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玉器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鉴赏

西周玉器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鉴赏

()
中文名:
西周玉器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鉴赏
别名:
国籍:
人物简介: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重要性是确立宗法制,创立典章制度,颁布礼仪法规,使中国走上礼仪和法制国家的道路。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发动了“武王革命”,推翻殷纣王的残暴统治,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直到幽王,共传11世12王,历时

商朝名人推荐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其重要性是确立宗法制,创立典章制度,颁布礼仪法规,使中国走上礼仪和法制国家的道路。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发动了“武王革命”,推翻殷纣王的残暴统治,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直到幽王,共传11世12王,历时260多年。因镐京在洛邑的西面,故称西周。

西周玉器在两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渐趋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西周从商代那里获得大批奴隶玉匠及玉器,为西周玉器发展奠定了基础。西周玉器有一部分是继承先周传统,但从商朝那里获得了大批商代手工业奴隶及大量商代玉器,其中不乏琢玉名匠。鉴于淫酒商亡的历史教训,周代社会实行禁酒令,对饮酒者格杀勿论,唯对手工业奴隶违禁者免除。据文献记载,周武王俘商旧玉共“亿有百万”,清代学者校为“一万四千”,均可说明周从商获得的玉器数量是相当多的。西周皇室获得商代旧玉,亦为西周玉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说明了早周玉器接近晚商玉器风格的原因。

在西周手工业方面,设立琢磨玉器的专门工种,促进了西周玉器的专门化生产。虽然琢玉从制石或其他手工业独立出来,出现很早,但从政治制度上对琢玉行业给予独立的地位,并加以法律规定,应从西周开始。《考工记》载,西周手工业分工很细,当时六大手工业行业有工种30个,其中“刮摩之工”(雕工)就有“玉人”等五种。西周不仅皇室有琢玉工场,连分封诸侯国也有自己的玉作业。各地玉器的广泛琢制,共同繁荣了西周玉器。

西周既有专门的琢玉工场,也有专门的管理用玉的机构及官员。这些机构的设立,使西周玉器制作更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周礼》规定,“玉府”是西周直接为王权政治服务的专职管玉、用玉机构,隶属于天官,是天官的一个下属机构,内有各种官员78人,其中还有明确分工。“玉府”的管理范围相当广,仅管理的玉器就有礼器、瑞器、丧葬器、服饰器和符节器等。

西周另一个主管玉器的机构是“典瑞”,隶属于春官,专门管理瑞玉和礼仪玉。按《周礼》记载,“典瑞”中有17个管玉人员,他们负责王公大臣所执的瑞玉及礼仪玉的保管、提用、发放等。“典瑞”与“玉府”的区别,在于它们分管的玉器属于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当时两者有明确的分工,即法度之玉“典瑞”掌之,良货贿之玉“玉府”掌之。

西周玉器趋于完善的另一个因素,是君臣的道德品行开始与和田玉联系在一起,加速了西周用玉制度的完善。据《竹书纪年》载,周穆王于公元前998年,曾至产和田玉的昆仑山。又据《穆天子传》,周穆王到昆仑山后,攻其玉石,取玉版三车,戴玉万只。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上古用玉,珍重似不敢亵”。西周和田玉的采掘和用玉的广泛,使人们把和田玉当作修身的标准和个人的品德象征,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为东周玉器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对西周的玉器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对玉器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外,还对玉器的使用等级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西周由于分封制需要,对玉器进一步加以调整,使之系列化和规范化,正如考古学家郭宝钧先生云:“既联合璧琮冲牙组为杂佩,复抽绎玉之属性,赋予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比玉之尺寸,赋以等级思想而政治化;分别上下四方,赋以五行思想而迷信化。”

由于分封制度的需要,周代的用玉制度在《周礼》中规定得很明确。按当时制度,王、公、侯、伯、子、男用圭、璧“六瑞”玉器。王、公、侯、伯、子、男所执的玉圭、玉璧,依爵位的高低而有别,名称不同,大小不同,形式不同,等级森严。

物随人贵。周代镇圭、桓圭、信圭、躬圭,代表君臣之间不同的等级,其玉圭实物的等级之差,除名称不同外,还表现在尺寸大小上。《周礼·冬官·考工记》载:“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可能是五寸之误),谓之躬圭,伯守之。”周代玉人治玉圭,按礼制标准化生产,天子镇圭最大,超过一尺。诸侯所执之圭,均不能大于天子之圭。桓圭、信圭、躬圭与镇圭在皇室统一琢制,天子向各贵公和各路诸侯封爵时,将玉圭连同土地、人民一起赏赐,带有任命的性质,故称“命圭”。《论语》云:“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

西周的分封等级制,亦体现在玉材的使用方面。《周礼·考工记》又载,“天子用全”,即天子在行礼时用纯玉佩;“上公用珑”,即上公一等使用“四玉一石”的玉佩;“侯用瓒”,即侯一等在行礼时佩戴“三玉两石”的玉佩;“伯用将”,即伯一等行礼时用玉、石各半的佩饰。这就是说,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用玉制度,不仅体现在命圭的大小尺寸上,也体现在行礼时佩戴玉组佩的材料上。考古出土的西周时期的玉石相杂的玉组佩,应是天子以下级别较低官员佩挂的玉组佩(因不用全玉,也称玉杂佩)。

西周分封制对玉器的影响,还反映在穿系玉的丝织线绳的材料色泽上。《礼记·玉藻》载:“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佩,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玫而温组绶。”大意是说,天子、公侯、大夫、世子、—般人士佩服玉佩时,要用不同色泽的丝绳穿挂。

丧葬玉的单列

所谓丧葬玉,是指专为丧葬特制的玉器,用以殓尸之目的。

从玉器用途考察,最早出现的是装饰玉。人们在长期寻找石料制作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了质地致密、光泽宜人、有透明度的美石,这就是后人称作的“玉”。玉不仅美丽,而且来之不易,长期侵蚀或盘玩,色泽会随之发生各种变化,具神秘感,故又用作礼仪玉。用玉作丧葬,应是较后的一种用途,只有人们认识了玉石不易腐蚀变质后才会出现丧葬的特殊用途。西周以前的玉器,主要为装饰玉、礼仪玉和用具玉。墓葬出土的玉器,大多数是生前用玉,死后才用于陪葬。西周以前虽也出现过一些含在口中的丧葬玉,但数量很少,有的生前还佩戴过,因有可穿挂的孔。严格意义的丧葬玉,是从西周开始的。

形式美的风格

玉器在西周也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普天之下用玉、褒玉的情况下,玉的自身价值也得到进一步的肯定与提高。玉器在从上到下受到普遍珍重的氛围中,西周的玉器雕刻工艺变得更加精湛。

由于以前考古资料的贫乏,使我们对西周玉器缺乏全面的认识。通过对陕西省宝鸡市西周贵族墓葬、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周虢国贵族墓葬、山西省曲沃天马曲村一带晋侯贵族墓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精美的西周玉器,总数已有数千件之多。这些宝贵的西周玉器资料,既反映了西周玉器雕刻技艺比商代玉器的进步,又反映出西周玉器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由于西周对玉石品质及色泽的使用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因此西周时期出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玉石世界。玉有白、青、墨、碧诸色,但西周崇尚白玉,尤其珍褒和田白玉、青白玉。从西周玉器材质反映的玉料产地,除大量使用和田玉外,还可能使用中原地区蓝田、独山等地产玉,同时还较多地使用玛瑙、水晶、绿松石等。西周雕刻使用的贵重玉器,一般多用和田白玉、青白玉琢制。级别较低的玉杂佩,多玉石并用。西周玉石的多样性,既是分封制等级的需要,又是西周琢玉业发达的重要表现。

西周玉器的种类,尽管丧葬玉成套,但品种单一,数量较少,主要是礼仪玉和装饰玉。礼仪玉以琮、璧、璜、戈为主。

西周玉琮饰纹较少,多为四方四面方柱形,四周光素无纹,与早期玉琮四周外壁通体饰纹明显不同。西周玉璜流行的是商代几乎不见的凤鸟纹、双龙首纹玉璜,龙身饰纹不像东周玉璜呈左右对称等距状,而是龙身尾呈相互交结状,显得更加活泼生动。系挂时双龙首向上,与东周玉璜双龙首下垂又不同。

文献上大量记载的西周玉圭,目前反而不多见,估计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它。西周流行的一种所饰鸟纹或龙凤纹柄形器、“玉刀”,即可能为西周玉圭,不仅大小适中,雕琢精美,而且有的柄端穿孔,既可系挂,又便于手握。更重要是的,所饰凤鸟纹、龙凤纹,也是西周灭商后华夏族与东夷族逐渐融合的历史见证。因远古华夏族崇龙,商族崇凤。玉圭上画鸟纹,可能表示崇鸟商族已握在周人手中,亦即周人已完全制服了商族的势力。

西周玉组佩,共计204件玉器,现藏于山西博物馆

西周装饰玉中,引人注目的是结构复杂的玉组佩的出现,这是前所未有的玉器新品种,其特点有两个:一是玉器件数量多,三门峡虢国墓地、曲沃晋国墓地出土的玉组佩,有的玉器总数达上百件,较少的玉组佩也在10件左右;二是玉石并用,玉常与玛瑙、石珠、琉璃珠、绿松石珠等相隔出现,符合《周礼》中天子以下君臣不能使用纯玉佩件的规定。

西周装饰玉中最为生动活泼的是动物玉雕,品种有玉牛、鹿、鱼、虎、兔等。西周动物玉雕,与商代动物玉雕强调装饰性不同,而是写实性强,注重刻画动物的瞬间动态。玉鱼或悠悠摆尾,或跳跃出水。玉鹿头出多角或长角,有的凝眸远眺,有的双耳张开,有的飞速奔跑,有的静坐回首,神态多样,形象肖真。

比较能反映西周玉器雕刻水平的,要推龙凤纹人物玉饰,这是西周玉雕技艺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些龙凤人物玉雕艺术作品,集圆雕、透雕、浮雕、镂空、阴刻等多种技艺于一炉,所饰花纹精细流畅,所雕图像玲珑剔透,所表达的主题寓意深刻,反映出西周时期华夏崇龙部族与商代东夷崇凤部族逐渐融合的过程,并可能还有周天子已牢牢控制天下大局之意,表达的思想内容比龙凤纹柄形器、“玉刀”更深刻。

西周斜刀,并行双阴线中,磨去其一线墙,使之成斜坡形

西周玉器装饰花纹也非常有特点。西周早期基本上沿用商代的双钩阴线装饰法,至西周中期形成独特的西周装饰风格。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玉器装饰技法,变商代的两条垂直阴线出阳纹为一条垂直阴线和一条斜坡阴线相交出阳纹,刚柔相济,利用不同的反光和阴影之差,使西周玉器装饰更具立体感和图案美,这在龙纹、鸟纹或兽面纹玉器上大放异彩,获得极佳的艺术效果。

历史解密 战史风云 野史秘闻 风云人物 文史百科

揭秘历史人物:芈姝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

在许多电视剧和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名叫“芈姝”的角色。她聪明、机智,善于权谋,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物吗?她的原型是谁?她的身份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芈姝的历史原型  经过查阅大量史书资料,详情>>

揭开霸气十足的元朝灭亡之后的蒙古人去向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 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详情>>

将和相的区别(相与将的区别)

1、将、相这两个官职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其中丞相在很多朝代都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官,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长”。2、而将军则通常是指等级非常高的武官,他们是“一军之长”,通常都要率兵打仗、守土护疆。将、相这两个职位虽然在不同的朝代都有细微的详情>>

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这其中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讲关于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这一内容。钟无艳是如何得到国王垂青的根据《列女传》的记载,齐国宣王的妻子钟无艳(也叫钟离春或钟无盐)详情>>

长征中毛泽东挽救仅剩三万红军的重要会议

背景: 中央红军从湘江战役突围后,8.6万红军仅剩不足3万人。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计划被敌人识破,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天罗地网,正等着红军去钻口袋。红军进入湖南后截获敌人电报,知道敌人在靖县,会同,绥宁北部等地布下三、四十万重兵,情况万分详情>>