本意上就是黔,黔比青更古老一些,黔就是黑色。黔是神农文化的遗迹,神农是崇黑的,玄玉以至于黑陶,就是神农统治的象征。说这些,就是为了进一步解释玄圭与墨璋。
《古本竹书纪年》对于大禹继位的记载是:
【三年丧毕,都于阳城。】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
【颁夏时于邦国。】
也就是说,大禹之都在阳城。大禹继位后,居住在冀。这里的冀,是晋南,因为古冀州包括晋南,而晋南是唐尧虞舜的中国——陶寺。大禹继位也应该到陶寺。所以大禹成为天子前,领导的是自己的封国,成为天子后就要到天子之国——中国去。
《古本竹书纪年》对于夏启继位的记载是:
【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
【诸侯从帝归于冀都。大飨诸侯于璇台。】
夏启继位,在夏邑,并在钧台大宴诸侯。之后诸侯跟从夏启回归冀都。在璇台大宴诸侯。所谓的夏邑和钧台,我认为就是石峁地区。钧台可能就是石峁之皇城台。现在的夏邑,原本是叫做下邑,跟夏朝可能没有关系。夏朝的都城,实际在以后也是移动的。所以夏朝之都城,是多个的。正如商朝的都城是多个的一样。殷墟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盘庚迁殷)。
四、这里再介绍两种观点:石峁古城二次重建的证据,有虞氏和有扈氏是夏鲧的附庸
有朋友指出:《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认为石峁古城是夏鲧所建,被大禹毁坏,但与夏启无关。我认为:石峁古城是废弃而不是毁坏,夏启回冀都后石峁被废弃是理所当然。就是石峁古城被毁坏,这个毁坏的时间也在大禹未称帝之前,不然天下人也不敢不服。而且毁坏也是可以重建的,大禹以毁城收天下人心,稳定人心后再派夏启去重建也未必不可能。所以这个记载并不妨碍石峁古城是夏启之封国(都)。石峁古城二次重建的证据,就是本来神圣的石雕,并没有被摆在神圣的位置上,这个原因就是重建导致的。
还有朋友指出,石峁古城有城门设计,认为有扈氏发明了城门,所以石峁古城是有扈氏建造的。我认为:有扈氏之“扈”有“城郭”的意思,但没有“城门”的意思,所以有扈氏发明了城门可能是一种附会。有扈氏是有明确的历史定位的,有扈氏有没有发明城门已经不重要了。石峁古城不仅有城门,还有外城和内城,还有瓮城和马面,有扈氏很有可能是石峁城建设的主力军。有扈氏来自良渚古国的九扈,有虞氏来自良渚古国的有虞氏,这两个氏族都是黄帝轩辕氏划拨给西少昊昌意的子氏族,这两个氏族参与了石峁古城的建造也是可能的,但是这两个氏族应该是西少昊划拨给夏鲧的协助者,从属于夏鲧。有扈氏自己城在关中,就是关中扈城。
黄饮冰2018年4月7日星期六于孝感。2022年10月8日星期六修订。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